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教师资格自测题型.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两者均未增多B.两者均增多C.盐增多,糖没有增多D.糖增多,盐没有增多【答案】 C2. 【问题】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是()A.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B.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C.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D.让孩子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答案】 A3. 【问题】 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答案】 B4. 【问题】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D5. 【问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D6. 【问题】 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l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则A基因的频率和Fl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B.30,42C.70,21D.70,42【答案】 D7. 【问题】 下列评价方式,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的是()。A.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B.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采用相同的评价策略C.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只能运用纸笔测验D.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答案】 A8. 【问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特点的一项是()。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B.注重学习者为中心C.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D.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答案】 C9. 【问题】 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和获得新知识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A.模仿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分段实验【答案】 C10. 【问题】 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教师资源B.学生资源C.教材资源D.网络资源【答案】 B11. 【问题】 下列选项中,不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的一项是()A.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B.教材的呈现C.课时计划的安排D.课堂练习【答案】 C12. 【问题】 在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的方法是()。A.归纳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答案】 D13. 【问题】 导致“狼孩”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有缺陷B.生理成熟迟滞C.自然环境恶劣D.社会环境缺乏【答案】 D14. 【问题】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答案】 D15. 【问题】 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A.维果茨基B.加里培林C.加里宁D.赞可夫【答案】 B16. 【问题】 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A.遗传物质B.TrnaC.mRNAD.rRNA【答案】 C17. 【问题】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杂草、田鼠和鼬构成了生物群落B.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C.草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答案】 C18. 【问题】 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D.顶芽能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答案】 C19. 【问题】 教师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确定的重点为“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下列哪项不属于其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A.教材内容的主次B.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C.学生的知识背景D.学生的要求【答案】 D20. 【问题】 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属于()的特点。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大众教育【答案】 A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三个水平有( )。A.前习俗水平B.中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答案】 ACD2. 【问题】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瞬时记忆B.形象记忆C.短时记忆D.逻辑记忆E.长时记忆【答案】 AC3. 【问题】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计划性D.随意性E.可比性【答案】 AC4. 【问题】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科课程E.活动课程【答案】 ABC5. 【问题】 常见的属于复述策略的有()A.及时复习B.分散学习C.过度学习D.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E.复习中诵读与回忆交替【答案】 ABCD6. 【问题】 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A.学生自评B.小组评议C.学生互评D.班主任评价E.信息反馈【答案】 ABD7. 【问题】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奖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答案】 ABCD8. 【问题】 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有( )。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 ABC9. 【问题】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活动,是促进个体的德性社会化的活动。A.思想B.政治C.情感D.道德品质E.智力【答案】 ABD10. 【问题】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E.社会功能【答案】 ACD11. 【问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理论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答案】 BCD12. 【问题】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A.主导动机B.从属动机C.内在动机D.意识动机E.外在动机【答案】 C13. 【问题】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B.同龄团体差异C.种族差异D.年龄差异【答案】 ACD14. 【问题】 颜色的三个基本的特征是()A.色调B.波长C.明度D.饱和度E.纯度【答案】 ACD15. 【问题】 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E.概念实例【答案】 ABC16. 【问题】 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A.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B.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C.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D.领导与被领导的管理关系E.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答案】 AB17. 【问题】 CAI的优越性体现在()。A.交互性B.即时反馈C.所呈现的信息生动形象D.机器规定速度E.自定步调【答案】 ABC18. 【问题】 群体的功能是( )。A.评价性功能B.导向性功能C.生产性功能D.发动性功能E.维持性功能【答案】 C19. 【问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活动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答案】 ABD20. 【问题】 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低创造性者智商水平不一定低B.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C.高智商者一定具有高创造性D.低智商者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答案】 AB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谁可以告诉老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勃兴是如何体现的呢生:我知道,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师:嗯,说得很好,那么谁可以具体说一下“百家”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恢复礼乐制度。同时,他还作为大教育家,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总结出许多教育方法。生: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极力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生: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生:师:大家说的都很准确,既然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么多的大思想家和各不相同的理论学说,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呢生:周王室衰微,掌握知识的士人流入民间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生:各国为了延揽人才,统治者能够礼贤下士。生:【答案】(1)优点:本案例中的课堂小结方式采取的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本课重要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在结束语中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做了相应的铺垫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不足:该教师在课堂小结过程中,仅限于口头的表述,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课下乃至以后对本课内容的复习与巩固。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2)教师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应该强化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组织者和领导者,不可盲目、过度地将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过程和形式的要求;教师在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地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德育;各教学环节应注意衔接的紧密,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2.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2)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这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了吗?分析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答案】【要点】材料中的教师并没有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而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担负一定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还有赖于教师本身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材料: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问题: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答案】(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2)班队活动的自主性原则就是指班队活动要充分调动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为此,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3)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正符合了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4. 材料:下课了,当学生说“谢谢老师”时,我真想说“谢谢同学们”。孩子们今天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的“插嘴”使我不断地调整、改写我原先设计好的“教案”。所以,今天我最想说的是“教案是在下课之后才完成的”。而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有很多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会重新改写我的“教案”。问题:(1)试评析该教师不断改写自己“教案”的行为。(8分)(2)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12分)【答案】(1)该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其行为应该得到肯定。首先,该教师具有正确的专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材料中当学生说“谢谢老师时”,该教师想说“谢谢同学们”,表明该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与学生相亲相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其次,该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到自己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材料中,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的“插嘴”使该教师不断调整、改写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表明该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品质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最后。该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的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材料中该教师不断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对自己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2)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首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优秀教师在授课方式和学生问题的处理方法等方面都有值得新老师去学习的地方。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向优秀教师学习,才能使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再次,教师进行专门训练。要想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可以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如每天进行回顾,训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等。最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总结,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5. 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天人三策问题:(1)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持一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崇尚什么学说(3)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答案】(1)学说众多,法制数变。(2)黄老之学。(3)建议:统一思想。目的:维护封建王朝的中央专制集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