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05 金川县曾达乡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建设方案.docx
5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5.1 建设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5. 1. 1. 1地理位置金川县地理位置位于州境西南部,介于东经101° 13'102。19',北纬30° 04'31。58'之间,境内最低海拔1950米,最高海拔5068米,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总 人口 7.4万余人,农业人口占80%,少数民族人口占75%,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以农业为 主的革命老区县。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东邻小金县,西南与甘孜州的道孚县、丹巴 县接壤,西北与壤塘县毗邻,东北与马尔康县相连。金川县曾达乡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起点位于曾达大桥桥尾处,经过曾达 村,海子坪村,坛罐窑村,倪家坪村,止于倪家坪村三号拦砂坝,全长11. 732公里。见图5T现场地形地貌。图5-1现场地形地貌.工程不涉及文物保护,无军事设施;6.路线布设应充分听取地方政府部门意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3. 1路线原有道路情况及环境描述(1)路线走廊带的选择因本工程道路沿线有曾达沟,地形以重丘区为主,工程区域内无大的干扰因素。主要为利用既有道路走廊,现场踏勘并结合大比例的地形图进行研究,本工程走廊单一。(2)主要控制因素1)路网布局本工程影响区内主要是公路运输方式,相关的公路金小公路和S211省道。路线走向与原老路基本一致,局部技术标准适当提高,共同构成该区域路网。2)风景名胜本工程沿线虽然对风景名胜区无干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作为金川县及沿途乡镇的一条出入境的主要通道,对地方旅游产业重中之重。路线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是本工程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5. 3. 2综合比选结论通过对工程技术、建设费用等多个因素的比照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为路面改善工 程未对路线进行平纵设计,仅满足平纵面进行拟合,横断面采用原路基、路面宽度。本工程只进行路面方案比照,方案一(推荐方案):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20cm级配砂砾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4.5%-5%)+22cm C30水泥混凝土面层。方案二(比拟方案):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20cm天然砂砾石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 土 AC-13C上面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6C下面层。具体情况结构情况见下表5-1所示。表5-1路面结构情况表方案分段结构备注推荐方案K0+000 K36+44620cm级配砂砾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 泥剂量4.5%-5%) +22cmC30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水泥混 凝土路面比拟 方案K0+000 K36+44620cm天然砂砾石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C上面层+4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6C下面层铺筑沥青混 凝土路面5.4方案比拟5.4. 1比选概述本工程为改建工程未对路线进行平纵设计。仅满足平纵面进行拟合,横断面采用原路 基、路面宽度,个别困难路段稍有调整。主要对路面结构层进行比拟,一种是沥青混凝土 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下两个方案各有所长,通过对该工程区域降雨、气候及旧路基路面的状况及车辆荷 载分析,采用推荐方案为该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实施方案。沥青路面路面施工技术要 求较高,路面使用年限没有水泥的久,且对各方案优缺点和主要工程量及造价比拟如表5-2 所示。表5-2路面结构方案优缺点比拟表方案路面处治主要 结构形式优点缺点估算造价(万元)推 荐 方 案K0+000 K36+446:20cm级配砂砾 垫层+2()cm水 泥稳定碎石基 层+22cm C30 水泥混凝土面 层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 文、筑路材料以及路面对防冻、 防水的要求且本工程处于高原 地带,借鉴当地道路路面的经 验,水泥路面对于重载交通、坡 度较大的公路,水泥路面的优势 比拟明显。耐久性好,设计年限 长,夜晚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一定 的反光性,行车平安性需增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维 修比拟麻烦,不能马 上开放交通。较沥青 混凝土平整性差,驾 驶舒适性较差。抗滑 性能(特别是积雪冰 冻情况下)差,易起 暗冰。