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460.docx
-
资源ID:62647440
资源大小:21.0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460.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单元概述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火星;一;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二)教学目标1、学会16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熟记成语。2、积累辨析含有看的意思的词。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4、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5、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三)教学建议梦圆飞天引导学生对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几个场面的感受,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火星;一;地球的孪生兄弟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神奇的克隆正确地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习作2在学习例文的同时,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练习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展开想象。(四)课时安排梦圆飞天2课时火星;一;地球的孪生兄弟2课时神奇的克隆2课时习作2课时练习22课时梦圆飞天教材简析这是一则通讯报道。作者饱含激情,用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具体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具体经过。首先,文章具体描写了发射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情景;其次,写了发射前倒计时的情景;最后,写了发射成功后的情景。二是文章成功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手法。分别描写了送行、发射、问候三个不同的场面。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发挥了作用。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具体场面的感悟和理解上。一方面搞清楚文章描写了哪些场面,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具体感悟这些场面描写的作用;一;一;也就是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场面来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但是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杜绝生硬的写作知识的讲解,而应在互动过程中逐步感悟场面描写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学建议一、聚焦圆梦,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解题是感悟全文的开始。课题梦圆飞天,读着朗朗上口,富有诗意。课始紧扣圆字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通过释题,学生知晓这里的圆是使圆满、使实现的意思。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当学生再次读着课题时,心里已涌动着激情。二、课堂抓好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课文中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时的动人心魄,以及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感悟的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比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发射前紧张气氛那一部分时,可预先设计一情境,当你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州5号马上就要发射了,你此时的心情怎样让学生把紧张的心情说具体。在学生体会了紧张的心情后,再让学生读,感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发射时的场面可边播放课件教师边范读,使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方面都受到强烈的冲击,然后再齐读一定会使学生的感受更深刻。最后一句,可再次以激动、自豪、骄傲的感情三次引读课文的最后的一句话: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实现了。既升华主题,又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三、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神州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时可创设一个情境。教师当新闻记者,分别采访了总指挥先生、和神州5号一同奋战的宇航员、普通的观众。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课外找来的资料,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四、适时补白,提升学生品析文章的水平文章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去深入挖掘,如第二节中的省略号,可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教练、专家、少先队员来了,在送行的队伍中,还有谁在呢请学生补白,比如有亲密无间的战友来了、有依依惜别的亲人来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件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还如,第三节中描写杨利伟肃然伫立,请学生想象此时此刻的杨利伟心里在说什么通过思议,让学生体会杨利伟出征前的沉着冷静,坚强自信。再如,从航天工程总指挥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期待与信任这句话中,想想他期待着;一;一;信任;一;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抓词句品析文章内涵的能力。五、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课虽是源自报道,介绍神五飞天的经过,但改写得还算成功,遣词造句突出了语文味。现在有一点顾虑的是,对于文章所蕴含着的喜悦与自豪等等感情学生可能体会得不太真切,因为神五开发研制、成功发射的艰辛,以及所产生的意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这个空白可能会影响学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说,学生的前期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显得尤其重要.共鸣是在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基础上而产生的情感的自然流淌。就课上课常常显得很难很难。由此,我想学生的课外补充阅读应是大量的,长期的,而不是应急的拿来主义。六、实践活动搜集有关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工程的信息,以梦圆飞天为主题,出一次专题手抄报。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学生读二、新授(3)1.指名读生字词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侨胞边缘2.齐读生字词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4.学生描红5.请大家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一遍。(1)学生读(2)把觉得难读的部分读一遍(3)指名学生读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3)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4)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说)(5)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学生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我很骄傲,也自豪,我们应该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了。8.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1)学生读(2)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写阅读感受)二、以读带讲教学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1至5自然段。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3、相机提问:a在送行的队伍中,还会有谁来了呢为什么这些人都来了b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的杨利伟心里在说什么C总指挥信任什么,期待什么三、总结。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第二课时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1、播放超越梦想歌曲。2、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超越梦想,一起飞,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1、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2、学习小提示:(1)、轻声读课文6;一;15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2)、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3)、小组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3、师生交流读书体会。(预设部分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顺序)预设1: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预设:1、十秒到计时教学。读着到计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这十秒钟预示着什么呢指导学生读好。2、十秒钟后,会出现什么呢播放神舟号发射录像片段。教师范读。句式练习: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心中。(学生小组自由说,然后再交流)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神舟飞天的呢出示课文第12段的语句。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激动,读出神舟五号腾飞的气势。指名读,齐读。预设:第14自然段写出了喜讯传遍全世界速度快。预设:第15自然段。教师当新闻记者,分别采访了总指挥先生、和神州5号一同奋战的宇航员、普通的观众。指导朗读。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1、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轻声读一读,体会杨利伟的心情。指导抓住提示语读好这段话。2、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美景的录像片段。你们想说什么吗指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出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学生读,师点评。3、这么美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说,他会说什么呢4、教师总结:是呀,我们也要学习杨利伟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的奥妙!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1、神州五号成功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也成功。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板书设计5、梦圆飞天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火星;一;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紧扣火星;一;一;地球的lsquo;孪生兄弟rsquo;这一中心展开说明。以二者之间最直观的长得太像了起笔,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对火星的感性认识,也为接下来对火星与地球深层次的相似;一;一;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埋下伏笔。接着顺应读者阅读期待,以设问句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过渡,阐述了对水的两种来源的猜测。行文至此,作者想到读者会自然产生新的疑问:为何现在火星上没有水呢于是,再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火星上没留住水的原因的论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让读者逐步明白了火星与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作者谋篇布局之匠心独运既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又条理清晰,逻辑紧密地阐述了复杂的科学问题。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一改严肃面孔,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家常便饭、致命缺陷、一去不复返、集体大逃亡、裹挟着逃向等,迅速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比拟手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温暖的语言环境中轻松地获得对复杂科学问题的认识。语言的准确性,是科普说明文的一大特色。本文作者深谙此道,不管是推测、推断的区别使用,还是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的猜测,以及课文结尾不下结论,留下巨大想象空间,都充分体现出文本语言准确的魅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等词语或词组的意思。2、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建议火星;一;一;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类科普说明文是不少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一来,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放入科学课似乎更好;二来,课文所讲能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比如本课所介绍的火星,以其神秘的面纱,让教师望文兴叹。如何规避这类课文的先天不足,成为学习语文的例子呢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1、写路、教路、学路,三路贯通,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解读教材,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一;一;地球的lsquo;孪生兄弟rsquo;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一;一;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多角度、多层次训练。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便应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获得如何丰富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根据提供的材料运用排比句说话;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以火星,曾经的水世界为话题,进行小练笔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信息技术以其集图、文、音、像等于一体的强大功能,为教学创设数字化网络学习环境。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各类火星图片,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更为学生的自主开放的学习,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提供了平台,能有效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内容总结(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单元概述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2)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3)5、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4)地球的孪生兄弟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