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2023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概念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 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特点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 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这类文章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 较强的综合性。高考题选用的材料新颖,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 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人们对社会热点的评价和看法。这些材料一般淡化了文 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义,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二)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科学的动态和成果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美学、法学、文艺学等。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文章特点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主要内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三)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准确、鲜明。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在文 章结尾,大多以“所以” “总而言之” “总之” “归根结底”等总结性 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 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说明论点的语句,需 要考生自己概括。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 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假设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 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1 .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 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 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道理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 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2 .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 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阻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 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 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 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局部,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 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 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o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 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 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表达。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 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 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 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 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答案】1 .答案B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辨析能力,表达了思维开展与提升的学科 素养,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观。A项,“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与“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 心”之间没有条件关系,故A项错误。C项,“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错误,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另外,选项因果关 系不成立,原文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这并不阻碍我们理解时代 的依据”。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原文为“娱乐和消 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局部”“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理 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2 .答案 D此题考查论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 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表达了思维开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OD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选项将“以精 品奉献人民”曲解为“正面人物的塑造”。3 .答案D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 断的能力,表达了思维开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品质。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错误,文章指出了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 矛盾,然后论述了艺术家的创作要出精品的问题,并没有说“少”的问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 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那么不限于先秦而 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开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 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 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 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 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开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 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 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 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 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开展过程。中国思想 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开展,那么以 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开展 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 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别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 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 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开展过程, 翻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 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 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 思想系统的形成,那么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 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 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开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 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局部O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开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采用了比照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别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开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 讲”。【答案】1 .答案D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对应信息在第一段,由“诸 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在广义上,诸子之学那么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 开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可知此项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 第二段,由“'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 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 思想资源”,可知此项表述正确。C.对应信息在第三段,由“'接着讲接近诸子 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开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可知此项表述正确。D.曲解文意。对应信息在第四段,由“从逻辑上说,任何新 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 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可知此项中“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表述错误O解题步骤信息筛选整合题解题四步骤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 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或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加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将原 文信息和选项进行比照,寻找细微的差异。步骤一:根据要求,确定目标。步骤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步骤三:准确寻找,筛选 提取。筛选并整合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要准确找到选项相关内容在原文 中的位置,从中筛选提取信息。步骤四: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相关内容在 原文中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进行对照,辨明正误。2 .答案 A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论证与观点不照应, 由原文第二段前两句话“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 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以突出 '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的表述是错误的。B.此项是对文本主要内 容的概括,表述正确。C.此项是对文本第三段内容的概括,表述正确。D.此项是对 文本第四段内容的概括,表述正确。知识归纳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角度: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 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3 .答案B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在历史上是互 相隔膜的”表述错误。”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指“照着讲”,“进一步阐发” 指“接着讲”。原文观点是“'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别离"“新子 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B.表述正确。原文第三段对此作了阐 述,“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 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开展过程”。C. “无助于促进 新思想生成”表述错误。原文观点是“'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 开展过程,翻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D.曲解 观点,“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表述错误。原文观点是 “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渐子学应追求,照着 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方法技巧比对法解答曲解观点题“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拟、对照,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那么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 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 、定语、补语等,改变其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 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 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的过程中,删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这些词语改 变以后,选项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来说,选项中如有下面这些词语,我们要优 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它是否有扩大或缩小外延的情况;推断词(如“或许”“大概” “必 定,可能,“似乎,等),看它是否存在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错 误。比对关系。看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服力。(四)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 .政论文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 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 国家领导人的重 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 题的评论文章。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 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2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 行探讨的书面成果, 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的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 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文体特点。学术论文是近代科学开展的产物,从表达方式上看,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主,但 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异于现代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述、引用(包 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3 .时 评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也可以是针对几 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它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 性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说后议。4 .书 评书评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其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 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书评不 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局部。书评采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传播书的内容、评 论书的价值、推 介书的特色。