6188.8517比 较 方 案K0+000 K36+446: 20cm天然砂砾 石垫层+20cm 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3.5cm细 粒式沥青混凝 土 AC-13c 上 面层+4cm中粒 式沥青混凝土 AC-16c下面层沥青路面平整,驾驶舒适性高, 沥青路面维修方便,维修完成 后,可马上开放交通。且造价较 低,材料取材方便且供应稳定, 行车舒适且噪音小。开放交通 快,能最大程度保证施工工期。该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造价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高原高寒地区施工工艺很难会保证,路面面层强度低,且路面使用年限较水泥6291.7072低,施工工艺较复杂,且为成熟、可靠的工艺。混凝土路面短。经过综合技术、经济、社会影响及后期运营本钱比拟,且在上述表格中对水泥混凝土 路面和沥青路面地理情况、强度、养护等方面的比拟。通过造价比拟,比拟方案比推荐方 案在路面工程中增加102. 8555万元,鉴于本道路是解决相关乡镇群众出行的民生工程, 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故推荐采用相比拟价格较廉价且耐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5. 5推荐方案概况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根据以上各方案的比拟、分析、论证,本工程起点位于曾达大桥桥尾处,止于倪家坪 村三号拦砂坝,全长11. 732公里。主要控制点:曾达村,海子坪村,坛罐窑村,倪家坪村。5.1.1 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推荐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线里程全长11. 732Km。总投资金额为2024. 8084万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552. 1713万元。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5-3o2、技术标准及主按照交通部公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结合道路的功能、建设条件及交通量预测情况,确改建方案。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4。表5-3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表金川县曾达乡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 程工程单位路线长度KM11. 732路基挖土方1170705路基挖石方118967片石碎烤工M328000砌石坊工M312600排水碎坊工M33100路缘石M31700路面d75000涵洞米/建.294/36平均每公里涵洞数道3. 069桥梁(重建)|M/座10资估,万元每公里造价万元表5-4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仅技术指标采用值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I类)<1程长km11,7321计速km/h20201路基宽度m6.5r爷车道宽/更m2X3.02X3.0|平曲线最小半 1m151最大纵坡11凸形竖曲线最1半径1凹,形竖曲线 1、半径:最121序号指标名称*仅技术指标采用值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I类)<1程长km11,7321计速km/h20201路基宽度m6.5r爷车道宽/更m2X3.02X3.0|平曲线最小半 1m151最大纵坡11凸形竖曲线最1半径1凹,形竖曲线 1、半径:最121备注5. 5. 3路基工程10桥涵净宽m与路基同宽11停车视距m2020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 II级路面结构类型高级路面沥青砂1、路基宽度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和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本工程采用设计速度为20km/h 的四级公路应按路基宽为6. 5米,路面宽6.0米的标准进行设计,车行道横坡为2%的单向 横坡,路肩横坡为2虬 两侧设置0.25m硬路肩,采用单向2%的横坡。6.5雌标蹄断面图2、设计原那么路基设计中应遵循“保证质量、贴切自然、平整美观、平安舒适”的思想,尽可能 减少人工构造痕迹,使公路融入大自然。设计中贯彻“低填、浅挖、缓边坡”的设计原那么。加强环保、水保设计:减少高填深挖,尽量采用绿色环保型防护,加强取土坑、弃 土堆的环保设计,将地表耕植土、水塘清除的淤泥等当作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保护和 利用。跨越临近水源保护区路段,对于这些环境敏感路段在勘察设计阶段将详细调查其水域 体系,对位于汇水范围内的路段公路排水需在合适位置设置污水汇集池、沉淀池等,防止重视特殊路基设计:加强对软弱路基、延流冰地段以及存在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 路段的勘察工作,采用经济合理的地基及边坡加固防护措施,加强冻土路基的处理。保证路基稳定、交通平安,杜绝隐患,减少路基病害,路基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把平安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保证公路设施自身平安和车辆 运行平安。重视综合排水系统设计,在勘测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降雨强度和地形地貌的实际情 况进行综合设计,确保具有较强的汇水、导水、排水功能。