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题.docx
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局部,牙冠和牙根以牙龈为界。2、轴崎:轴面上由牙尖顶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3、咀嚼肌力:实际为提颌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4、楔状隙: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V字形的空隙,称为楔状隙或 外展隙。5、司比(Spee )曲线:下颌牙列的纵颌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 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 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此段曲线亦称为Spee曲线。6、牙合平面:为一个假想平面,连接下中切牙之近中切缘的切角与下 颌两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所构成的平面,称为牙合平面。牙合平面平分 颌间距离。7.尖牙保护牙合:是指下颌作侧向运动时,工作侧仅有尖牙接触,而非 工作侧的牙齿不接触或轻接触。一般青壮年尖牙保护牙合多。二、填空题。8、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顺序),(左 右成对萌出)。9、A区第一乳磨牙的临床牙位为(IV _1. ),左上颌第二前磨牙记录为(±5)e10、通用编号系统中,#16表示(左上颌第三磨牙),国际牙科联合会 系统中,#15表示(右上颌第二前磨牙)。11、以第一磨牙的咬合接触为标志,假设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位于下颌 第一磨牙近中颊沟之远中,称(近中牙合)。12、替牙期出现暂时性的错牙合有(前牙轻度拥挤)、(轻度选中牙合)、 (轻度深覆牙合)、(中切牙之间有空隙)、(侧切牙牙根偏近中,牙冠偏远中)。13、上颌骨在承受咀嚼压力的骨质特别增厚,形成三对支柱,分别为(尖 牙支柱),(戳突支柱),(翼突支柱)。14、题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既突)与(颍骨关节面),居于两者之间 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所组成。15、下颌运动有四个制约因素,即(左侧颗下颌关节),(右侧颠下颌 关节),(牙合),(神经肌肉)。16、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咬合)为重点,(颍下颌关节)为支点, (提颌肌)为主要动力点,形成第(m)类杠杆。三、选择题。17、牙萌出的时间是指(A )。A、牙出龈的时间。B、牙冠完全萌出的时间。C、牙到达咬合接触的时 间。D、牙冠在隐窝中开始移动到替换的时间。E、牙冠萌出2/3的时间。18、所谓“管间吻合”是指(A)eA、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B、根管的细小分支。C、垂直于主根管的分 支。D、根管在根尖局部歧。E、主根管分支贯穿于牙本质和牙骨质达牙周膜。19、以下乳牙萌出先后JII页序中正确的选项是(C )。a、I 口 v iv m。b、I n m v ive cx i n iv m vo d、 v i n m ivo ex i n v m ivo20、下述牙冠轴面突度生理意义中错误的选项是(B )。A、轴面突度使食物排溢时对牙龈起按摩作用B、适当的轴面突度能提 高咀嚼效率。C、唇(颊)舌面突度过小时牙龈会受到食物过度冲击损伤。D、唇(颊)舌面突度过大时牙龈会因失去食物按摩而萎缩。E、邻面 的突度有防止食物嵌塞的作用。21、下述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中错误的选项是(C )。A、根分叉越多,其支持作用越大。B、根分叉越宽,其支持作用越强。C、上颌切牙受向上向前的力,故唇面小于舌面。D、上颌磨牙舌尖受 力最大,故舌根比颊根大。E、下颌磨牙牙根横切面呈葫芦形,有利于稳固。22、根管数目与牙根数目之间的关系是(A )。A、不完全一致。B、完全一致。C、很相似。D、每一个牙根中有一个 根管。E、每一个牙根中有两个根管。23、下颌第一恒磨牙最高的髓角是(B )。A、近中颊侧。B、近中舌侧。C、远中侧。D、远中颊侧。E、远中舌 侧。24、以下关于乳牙髓腔特种的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C )。A、髓室大。B、根管粗。C、根尖孔小。D、髓室顶高。E、髓角高。25、对上颌中切牙长轴与中线相交的角度的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D )。A、约为510度。B、较上颌侧切牙与中线相交的角度小。C、较上颌 尖牙与中线相交的角度小。D、较上颌尖牙与中线相交的角度大。E.较上颌第一磨牙与中线相交的 角度大。26、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颌牙成一对二交叉咬合关系,例外者是(A )oA、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B、下颌中切牙与下颌第三磨牙。C、 上颌中切牙与下颌第三磨牙。D、上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E、没有例外,都是一对二的交叉咬 合关系。27、覆盖的定义是指(B )。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B、牙尖交错牙合时, 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水平距离。C、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D、前伸牙合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运动的距离。E、下颌前伸时,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运动的距离。28、有关咀嚼周期的正常特种中不正确的选项是(E )。A、下颌运动轨迹图具有似滴泪水的形态。B、自牙尖交错牙合开口时 运动速度较快。C、近最大开口位时速度减慢。D、闭口运动速度较快,近牙尖交错牙 合时速度逐步减慢。E、牙齿咬合接触时运动瞬息停止,终止于牙尖交错牙合。29、下述哪个因素与牙合力大小无关(D )。A、性别。B、年龄。C、牙合力方向。D、面部距离。E、咀嚼习惯。14、牙合力(指每一对上下牙齿对咬时测得力值)大小顺序为(C )。A、第三磨牙 > 第二磨牙 > 第一磨牙 > 第二双尖牙 > 第一双尖牙。B、第一磨牙 > 第二磨牙 > 第三磨牙 > 第一双尖牙 > 第二双尖牙。C、第一磨牙 > 第二磨牙 > 第三磨牙 > 第二双尖牙 > 第一双尖牙。D、第一磨牙 > 第二磨牙 > 第二双尖牙 > 第一双尖牙 > 第三磨牙。E、第一磨牙 > 第二磨牙 > 第一双尖牙 > 第三磨牙 > 第二双尖牙。四、问答题。30、试述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答:颌位是指下颌的位置,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下颌骨相对于颅骨 的关系。下颌三个基本颌位分别是: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及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是指牙尖交错颌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后退 接触位是指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 左右),而既突位于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下颌姿势位是指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 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1)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从后退接触 位,下颌向前上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 )地移动约1mm即到达 牙尖交错位,移动中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此种关系亦叫作长正中。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下颌从 姿势位向前上移动13mm即到达牙尖交错位。简述关节盘的组织及解剖特点。答:关节盘在组织学、解剖和功能结构方面有以下特点,在关节运动中 产生着重要的生物力学效应:关节盘由纤维组织组成,有抗压碎力而且还有抗剪力。纤维软骨富有 弹性,在两个骨关节面之间起垫子作用,缓冲对骨面的压力。关节盘弥补了由于关节窝明显大于既突可能产生的在运动中的不稳 定性,是关节运动既灵活又稳定。关节盘从前后矢状剖面看呈双凹形。 凹面分别对着呈微微突起的关节结节后斜面和既突前斜面,协调两个凸 起的关节面,使关节运动灵活又稳定。关节盘各部的厚度不同,从前向后是不均质体,并可以弯曲。可调节 由于既突从关节窝向前滑动所产生的变化着的关节间隙,在既突运动中 起稳定作用。两侧的关节盘可调节两侧既突不平行的水平轴,使两侧既突顺利地做 转动运动。关节盘前方的翼外肌上头和关节盘双板区上层粗大的弹性纤维是一对保持关节盘和既突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中正常关系的平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