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第9课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docx
-
资源ID:62395975
资源大小:13.8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第9课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衬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4、背诵这首词。教学重点:I、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衬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难点: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衬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通过此环节让学牛.对苏轼的杰出才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印 象,增强学生对苏轼的崇拜感。)“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实力民百 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 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 人。(二)词的知识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 曲子词等。一个过程、两种风格、三种类型、四个特点。(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四)文题释义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乂名?百字令? 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2、赤壁怀古:标题。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占战场;怀占,追 怀古昔,思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 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 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卜.,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 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堪称其豪放词的 代表作。(五)音读1、听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字词正音:故垒1祈纶巾guGn强虏阿华发hud鬲江月3、教师诵读指导。4、学生个别诵读。(六)意读I、学生散读,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内容大意。2、学生置疑,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句。3、全班齐声诵读。(七)整体感知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情读1、古之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 曹操观沧海而感起汹涌,写下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 假设出其里”的诗句;孟浩然登岳阳楼而感洞庭之澎湃,写下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的名篇;李白望黄河而感其奔腾,发出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 语;苏东坡游赤壁而感长江之无穷,发出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 文人笔下的江、河、湖、海,似乎总是呈现出一派辽远开阔的气象。那么,苏轼的“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其他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何不同呢?为全词奠定了怎 样的感情基调?明确:不同之处一一浩荡长江奔流不止,往昔风流人物也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由江水 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像,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广阔的空间和悠远的时间当中。 感情基调一一豪迈。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乱”写出了岩石之险怪,“穿写出了山崖直插云霄之高峻,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赤壁 江山之“形”:“惊"写出了江水之澎湃,“拍”写出了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赤壁 江山之“声”:“卷写出了浪涛翻滚力量之浩大,“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赤壁 江山之“色”;这三句从正面描写赤壁江山的胜景,形、声、色俱全,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阕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4、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明确:周瑜一一雄姿勃发,儒将风流,沉着闲雅,指挥假设定。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小乔之姐大乔是孙权之妻,这说明周瑜已经取得了孙权的绝对信任,这也是他能够建功立 业的重要条件。补充:衬托一一“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5、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周瑜苏轼年龄2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三十丧妻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明确: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与自己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 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补充:映衬一一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6、“人间如梦,一尊还符江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赤壁的雄奇景色和周瑜的卡功伟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发奋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 想矛盾.,使他产生了 “人间如梦”的感慨。然而,词人转念一想:在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 的大江之畔,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倒不如“一尊还酹江月”罢。词人的感伤是由于建 功立业的急迫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因而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词人特 有的旷达洒脱的情怀。7、全班有感情地诵读,教师引导学生试背。六、课堂小结: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表达了豪壮的情调。用衬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 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项选择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 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七、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词。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阅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