各种排水设施从平安美观的角 度要求,尽量做到宽、浅、绿、隐(远)。优先选用暗埋生态边沟、植草碟形边沟等生态基防护要以“平安、生态、适当、经济、因地制宜”为原那么,防护形式合理选用 自然挖坡、生态防护、坊工铺砌等形式,绿化形式可因地制宜采用草灌结合、散丛结合、铺砌形采用全寿命周期本钱分析方法选择路面结构型式,加强路面结构内部排水,防止路 面产生早期破坏现象,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路面行驶平安与舒适性。基层、底基层设 计贯彻就地取材的原那么,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路面基层、底基层。3、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边坡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本路段路基防护设计以平安、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且施工方便为原那么。4、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的勘察处治设计对特殊不良地基的处治,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合理的原那么,考虑工程的重 要性、破坏后的影响程度及维修难易程度等因素对地基进行综合治理。本工程主要不良地 质为软弱地基、冻土、滑坡、延流冰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特殊路基的勘察设计工作,查清 地质与水文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合理确定地基处理及边坡加固防护措施。弃土原那么上选择在视线以外的山间凹地、冲沟等低洼地带集中堆放,并设置完善的排 水防护设施,同时加强外表的绿化美化设计,尽可能与周围地貌景观协调;在地形地质条 件适宜时进行弃土及复耕综合设计,利用路侧山谷就近弃土以减少弃方运距,变高路堤为 低路堤以提高路堤稳定性,并可减小涵长、涵顶填土高度及防护工程量,恢复耕地或草地,清表耕植土集中堆放,以备后期恢复植被用。6、路基、路面排水水是危害路基稳定,造成公路病害的重要因素,为防止路基水毁及边坡冲蚀,边沟、 排水沟、截水沟应保持连贯畅通,自成系统,保证路基路面水及时排除。路基排水挖方路段路基两侧设置混凝土边沟,边沟水经涵洞或排水沟引至路基外。当挖方边坡,边坡上方汇水面积较大时,于挖方边坡坡口 5m以外适当位置设置截水沟,结合实际地形,必要时设置平台截水沟。此外,应根据地形条件的变化情况,设置急流槽或跌水 井,以防止路基被冲刷,影响路基稳定。另外根据高原高寒地区的公路修建及养护经验, 路堤两侧设置宽、深的图纸边沟,来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冰雪融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双向横坡路段的路面水均以漫流形式直接排入路基边沟或路堤坡脚外,因平曲线超高 所形成的单向坡路基段,曲线内侧路面水与双向坡排水方式一致,以拦截、分流、汇集路 面水于拱形护坡骨架急流槽内,防止路面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7、路基防护填方边坡高度小于4. 0m时,采用植草防护或直接裸露。填方边坡高度大于4. 0m时,采用拱形护坡防护或直接裸露。拱形护坡的凸起拱眉与骨架急流槽相接,使路面水不直接冲刷路基边坡坡面,护坡骨架间隙内填土喷草籽以加固沿河路基,设计水位加0. 5m以下的路基边坡采用实体护坡或护脚防护,护坡厚度与在地面横坡较陡的路面,视具体情况采用衡重式挡土墙、护肩或护脚进行防护。根据沿线防护材料情况,护坡、挡土墙、护肩、护脚及防护材料采用C20片石碎和M10 砂浆砌片石。工程区岩石经风化后成块掉落,挖方边坡应作坡面防护。主要采用路堑墙、护面墙、 菱形骨架护坡等防护形式。路面工程根据交通量预测情况,经过计算分析,确定全线路面结构采用以下类型:路面结构组P1L 1 HT I/J、“口'I心、H-r M ru/口c J , = I71J 日 0口【万尺| 回/Za+3.5cm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路面设计原那么:路面设计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况和公路等级、使用功能、当地 材料、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经验,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 材、技术可靠、方便施工、造价廉价、利于养护的原那么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2、路面设计依据:路面设计主要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7)等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5. 5. 5桥涵工程根据路线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河流水文特征,为方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 的需要等,经过工程组的实地调查,由于“6. 27”特大泥石流的影响,原路桥梁损毁严重, 全线新建桥梁10座。全线新建涵洞36道。6. 5.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14)规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标准应根据公路网规划、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等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分为A、B、C、D四级,各级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与适用范围应符合表5-5。