(五)论述类文本常用的论证方法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1 5段,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文字 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第1、2段列举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阐述“你这”式、“你是”式、“你有” 式三种不同句式的不同意味;第3段列举王假设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 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述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4段列举贾岛“推敲” 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导致意境也不同的观点。2 .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 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第4、5段谈论中国诗富于暗示,“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特点,就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 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 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 一样。“ 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 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 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O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 洋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作者使用中外论诗 的理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点,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度,也有可信度。3 .比照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比照,到达否认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 书一定要虚心,不 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 的态度读书的人。这样,通过比照论证,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 浅显。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 “昏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 “鸦片” “烟 枪和烟灯” “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 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5 .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 以用因证果,可以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6段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被枪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 对洋货恐怖。第7段推出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样,因果论证的运用就使得文章逻辑性强,无可辩驳。6 .类比论证把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拟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类比,将妻“私臣”、妾“畏臣”、 客“有求于臣”与宫妇“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 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 证了纳谏的必要性。(六)论述类文本常见的论证结构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 对照式四类。具体见下表:结构模式具体说明总分式这种结构模式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一般包括三种: 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提 出问题或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一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 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一分一总”式。并列式这种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几个段落、局部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在几个 并列的段落或局部之前常常出现“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等语言标志。层进式(递进式)这种结构模式的特点是:文章的各段落或局部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 进的关系,各局部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各局部之 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语言标志,如“不仅” “而且” “甚至”等。对照式这种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比照, 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方法一洞悉命题手段与陷阱(-)命制错误选项的六种手段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项,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对原文语句进行一番改 造,这种“改造”的方式就是“册添”"调”“改”“漏”“凑”。 经过这种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不改变原文意思,有的改变了原文意思。而 改变了原文意思的,无疑就是错误选项。(二)错误选项常设的九种陷阱1.以偏概全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册U、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 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有以局部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 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注意词语前边 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 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 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2.混淆时态3.混淆是非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 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 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 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 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4 .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 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认,或者将否认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 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 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认的关键词。设误方式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 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 开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 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 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 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 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5 .因果混乱6.曲解文意设误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变成了 “果”,或把“果”变成了“因”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 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判定技巧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阅读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句 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拟一下:注意选项中 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 果关系的关键词,如“因此” “之所以”等,注意选项的因 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设误方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选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 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 作者观点。判定技巧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 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 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方将并列说成转折、 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等。7.张冠李戴设误方式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 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 面,比方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 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 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另外,还要留心文 中代词的指代内容。8 .武断绝对9.无中生有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异, 排除个别和特殊现象,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 一概而论。判定技巧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 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 “就” “可以”等词语。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 设误方 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 式 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方法二三遍阅读点、分析、判断,准确获取信息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主要原因是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 没有形成对文章居高临下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 庞杂的文字和繁乱的信息中,理不清头绪。因此,从整体阅读文章的角度来把 握文章的要点,强化信息的获取,就成了阅读过程中重要的一步。采用“三 遍阅读圈点、分析、判断”的方法,能准确获取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 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 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土 第一遍:通读点观点材料,落实结构层次不管哪种形式的文章,通读全文是解答问题的前提,对论述类文本而言,通读就 是要把握文章说的是什么事,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什么人、什么观点。阅 读时可采用逐段“圈点法”,一标段落,二画观点,三标材料。理清文章结构,搞清基本段落层次,为下一 步的工作做好铺垫。画观点一帮助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标材料明确信息区间,便于寻找信息所在的位置。阅读文本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一共几个段落?标题是彳卜么?-本文说明或论述的对象是什么?本文有哪些分论点?阅读文本,提问思考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开展前景如何?圈点时,除圈画出论点(或分论点)、论据外,还要特别关注指示 代 词、 关联词语(如“如果” “因此” “但是” “然而”等)、副 词(如“但凡” “全”等)、表次序的词语(如“首先” “其次” “再 次” “最后”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有时还要注意使用了一定修辞 手法的语句。除此之外,还要高度关注文本的高频词、概念词,养成围绕高 频词、概念词梳理文本结构,理清文脉的习惯。第二遍:精读分析题目,辨明八种关系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仔细阅读试题,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 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弄清是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选项与文本的哪 一段、哪一句有大致的对应关系。在把握选项与文本的对应关系上,要注意以 下八种情况。、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轻重、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局部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围绕文本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 和效用° 一主观与客观,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例,就是把“因”错说为“果”,“果”错说为r1“因";二是强加因夹,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辨明八种关系-原因与结果,<-X将主要原因、主要矛盾与次要原因、次要矛盾错谖,形成主次颠倒。主要与次要“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遵干扰,有意将文本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认,或 r 者将否认的事物加以肯定。(肯定与否认卜“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 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情况相反,-已然与未然一'一I 把偶然性、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偶然、或然与必然厂(s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混原文没有的信息。、(言息的有无第三遍:研读紧扣第结处,判断信息正误第三遍阅读,是针对文章与题目的“结结处”进行的,即精心研读选项和文本 的对应处,相关信息的聚焦处,重要语句、标志词语的所在处,仔细比拟,务必 找出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确定排除依据。论述类文本阅读采用客观选择题的 形式考查,对这类题型,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 相关的语言环境,寻找有效信息,具体方法如下:选项中可能作为设误点出现的词语,表条 小、因果、转折、顺承关系的词语,文本中出现 的重要概念等,都可以作为敏感点标注G出来6 C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筛选 ”信息类题目要注意选项是否改变原文意思、,理解分析类题目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G注的敏感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dd艮据内容优先的原那么,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 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需要理解分析G 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巩固拓展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 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 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羯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 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 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 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 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 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 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 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 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 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 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 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 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羯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 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 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 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 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 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 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