高等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docx
高等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 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按照高校共青团 改革实施方案和省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充分发挥 共青团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 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共青团工作,必须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群团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共青团改革新形势,适应高等教育 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必须以保持和增强政治 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基本要求,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 一核心任务,必须坚持学校党委的领导,坚持发挥好党联系 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 从严管理团干部,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 完善团干部校内转岗的制度安排。(五)改革强化综合保障16 .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 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 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学院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实现占基层党 组织考核成绩比不低于10% ;推动在学校各级党政联席会议 中明确列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校党委明确由一名 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校行政明确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 工作;共青团要积极主动向学校党委汇报工作,校党委每年 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 可以列席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有相关议题的会议。进一步规 范我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 的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 为共青团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 划。17 .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单独设立校级团委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 门的工作职能。认真落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 号)省委组织部、共青团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 伍建设的意见及省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 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增加校团委专职干部编制至7人。团委 书记、副书记按学校中层正副职干部配备,校团委各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系级团总支负责人设为专职团干部,并按 学校副科级干部配备和管理。每年按照在校生人均不低于20 元的标准划拨校团委日常工作经费,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工程”“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工作 设置专项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团 学工作给予保障。三、组织实施本方案由党委制定下发,由校团委牵头,各相关部门、 各系(部)协同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党总支、相 关部门和各级团组织的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 执行到位。校团委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 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系团总支结合实际制 定细化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稳妥有序推进 改革。立德树人,坚持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 革激发活力,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着力推动 我校共青团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 力,扩大工作的有效覆盖面,把学校“一个中心、两个目标” 事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到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 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中,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贡 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统一领导,全 面落实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自觉在党和国家、学校工作大 局中,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青年发展事业,形成 青年工作合力,促进全校青年师生实现全面发展。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 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我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 程,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 学生坚定信心跟党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 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 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 效于青年学生,使我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我校共青团发展 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团 组织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团组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 校系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三)主要目标按照我校共青团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创新基础制 度,夯实基础团务,不断提升组织活力和团员意识,不断拓 宽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的渠道和载体,不断扩大工作 有效覆盖面,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带动全校团组织共 方式创新、联系青年密切、作风扎实过硬、更加充满活力、 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 主线,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过 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 跟党走。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以 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任务,着力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习惯、 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三大习惯”,为“健康中国”培养素质全面 的医学应用型人才。同建设思想政治坚定、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工作二、改革措施(一)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领导工作机构设置。校团委依据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建设、权益服务、实践育人、以文化人等主要任务, 实行职能部门+专项工作组+学生组织”的工作机构模式,申 请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社会实践部四个职能部门。根据需要,成立基层团建与活力提升工作组、思想政治引领 工作组、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工作组、新媒体建设工作组、 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组、文化体 育活动工作组七个专项工作组,充分发挥校学生联合会、校 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团三个学生组织的职能作用。根据 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 作覆盖。1 .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大宣传大调研”“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的工作要求,密切联系服务引领 青年师生。制定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工作制度, 其中规定校团委、各系团总支专兼职教师团干部每人直接联 系不少于2个基层团学组织(含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建 立健全共青团工作活动“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的立 项申报等方式,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团的工作设计、决 策、实施、评价全过程。校团委、系团总支要将联系服务青 年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和长效机制。2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全力配合打造全团重点学生活动品牌,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 升。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工程,着力打造我校贯穿全 年的“雷锋团支部夺杯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月、“512” 防震减灾志愿服务活动、反对性别暴力、防艾滋宣传活动、 送医送药“三进”等一系列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品牌系列活动。加强各级团组织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建设,明确不同层级团组 织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考核办法,加大对 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二)改革健全组织制度.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形成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 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 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格局。 改进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通过日常指导,推动学生 会根据组织特色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校内各系学生会由各系团总支归口指导。按照学联学生会 组织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明晰组织定位 和职能,不断优化组织体系、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校团委 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学校各相关部门按照“谁指 导,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相应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校 学生会配合团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学 生会明确1名副主席负责学生社团工作,并兼任社团联合会 主要负责人,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校团委指导下独立自主 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各级团组织对同级学生会、学生社 团组织的指导及校学生会对系学生会指导服务,进一步推动 各级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3 .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系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原则上校级团员代表大会每3 年召开一次,系级团员代表大会每2年召开一次。在特殊情 况下,经同级党委和上级组织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校级团的全委会每年召开至少2次会议。畅通代表参与渠道, 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系级 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 度。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校级 团组织在经校党委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委员会成员 和书记、副书记。4 .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发挥校级团委主体作用,强化系团总支建设。推行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 的系团组织探索实验室建团、宿舍建团、网络建团多种形式, 切实落实团组织对全体团员“全覆盖和多重覆盖”要求。系团 组织根据情况探索新的组织架构,增设志愿服务委员,推动 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制度化,继续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 力提升”工程。5 .完善团员发展和团员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团员先进性 建设,强化推优入团、团前教育、入团仪式、教育评议、奖 励处分等各项规定,增强团员意识。坚持团员发展标准,提升团员发展质量,严格按照上级团组织确定的名额控制发展 团员数量。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规范团的组织生 活,做好团籍注册、团组织关系转接、团费收缴和使用等基 础团务工作。积极选树和表彰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先进团组 织、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加强基层团总支考核;对于违 反团章规定的团员依章及时处理。(三)改革创新方式方法6 .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思想政 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 面向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要求、不同时期教育需要的目 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创新实施 以“每月一题”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的日常思想教育,科学构 建内容体系,实行“学校规划+学院推动+团学骨干带动+团支 部具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推进方式;开展以,青年马克思培 养工程”为龙头,以网络评论引导为常态的思想引领工作,大 力推动校级“青马班”和系“青马学堂健设,切实加强与社科 部合作,提升师资库和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水平。继续抓好重 要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开展各类形式新颖、感 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思想教育活动。7 .试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现有第二课堂 学分认证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合作,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指导教师、活动内容等进行制度化、 规范化设计。在团中央推广的相关认证系统的基础上,选择 适合我校应用的认证系统。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 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 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 据。8 .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配合相关部门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沟通困难、心理问题、 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增加对临 时陷入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打造一 些针对困难学生的校园文化品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11 .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学生权益的收集和反 馈渠道,将学生代表提案制度常规化、机制化。探索在校级、 系级、班级等团组织中设立权益部长(委员),为学生权益 保障提供服务。加强与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互动,建立广泛的 联动机制。12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 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汇聚校园媒体力 量,加强校园媒体联动和学生舆情引导。打造微信、钉钉、 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矩阵;以“青年之声”平台建 设为依托,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 o(四)改革完善队伍建设14 .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严格团干部选拔配备考核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校团委书记班子增补1名青年教师任挂职或兼职副书记备2名学生兼职副书记,系级团组织也必须按照不低于50% 的比例,配备兼职副书记,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 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 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制定共青团干部管理考 核办法,针对专职、挂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 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从严选拔、管理、考核,加强对 考核结果的运用。15 .完善团干部教育考核管理制度。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廉洁自律 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和纠正“四风 问题。注重团干部的培训工作,每学年举行校内集中培训至少2次,鼓励校系两级团干部参与校外培训,多种形式轮训 校人才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与其他 思政工作队伍实行同等待遇。共青团系统的荣誉奖励、研究 成果计入职称评审,与其他同级别项目同等认定。从严选拔、全校专挂兼职团干部及基层团干部。全校专挂兼职团干部及基层团干部。学校共青团干部纳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