表5-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与适用范围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适用范围1高速公路1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1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1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本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采用D级。根据改善工程在公路路网中的作用和建设 条件,加强后期的营运管理和养护,有利于降低公路全寿命建设周期本钱。依据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交通工程沿线设施的规定,本工程工程按交通工程及沿1、全路段在水泥泥混凝土路面上采用反光油漆标线,沿线设置波形护栏。2、路线通过小半径平曲线路段,为保证行车与平安,需设置警告反光交通标志牌。3、视距受限时,可考虑设置凸透镜等平安设施保证行车平安。4、沿线设置禁令标志、警示标志、指路标志。5.1.1.2 气候概况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阳光充分,属明显的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宜 居宜业宜旅,具有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的优越条件,山峦起伏,雪峰突兀,大金川横贯全境, 境内流长150公里。东部的八十贡塔拉山峰海拔5068米,西部马奈河坝海拔2015米,相 对高差达3000余米。境内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常有冬 干、春旱和伏旱。年均气温12. 7,年均日照2435小时,无霜期184天。年均降水量710 毫米,蒸发量1500毫米,河谷地带气候干燥。5.1.1.3 地形地貌金川地区位处川青断块腹地南部,除少数断裂具较强活动性外,不发育区域性规模的 活动断裂,本区地震活动微弱,总体上属新构造活动微弱区段。工程区道路所经沟谷地带,土质大都为泥夹碎石、块石,稍密,较稳定。山上均为丛 林,植被覆盖率高,腐殖土发育好,地下水丰富,属不良工程地质。5.1.1.4 地层岩性通过调查改造公路的地层主要为露岩土体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冲积中粗砂与卵石 土及三叠系上统侏倭组中风化中厚层绢云板岩。各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分布及物理力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 (Q4ml)灰-灰黑色,稍湿-湿,松散-稍密。主要为修筑公路、房屋时的填方,物质成分主要 为卵石、漂石、粘土、砾砂,少量植物根系等。揭露厚度1. 00-2. 00m, 土石工程分级为I 级,属松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中粗砂与卵石土(Q4al)松散-稍密中粗砂:青灰色、灰白色等,松散-稍密,厚度约为2. 00-5. 00m。土石工程稍密卵石土:青灰色、灰白色、红褐色等,稍密,母岩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粉砂岩 等,强-中风化,呈亚圆-圆状,主要由圆砾及砾砂充填,颗粒排列混乱,卵石粒径2-5cm, 含量约50-60%,厚度约为3. 00-5. 00m。土石工程等级为HI级,属硬土。三叠系上统侏倭组中风化中厚层绢云板岩(T3zh)中风化中厚层-块状绢云板岩:在大金川河右岸有出露(见图5-3),灰色,灰白色, 中风化,变余结构,板状构造,岩层产状为50° Z8O0 ,发育有两组节理(见照片2.2T), 产状分别为155° Z28° , 320° Z65° ,两组节理切割岩石块体呈楔形状,朝向公路,易 形成崩塌或坠块,对公路或桥梁造成威胁。用锹、镐挖不动,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V级,5. 1. 1.5水文地质金川县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电可开发量较大,县内溪河众多,水 系兴旺,境内有大小溪流37条,主要有俄热河,太阳河、杜柯河等。全县水电蕴藏量达 52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蕴藏量480万千瓦,小水电蕴藏量40万千瓦。金川河从集镇西侧由北向南穿过,入甘孜丹巴县川口与小金川汇流后称大渡河。在金 川境内长57km,落差406m,流域面积17716k m2,最大流量为1167m3/秒,最小流量为17. 4m 3/秒,多年平均流量为182.57m3/秒。河道最宽处103m,最窄处55. 2m雨季含沙量大,冬5. 1. 1.6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断裂的分区性主要受控于区域地质构造性和区域地壳运动。其活动断裂的分 布表现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四川的近代地壳运动大致以龙门山脉断裂带和荥经-马边-盐津 断裂带为界,即四川盆地西缘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局部,断裂活动强度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 而地震活动也表现出相应的特点。所在的地区经历了澄江运动、加里东及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 山运动五期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地层发生褶皱、断裂。