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望洞庭》析疑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望洞庭》73408.docx
-
资源ID:62583027
资源大小:14.9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望洞庭》析疑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望洞庭》73408.docx
?望洞庭?析疑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eacute;。二是读hegrave;。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eacute;为妥。其理由有三: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广雅middot;释古三?也说:和:谐也。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它应读作heacute;,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egrave;。?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egrave;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如果将和字读作hegrave;,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其二: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其三: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其四: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与上述格律比照,此诗应属七绝的类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须押韵,而且应为平声。三、从上下文来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将和字读作heacute;,解为应或谐,才能与上文相字的意思贯穿。如果将此字读作hegrave;,那就会使和字涂上跟从或依照的色彩。这样做,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合。说来也巧,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卷中就有一道判断选择题。它要求考生判断刘诗中lsquo;两相和rsquo;的lsquo;和rsquo;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芒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是否正确。其标准答案认定: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第二、镜未磨究竟应作和解释?对第二句中镜未磨的解释有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我觉得,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镜未磨究竟是什么样。?淮南子脩务训?上这样说:明镜之始矇然未见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锡,磨之以白毡,那么须眉微毛可得而察。意思是说,铜镜一开始的时,镜面暗淡无光,还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镜面敷上一层反光剂氧化锡或谓水银,再用白毡打磨即抛光,才能光洁明亮。由此可见,诗中的镜未磨,当是指铜镜未经打磨暗淡无光的样子。假设简单地将镜未磨解释为水面无风,波平如镜,突出的是湖面的平,就与古代的铜镜尚有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多种形制的事实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为,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还是理解为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为妥。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缺乏,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mdash;mdash;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第三、青螺究竟是何物?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青螺是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所用;也有人说,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应当肯定,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它们都是以青螺的形象来比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点是肯定的。比拟以上两种对青螺的说解,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直接,更加具有原创性。为什么人们会把青螺释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的用品呢?这很可能是受神话传说的暗示。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说来也巧,雍陶也曾写过一首?题君山?,其诗曰: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读雍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与刘禹锡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说,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刘禹锡的?望洞庭?是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而雍诗那么是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们说,比照之下,细微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清楚。内容总结1?望洞庭?析疑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望洞庭?析疑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3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4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5韵其三: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6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7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