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精华记忆内容汇总(doc38)(1)emyk.docx
-
资源ID:62647455
资源大小:61.25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会计精华记忆内容汇总(doc38)(1)emyk.docx
会计精华记忆内容汇总第二章 货币资金应收项目 1存放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票据到期日,根据“算尾不算头”的惯例。 3应收票据贴现要掌握书中的公式,强调: (1)到期价值可理解为本加息,如为不带息,则为本(面值); (2)贴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价值,而不是面值; (3)做分录时,收到的贴现所得金额计入银行存款,转平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差额则计入财务费用 4应收账款涉及现金折扣时,应按总价法核算。在计算折扣金额时,在考试中要看清要求。在实际中,一般是按含税折扣。 5坏账准备的核算要注意: (1)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到期未收回,转入应收账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不符合其性质,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 (2)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例9说明了坏账准备如何计提,如何冲销,如何补提,如何转回,一定要搞透;其他七大准备比照着做,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章 存 货存货的期末计价2001试题单选,今年还会出选择 1、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产的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变化) A、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 B、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例1:1、A(库存商品或材料)准备出售,市场价12,合同价15,成本10,预计税费6。A库存100个、但已定合同的有50个。A可变现净值=(15-6)×50+(12-6)×50=750帐面价值10002、B(材料或半成品)为生产C(库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的成本20,生产C还要投入30。现B的市场价15,(1)C的市场价48(2)C的市场价55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税费(1)B可变现净值=48-30=18(2)B可变现净值;由于5520+30,所以不计提跌价准备。若当期c的合同价49,定货量100,c无库存B有200(1) B可变现净值=(49-30)×100+(48-30)×100=3700B的帐面价值=4000(2) B可变现净值=(49-30)×100+20×100=3900B的帐面价值=4000 若B、C 均有库存,则把1、2、结合。做题中应考虑其他销售税费、完工成本。三、取得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注意1、购入(以原材料为例):买价加运输费×(1-7%)、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计入实际入库材料成本(实际入库量)2000年题、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和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及其他费用。 2、自制(入账价值实际支出)3、委托加工物资:按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本以及加工费、运杂费、保险费、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金入账四、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六、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计划成本法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生时(购入时)超支额记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额记在贷方; 转出时(发出时)一律从贷方转出,转出超支额用蓝字,转出节约额用红字(-)。 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经批准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他计入“管理费用”(多次考过选择题,分析存货盘盈、盘亏的原因及处理)第四章投资(一)、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主要掌握两句话:如果没有分派现金股利,则不确认投资收益;如果分派现金股利,有两个去向:冲减投资成本或计入投资收益。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累计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底累计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注意: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又是相当重要的出题点:1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投资成本确定,主要是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摊销和账务处理。2持有期间权益确认 :一是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二是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它们的确认过程和账务处理差异很大。(1)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B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失。但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未确认的损失通过备查账登记。C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的份额。D如果年度内投资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应该分段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段计算必须以权益法核算为前提。如2001年1月1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10%的股份,采用成本法核算;2001年7月1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50%,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2001年10月1日再次投资,持股比例上升到70%。在甲公司计算2001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只能是被投资单位在7月至12月即权益法核算时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前半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在由成本法改成权益法时进行了追溯调整,计入到了投资成本中。E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包括了法规规定的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应按扣除不能由投资企业享有的净利润的部分之后的金额计算。例如外商投资企业根据章程规定转作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 (2)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主要包括接受捐赠、企业中途增资扩股引起的资本溢价、接受外币资本投资引起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项拨款转入和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等(考试出题点),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按享有的份额,确认计入资产和权益。3被投资企业因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前期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投资企业应按相关期间的持股比例计算调整留存收益,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调整”中;如果被投资企业调整前期资本公积的,投资企业也应调整相关期间的资产和权益,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投资准备”中。