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docx
-
资源ID:62391038
资源大小:13.8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旧、饿”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挣”,会写 “柴、裙”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2 .读通读顺课文。解决阅读中因年代久远或国情不同产生的疑问。理清文章 脉络。3 .品读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唤起阅读期待1 .PPT出示课文插图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关注到了哪些信 息?有什么疑问?2 .教师引导:是啊,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一大年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 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光着脚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 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释疑解难,梳理文章脉络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2 .反应交流。(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纠正错误读音。(2)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师生共同交流。预设1:哆哆嗦嗦、蜷着腿出示句子“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 来,蜷着腿缩成一团。”请学生读句子,想象:小女孩很冷的时候,会有怎样的 表现,怎样的动作?通过动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的意思是“冻得直发抖”;“蜷着腿”的意思是“弯曲着腿”。预设2: “铜脚、铜把手”是什么?出示铜火炉图片,请学生上台分别找到铜脚和铜把手,从而直观理解这两个 词语的意思。预设3:火柴为什么能在墙上擦燃?出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自读理解。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问世的,称为硫酸火柴,火柴头只有浸入硫酸 中才能燃起火。1816年,法国人德鲁森制成了黄磷摩擦火柴,在粗糙的物体上一擦就着, 容易引起火灾,很不平安。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用无毒且不能自燃的红磷制造出了平安火 柴。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沙皮上摩擦,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 不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称为“平安火柴”。由于黄磷火柴不易变质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 平安火柴在20世纪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国定为违禁产品的黄磷火柴。安徒生生于 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黄磷火柴的时期,所以卖 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墙上就能擦燃火柴。3.梳理文章脉络。(1)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火 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现实中并不存在。(2)引导学生交流: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3)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将课文分成三局部:第一局部(第1-4自然段);第二局部(第5-9自然段);第三局部(第5-10 自然段)。三、学习第一局部,品味小女孩的“可怜”1 .默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的小女孩。2 .教师引导:再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句具体描述你对这个小女孩的感觉。学生交流:3 .指导朗读:请找出这一局部中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试着读出自 己的感受。小组交流,全班提供。四、书写指导1 .指导书写。出示左右结构的15个生字:冷、旧、裙、怜、饿、焰、蜡、烛、诉。引 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字都是左窄右宽的。重点指导“焰”右下局部的笔顺:撇、 竖、横折、横、横、横。出示上下结构的3个生字:柴、富、离。提醒学生注意上下局部中心对正, 宽窄合适。重点指导“离”的书写。出示独体字“乎”,引导学生关注: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2 .学生独立书写。3 .投影展评。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要点,从写正确、重穿插、中心对正、宽窄 合适等方面开展评价。4 .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再次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