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让教学活起来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2).doc
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比教学”就是比教师的专业素养,比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纲要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围绕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上级“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指示精神,把“两比”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观察评议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20节课,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同行们在“课堂大比武”中,各具风采、各显神通:有的儒雅翩翩,气定神闲,解读文本游刃有余;有的激情飞扬,启发引导妙语连珠,激活思维,浪花涟裢有两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六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同课异构,更能彰显教师的特色、神韵和风采。这两节课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样的课堂,真正让教与学相得益彰地活起来了,让学生主体意识显现出来了,学生的大脑高效地动起来了。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我们的生活用语和交际用语是两码事。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颇感陌生。因此,教师教起来很困难:一是怕“牵着牛鼻子,牛不走”;二是怕“对牛弹琴,牛不理会”。怎么办?凉拌呗!生吞活剥地给学生罐呗!一罐,以后学生见着文言文就“望儿生畏”、“望风而逃”了。但是,在L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学生“望而却步”,也没有发生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曲高和寡”“鸦雀无声”罐的现象,反而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其乐融融,跃跃欲试的感觉。L老师课前在黑板左侧画出了小组竞赛表格。这就暗示同学:“比赛即将开始,准备好发言哦!”课中,多次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各组之间“明争暗斗”,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小脑瓜子灵光一闪的东西亮出来。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L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然后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而言,疏通文本、落实重点字词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因为它难,所以我们不敢放手,大多的时候,都是老师一人包场,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对重点字词做笔记。当时。L老师的“放手”让我很是替他捏了一把汗。我在心里嘀咕着:“学生能翻译得好吗?能抓住重点字词吗?”结果,学生大胆的质疑,有根有据的解答,让我十分吃惊,十分感佩。原来,每个学生都是很棒的,只是我们不敢放手,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而已。学生“学”的思维是水,老师“教”的思维是渠。活的课堂,要导渠引水,也只有引活水,才能是语文滋养学生的情感和生活。L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让我受益匪浅。遇到精彩的回答时,她会说“我很纳闷,你怎么思考的那么有深度?”“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能想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人都有表现欲,都渴望成功。年幼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教育,教育要高效,必定要有高效的双边心理环境!原来,文言文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滋有味啊!S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更令我心生感佩。更准确的说,不是S老师让我感动,而是S老师班上的学生竟敢走上讲台执教让我感佩。整堂课都是由学生主宰,教师在一旁,成了倾听者和参与者。其实,在听课前,就听说这个班“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而我是怀着“将信将疑”“冷眼旁观”的心态走进教室的。学生真的能给自己上新课吗?课堂上,我看到了一个个学习小组虔诚的学习态度。在组长的精心安排下,组员一个接一个的走上讲台,有条不紊讲解着课文。有讲解“课文字词”的,有“翻译课文”的,有“探究文章主题”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个讲解字词的学生,在依次点拨每个字词的读音后,还根据这个字,让同学们回忆在哪一课学过,将所学课文中相近的字、词提出来比较,和全班同学互动虽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即使是老师自己讲授,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啊!我感佩于S老师敢于放手的勇气,我感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S老师在备课组会上说:“我也教了几十年书了,不能再紧闭大门,要打开大门,让学生自己学!”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年轻教师说,“要解放思想啊!”是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我不得不补充一句“乐之者不如主动求索者!”何不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动起来呢?下课后。S老师告诉我,学生在上课前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向老师询问。让S老师最得意的地方,是学生满满的笔记。“如果是我上,也许他们还不会记这么多笔记,可是要他们自己上,他们必须群策群力,要做充分的准备啊!”听完S老师的话,心里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放手让学生去学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自信自尊,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后来,我悄悄采访S老师班上的一个同学,他说:“老师一直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同学门在小组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主动了。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融洽。于是,老师讲得少了,但讲得精彩了,给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却多了,我们参与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我们很喜欢!”课堂上教师应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要让学生成为“主人”。这个道理,在我心里一直是有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总对学生不放心,课堂上拼命地讲解,课后还要花很多心思给学生系统地归纳和整理知识点,课余时间也不休息,加班加点地辅导学生,但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我在反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来把握,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决不能成为一句口号,我们要的是行动。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前行的道路上,已有优秀的老师在为我们引路,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学会放手,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