(今年综合题出题点)4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发生在投资前,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投资前的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应相应调整股权投资差额。(今年综合题出题点)a.调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68000(67万*4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268000 (由于2000年末乙公司净资产减少67万元,甲公司所拥有的份额减少了268000元,在初始投资成本固定的情况下,股权投资差额增加268000元,假设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b.调整2001年、2002年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收益 53600(26.8万/10*2)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53600c.调减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 8040 (5360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405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按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例题:A公司1996年至1999年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A公司1996年1月1日以设备对B公司进行投资,该设备原值120万元,已计提折旧30万元,评估价100万元,拥有B公司15%的股权;B公司接受投资时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A公司和B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预计投资年限为4年。 2、1996年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95年的利润15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240万元。 3、1997年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利润20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270万元(其中16月份为160万元);同年7月1日A公司以货币资金追加投资200万元(增资扩股),累计拥有B公司30%的股权。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年 A公司各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1996年1月1日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90万元 累计折旧 30万元贷:固定资产 120万元 1996年4月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借:应收股利B公司 22.50万元15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22.50万元1996年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借:银行存款 22.50万元 贷:应收股利B公司 22.50万元1997年4月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应冲减的投资成本=(150200240)×15%22.50=6(万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0×15%(6)=36(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6万元 应收股利B公司 30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6万元1997年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借:银行存款 30万元 贷:应收股利B公司 30万元1997年追加投资时,应先对追加投资前的投资进行追溯调整:1996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901000×15%=60(万元)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的投资收益差异 =(240160)×15%36=24(万元)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60)÷4×1.5=22.50(万元)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累积影响数=24(22.50)=46.5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73.5+60 133.50万元 B公司(损益调整)(240160)×15%36 24.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9022.506)73.50万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0*0.15+60/4*1.5 46.5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022.50) 37.5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33.5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73.5 90-22.5+6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0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24 (160*0.1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22.5 60/4*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5 1997年7月1日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2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0万元 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200(1000150240200160)×15%200×30%=17.50(万元)?可以这么理解:主要区别是追加投资是属于增资扩股,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权益发生变化,与购买股票有差别。200+133.5+24-(1000-150+240-200+160+200)*0.3=357.5-375=-17.5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7.5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7.50万元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投资成本=133.5024217.50=375(万元)投资后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0150240200160200)×30% =375(万元)1997年7至12月实现利润11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33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3万元同时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37.5017.50)÷(41.5)×0.5=11(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1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1万元(三)、长期债权投资(1)溢折价的确定和摊销 、溢价或折价=全部价款相关税费应计利息债券面值 、直线法摊销:每期摊销额相等 、实际利率法摊销: 溢价购入: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债券账面价值*实际利率=投资收益也随之减少,溢价摊销额(应收利息-投资收益)逐期增加。 折价购入: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投资收益也随之增加,折价摊销额(投资收益-应收利息)逐期增加。如果是应付债券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也是摊销额逐期增加。(2)委托贷款的核算 P148 1、科目设置:“委托贷款”一级科目,下设“本金”、“利息”、“减值准备”二级科目 2、资产负债表中,按期限长短,分别在“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反映。(3)当期应提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已提数),计入当期损益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第五章 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折旧,要注意两个问题1范围扩大了: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不计提折旧外,其余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这就是说,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折旧的范围大大扩大了。