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五)课内阅读B卷.doc
-
资源ID:62546144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青岛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五)课内阅读B卷.doc
山东省青岛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五)课内阅读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 阅读 (共6题;共76分)1. (16分) 阅读天上的街市,完成下列各题。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1)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都是勤劳的人儿,诗人为什么说他们在“闲游”?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 第四节末句,原诗为“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后来改为“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你认为这样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3) 迢迢牵牛星中写到“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本诗也写到“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两首诗中均强调天河的“浅”,其用意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2. (16分) 快乐阅读: (一)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 将原文补充完整。 (2) 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 复_。 (3)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_”画出来。 (4)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高,锺子期_高。 (5) 伯牙绝弦是因为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幕。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 (6) 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 (7) 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 .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 B . 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 . 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 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9) 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3. (14分) (2019·安丘) 阅读理解 古井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井台呈方形,条石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着。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时,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阴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感,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高地的古井井台上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个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早,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不但用于人吃,还用于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吗?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吗?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吗?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还能映照人的头脸吗?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吗?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古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吗?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1) 第自然段写古井的位置和样子,在写古井的样子时,主要写了_和_。 (2) 第自然段写高地古井的_、_和_。 (3) “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着,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时,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评析一下这两句话写得好在哪里。 (4) 第自然段写石盆,写石盆有两个作用:_和孩子玩耍。 (5) "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不但用于人吃,还用于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两口古井终于见底的原因是:_。 (6) 结尾一句话是“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写出古井对“我"说的话:_。 (7) 文章最后用了九个问句,从九个问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4. (9分) 课内阅读。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_,_。”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1) 把选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 选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_和_描写,突出表现了敌人的_。 (3) 对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是( ) A . 血滴在课本上弄脏了课本。B . 表现了雨来用鲜血和生命保护李大叔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C . 写出了敌人的凶狠毒辣。(4) 从雨来面对鬼子毒打的表现中,你能感受到雨来怎样的品质? 5. (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巡道工的故事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1)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 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3) 写出这篇短文中各段的小标题:_;_;_。 (4) 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5) 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6. (1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几下就扫得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的乐谱。(1) 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几下就扫得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的乐谱。(2) 用“_”在文段中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比作_。(3) 从画“_”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阅读 (共6题;共76分)答案:1-1、答案:1-2、答案:1-3、考点:解析:答案:2-1、答案:2-2、答案:2-3、答案:2-4、答案:2-5、答案:2-6、答案:2-7、答案:2-8、答案:2-9、考点:解析:答案:3-1、答案:3-2、答案:3-3、答案:3-4、答案:3-5、答案:3-6、答案:3-7、考点:解析:答案:4-1、答案:4-2、答案:4-3、答案:4-4、考点:解析:答案:5-1、答案:5-2、答案:5-3、答案:5-4、答案:5-5、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答案:6-3、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