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所见即所得”.docx
当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所见即所得”资管新规实施之前,彼时理财公司尚未问世,随意进入 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几乎都会在大厅里非常醒目 的地方看一个易拉宝,上面列出“本周理财产品推荐”等类似 字眼的产品信息,非常简单明了,产品期限多少天,收益率 是多少,更有甚者,直接列明如果投入10万元到期会拿到多 少具体金额的利息。这就是银行理财所谓的“所见即所得”的 时代。银行理财经理甚至会和客户一样,有那么一丝怀念那个 时候。因为几乎不需要做投资者教育,只要做好“双录”,客 户也不需要了解银行拿自己的钱去投了什么资产,宏观环境 有什么变化,只需要静静地等待到期,本息分文不差至IJ账, 这就是确定性、稳定性带来的幸福感。资管新规落地实施之后,理财公司开始带动理财进入净 值化的新时代。此外理财产品认购门槛从5万元得以大幅度 降低至甚至为1元,这使得银行理财在产品形式和客户体验 发生很大变化的同时,客户数量却增加了数倍。无论是对客 户而言,而是对于理财产品投资、销售等相关人员来说,都 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较往常,买理财的难度系数明显增加现在客户去买理财产品,无论是在网点现场还是在手机 APP客户端,首先就是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因为现在展示的 信息量是早先的倍,有代销产品和自营产品的区分,有按 收益率排序和按投资期限的排序,收益率里面又分为产业业 绩比拟基准、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近1周(月)年化收益 率等,投资期限里又分为3个月开放、最低持有90天和明 确说明是189天期限的产品形式。对于客户理解来说就已经 需要耗费一番功夫,更别提还要去“货比三家”了。为何理财产品不能“所见即所得”了?主要是因为理财业绩比拟基准不再是以前的预期收益 率了,预期收益率就是让客户去计算到期时能拿多少利息的, 但是业绩比拟基准那么复杂的多,它可以是一个数字,也可能 是一段区间,还有些产品报出的是挂钩某个指数,更有甚者 现在压根不给出个业绩比拟基准。下列图是最新一周全市场在售的固收类和混合类理财产 品的业绩比拟基准设置类型及占比情况:无基准,12.0%无基准,12.0%单一数值,36.6%挂靠指数,13.3%区间,38.1%以前理财产品基本只有单一数值这一种报价方式,而且 是“刚性兑付”,所以买入即可知道到期会拿到多少收益;而 现在光报价方式就可以分为四大类,尤其是挂靠指数和无基 准的产品,基本上只有在到期时才知道会拿到多少收益,某 些情形下甚至会亏损(比方2022年第一季度的一些“固收+” 理财产品)。要知道,最新的理财公司产品管理方法已经规定 不允许使用具体数值、区间来展示业绩比拟基准,因此未来 挂靠指数和无业绩基准的产品还会进一步增多。现阶段遴选理财产品的假设干关注点1、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投资期限与目标的匹配非常重要。期限非常短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和期限较长(超过1年) 的产品收益率相对更加可控,最尴尬的就是中短期限产品, 然而这却又是“所见即所得“年代最受欢迎的产品,因此投资 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偏好,如果只是流动性的管理,建议选择收益率略高于货币基金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如果确实有 保值增值需求又可以接受一定的封闭期,建议尽量拉长投资 期限。2、理财与基金、股票不同,不需要高频紧密关注。理财净值化后由于与债券、权益市场走势关联更加紧密, 因此波动明显加大,但是仍需要注意它与主流公募基金、股 票投资的不同。基金净值的短期大幅跳升,投资者是可以选 择赎回的,而理财在到期之前,即便当日、当周收益率大幅 上涨,是无法进行实时赎回的,而且阶段性的涨跌幅与产品 最后到期时的兑付收益率之间会出现完全不相关的情况。当 然,所持有的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构成是必须要去关注的, 这决定了产品的大致波动特征,有助于做好预期管理。3、“比价”的维度变多,对投资者提出新的要求。以前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基本只要在考虑银行规模大 小的基础上简单看预期收益率高低即可。现在“所见非所得” 的情况下横向比拟变得更加复杂,需要考虑过往同类产品的 收益率表现,还要考虑不同管理人投资资产构成的差异。而 且现在能进行比拟的都是过往的已实现收益率,并不能简单 进行线性外推来给不同管理人进行高低排序。管理人业绩的 稳定性、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与投资者自身风险偏好的匹配程 度等才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综上,如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与过往时期彻底告别, 脱胎换骨,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也意味着有机会为客户带来 更多的选择性和产品丰富度。宏观环境和金融市场在变化, 理财产品管理人也在变化,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态度和认知 自然也要跟随进行调整,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