2基数变了: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恢复,引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发生变化之后,每次都要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与无形资产相同是出题点) (二)后续支出的处理方法变了(新出题点)1后续支出如不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则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不再通过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处理,这是新准则的一个重大变化。2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这一点与原制度相同),但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超过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这一点与原制度不同)。(三)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其损失由“营业外支出”列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其损失冲减“资本公积”。第六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一、 出售无形资产产生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出租无形资产,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在出租过程中发生的有关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第七章 负 债(一)增值税:1进项税额分为可以抵扣和不得抵扣(1)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有三个来源: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了完税凭证、计算得来(按运费的7%、购进免税农产品和废旧物资按收购价的10%计算进项税额)。(2)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主要是购进固定资产、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即用于交营业税的项目)、购进的货物用于免税项目(不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发生了非常损失。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价税合一入帐:2销项税额可由一般销售和视同销售产生3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交增值税直接根据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和征收率计算*/(1+6%)*6%或4%(二)其余小税种主要掌握列支渠道,如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管理费用(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在建工程(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此外还要注意有两种税不通过“应交税金”核算,是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九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收入的分类 1、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按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二、商品销售收入 1、确认条件(必须全部满足)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A、实物交付,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例如大多数零售交易) B、实物交付,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的情况: a、发出商品与合同不符,又未根据条款弥补 b、代销的,取决于受托方的收入是否取得 c、尚未完成安装或检验 d、合同中规定了退货条款,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 C、仅保留次要风险的,如满足以下条,应确认收入。 、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账务处理 、商品已发出,发票已开,暂不确认收入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交税时: 借:应收账款应收销项税额 1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3、特殊销售业务 、代销:代销清单 A、视同买断方式:跟所代销清单,确认收入 B、收取手续费:按委托方价格出售,只收取手续费 、分期收款按合同约定日期,分期确认收入 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预收款,实际交货时确认收入 、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发出时: 借:银行存款 117 贷:库存商品 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20 回购价大于原价的利息分摊(可看作是一种融资费用)在销售与回购期内摊销。 借:财务费用 10 110-20-80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10 回购时: 借:物资采购 11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8.7 贷:银行存款 128.7 借: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30 (余额转回) 贷:物资采购 30 借:物资采购 80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8.7 贷:银行存款 128.7 、售后租回 A、如果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售价与账面价值差额,记入“递延收益”,按折旧进度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B、形成经营租赁的,“递延收益”按租金支付进度比例分摊。 、房地产销售 *有建造合同的,按建造合同原则处理 法定所有权转移的,风险和报酬未转移的情况: A、合同规定,仍有责任实施重大行动,行动之后再确认 B、有重大不确定因素存在,待消失时再确认收入 C、售后,仍有某种程度的继续涉入,涉入期间不确认收入 、销售退回 A、未确认收入的退回: 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B、已确认收入的退回:冲收入、冲成本 a.本年度销售,年度终了前退回的,冲退回月份收入 b.以前年度销售,年度终了前退回的,冲退回月份收入 c.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按日后事项原则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需要安装检查的销售:安检完后确认收入,如果安检较简单时,发出进就确认 、附销售退回条件的: 能够合理估计的部分,确认收入;可能退货部分,不作收入,仅做发出处理 不能合理估计的部分,期满确认 、以旧换新:销售的新商品,按销售处理;换回的旧商品,按购进处理三、提供劳务收入 1、不跨年度的,按完成合同法确认 2、跨年度的 、期末劳务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完工百分比法包括: A、总收入、总成本能够可靠计 B、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 C、完工程度能够可靠确定 本期应确认的全部*目前完工程度已确认的 、期末,完工程度不能可靠估计的: A、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补偿的,收入成本,不确认利润 B、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只能部分得到补偿的,收入预计可收回金额;成本本年已发生成本,差额就是本期损失 C、不能得到补偿的,不确认收入,成本本年已发生成本-当期费用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利息收入 2、使用费收入 、一次付清,不再提供后续服务的,收到时一次性计入收入 、一次付清,提供后续服务的,分期确认收入 分期收款、分期确认收入五、建造合同收入 1、类型:固定造价合同、成本加成合同 2、合同收入组成内容 A、初始收入 B、变更、索赔、奖劢形成的收入 3、合同成本组成内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4、确认和计量(类似提供劳务收入) 、期末劳务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用完工百分比法 、期末,完工程度不能可靠估计的: A、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补偿的,收入成本,不确认利润 B、不能得到补偿的,不确认收入,费用发生时立即确认六、利润 、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交易收益、罚没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 七、利润分配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不含定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即满足四个特定条件期限短、流动性高、易于转换定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小的短期投资)。