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docx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表达着个人的素质、公民的素质、乃至整个国家的国民素 质。从小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件利在国家,功在当代的大事。抓好养成教育,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它对于全面提高小学 生的素质,保证学生身心从小全面健康开展,有着十分主要的意义。因此,在基 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 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一、班主任率先示范、严于律己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不 容忽视。所谓“表率”就是发挥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小学生是非观念差,但模仿 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一个思想进 步、作风正派、言行规范、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的班主任人格形象,对学生具有 极强的示范作用。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身教”这一教育资源,做学生表率。教育学生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老实、不说谎话,教师首先以身作那么, 做好典范。我每天走进教室,首先用普通话向同学们问好,遇到学生家长送孩子 到校,总是客气地打招呼;上课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错误,让学生发现,然后 诚恳地对学生说:“老师也有错的地方,你们提出来,我一定改正J学生耳濡目 染,自然而然学着做、跟着走。再如我班一个学生未能执行不准随便丢纸的规定, 把铅笔削洒在了地上,我蹲在地上把铅笔削一片一片地捡起来,学生目睹这一情 景,纷纷批评那位同学,和我一起捡,那位乱丢地同学脸红了,也和同学们一起 捡。我把握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从此,这个班的同学再也不乱 丢纸了。一件小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重引导,放手进行行为习惯训练经过讲解、示范、实践,并反复练习加以巩固,日常行为规范逐步成为学 生的自觉习惯。这时,我在“引导”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在家里如何 正确对待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在学校里,如何正确对待老师和同学;在校外公 共场所,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怎样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 有祖国等等。一位学生听我在班会课中讲了要主动关心集体后,看见班上的垃圾 桶坏了,主动的给班上送来了一个新桶。同学们看见地上有废纸,能主动弯下腰 捡废纸。在“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向同学们述说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 艰难处境,同学们纷纷主动捐钱捐物。养成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初见成效。?三、重视班集体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本身就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 力。重视班集体建设,能使养成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根据班集体实际情况和小 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开展了 “三班”活动,即制定班训、树立班风、争当“班星二 我班的班训是:对集体一一争光添彩,对师长一一热爱尊重,对同学一一友爱互 助,做事情一一有始有终。班风是: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勤奋学习。为了激发 小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还在班级实行了争当“小班星” 制度,即每周选出一名学习、纪律、品行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做为班里的“小 明星”,在班全上予以确定,并作为全班学生学习的典范。“班训、班风、班星” 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养成教育创造了良好气氛,尊定 了基础。我还在班级建立学生“值日哨”,按等级制评定学生每天执行日常行为规范 情况,做的好的学生得一朵小红花。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一学期一总评。 一周内每天都得到小红花的学生可获得一朵小金花;一月内每周都获得小金花的 同学可以获得老师发给家长的喜报;每月都获得喜报的同学可以评为优秀学生, 学校发给奖状,并在学校通报表扬。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憋着劲争领先进,为 建设优秀班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 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 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 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戒教育者:“请别忽视一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 否,关系到教育者教育目的的成败J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 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 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还曾说过:“但凡好的态 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 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J前苏联教育 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 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J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要培养学生早日成才,就必 须从他们跨进学校的那一天起,为他们创设养成教育的良好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