1、现金流量的分类 : 、涉及到各项投资业务以及非流动资产的增减变动业务的现金流量,一般归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涉及到各项借款业务、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业务的现金流量,一般归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除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现金流量,归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增值税税率)+应收账款、票据减少数+预收账款增加数-非现金抵债而减少的应收项目+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当期核销的坏账-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票据贴现的利息3、“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减少数+预付账款增加数+存货增加数-当期以非现金和非存货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 +其他用途减少的存货(如在建工程领用材料等)-其他途径增加的存货(如接受捐赠收到的商品等)-当期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中的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不包括消耗的物料费用) 第十九章 所得税会计(税法)一、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1、永久性差异: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以后不能转回。 例:国债利息收入、产成品用于在建工程、各种赞助费2、时间性差异: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以后能够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法比会计少计费用、多做收益,致使应税所得大于会计利润。 例:当期计提的产品销售的保修费用 理解: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未来可抵减,现在先交,形成递延税款借项。、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法比会计多计费用、少做收益,致使应税所得小于会计利润。 例: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税法允许的加速折旧法、理解: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未来才纳税,现在先不交,但是现在必须确认为一项未来应纳税的负债,形成递延税款贷项。二、应付税款法 要点: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借:所得税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任何情况下都是: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永远都反映本年实际要交给税务局的金额三、纳税影响会计法本期应交所得税 本期递延税款发生额本期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在所得税处理时,类似于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的核算。1、所得税率不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借:所得税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 与本期利润相配比 (或贷)递延税款 (时间性差异)*税率 可视为待摊或预提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任何情况下都是: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2、所得税率发生变动时,对于递延税款的处理,又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 四、递延法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不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2、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当初发生时的税率计算。3、递延税款的余额不代表实际意义的资产和负债。*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五、债务法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2、在税率变动的当年,要把递延税款调整成为用现行税率计算的余额。3、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现行税率计算。4、递延税款的余额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税率变更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税款”科目账面余额按新税率的调整数。*从每一笔业务整个核算过程来看,其“递延税款”科目借、贷方一定相等。在做帐务处理时始终抱有这么一个思路的话,就不会出错了。六、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特殊点、债务法时,如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税率,可按照预计税率计算,而递延法不行。、如果本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未来转回的时期内不能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应作为永久性差异处理。 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应税所得=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率 递延税款=时间性差异×税率 所得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计算的“应交税金”相等。递延税款影响的只是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即“递延税款”对应的是“所得税”。三.对于“投资收益”的处理,如果双方税率相同,则作永久性差异减除即可;若双方税率不同,投资方需要补税,则还要考虑时间性差异的影响。(教材P591例7)四、审题一定要清楚,注意题目问的是“应交所得税”还是“所得税费用”;是“年末递延税款余额”还是“递延税款发生额”。第二十三章 合并会计报表一、合并范围(实质:达到控制)1、量的标准:母公司控股>50(=50就不行),三种情况:、直接 、间接 、直接+间接2、质的标准(其它控制情形): 、与其它投资者有协议,持有半数以上表决权 、据章程,有权控制财务和经营政策 、有权任免多数董事会成员 、董事会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不在合并范围的情况(实质:不具有控制权):如准备停业、宣告破产、短期持有、受外汇管制的国外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净资产为负数的公司(持续经营的不能算)。五、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注:不是会计科目,而是报表项目)(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抵销分录为:借:实收资本(子公司)资本公积(子公司)盈余公积(子公司)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合并价差(也可能在贷方)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做这笔分录的技巧是,按顺序做分录:1、先将子公司的净资产(多个子公司即为汇总数)抵销;2、再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转平(注意:必须是合并范围的长期股权投资);3、少数股东权益是子公司的净资产与少数股权比例的乘积,一定要计算准确;4、最后倒推出合并价差。(二)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项目等的抵销抵销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投资收益(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