桥位区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记 载发生的地震有19次,2008年5月12 B 14时28分,四川东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附近发 生8.0级强烈地震,工作区位于金川县,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规定: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VII度,设计地震分 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见下列图),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为 0.45s (见下列图),属高烈度区,区域稳定性差。本工程设防烈度为vm度。汶川都江城黑水HL)茂县北1彭州广)温江新都: )双成都4 做区G容,0,10曾阳 丹梭飙山资阳 / 仁寿 洪难夹江)青神2 - 甘孜0 20I 磅都江塌泸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工程区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图5-2四川活动断裂构造分区示意图5.1.1.8 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1)崩塌 本路段沿线的崩塌整治遵循以工程治理为主、管理与养护相结合的总原那么,做到及 时清理、及时维修、确保畅通。具体地,对于小型崩塌或零星坠石、碎落,主要采用清除、 拦截、防护等工程措施;对于中型的崩塌、碎落,如线位不能绕避时,应修筑路堑挡土墙、 支撑墙等护坡措施,以稳定边坡,并进行及时养护清理。如果经济上可行,还可以考虑采 用明洞、棚洞、檐式挡石墙等遮挡建筑物;对于边坡上方有悬出的危岩或大块体,采用支 护、支顶、支撑建筑物或锚固等方法加固;对于以上所有可能存在崩塌的路堑段,均在堑 顶一定范围内设置数道截水沟,并在路基边沟外侧设置碎落台,与各种防护工程措施构成 全面立体的整治防护体系;除此还应加强路政管理与养护工作,严禁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坡 面樵牧,增强水土保持。建议采取柔性主、被动网、挂网喷浆等工程处治措施。(2)滑坡工程区斜坡坡度较陡,覆盖层厚度较大,多为块碎石土,结构松散,植被较不发育, 受山顶积雪融化或地表流水的影响,极易发生失稳,形成滑坡堆积体;加之老路的修建, 对斜坡坡脚进行了开挖,开挖后形成的临空面为滑坡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受外部环境 的改变发生失稳,同时可能牵引周边土体的垮塌,对道路造成堵塞,造成人员的伤亡,据 现场调查,高陡稳定性较差边坡路段尽量防止或减少对高边坡的扰动,防止诱发新的地质(3)泥石流泥石流是松散土体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自然坡面或沿压力坡流动的现象。根 据此表达的界定,结合工可阶段的外业勘察,本路段泥石流多属雨洪型成因,分布广 活动频繁。泥石流区段发育不完善,一般无流通区,规模小,堆积物从几十方到几百方, 宽谷段在沟口堆积的三角形台地宽缓肥厚,峡谷段那么堆积扇小而陡。宽谷段路线一般从冲 沟前台地下缘通过,峡谷段线位那么一般从冲沟沟口跨过,危害相对较严重。根据泥石流规模、性质、地形条件和受害对象,在本路段泥石流危害可概括为淤埋、 撞击、磨蚀等形式。并且这几种泥石流的破坏形式在本路段并不是单一出现或作用的,r 是几种破坏形式均同时出现或作用,其中以泥石流淤埋道路或桥涵建筑物使它们失去作用 或缩短其使用年限是本路段泥石流危害最多、最严重的现象之一。建议结合各处泥石流的特征及与路线的相对关系,采用桥涵跨越、疏导河道、增强排 导能力。制约建设方案的其他主要因素工程符合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工程区无影响本工程实施的资源分布,本工程路线路 线途经倪家坪村、海子坪村等,沿线村镇稀疏,平交道口较少。控制因素除地形、地质、 水文、气候等条件外,金川县开展规划、沿线环境敏感主要是村庄,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本工程建成后,将带动沿线诸多产业兴起和资源开发利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开展,由此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改善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城乡贸易流通,从 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金川县经济长期开展的目标,因此各级地方政府、 相关部门领导及人民群众都非常支持本工程的改建,并提出了珍贵的意见和建议。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比拟小,通过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满足国家 环保标准,因此工程可行。5. 1.3筑路材料的及运输条件对沿线筑路材料料场作了初步的调查和现场取样试验,分类完善了各项工作,现将材 料产地及其它情况介绍如下:(1)片石、块石工程所在地附近的片块石料场较少,需要从金川县各地大型料场购买。运输条件好, 其购买的片块石力学指标均应符合公路路基、路面对集料的技术要求。(2)碎石、砂卵石、砂砾、砂工程所在地附近的砂卵砾石料场较少,本工程用砂主要从金川县各地大型料场购买。 在工程调查过程中,调查到观音庙村,有一大型料场,砂石储量丰富。2、路堤填料(土及碎石)本工程所在地碎、砾石土比拟丰富,主要为硬质岩石中、粗颗粒组成,满足路基填料 的要求;对于高填方及陡坡地段路堤,应采用开山岩石或碎、砾石土填筑。3、工程用水本工程用水均为自采,沿线水资源比拟丰富,紧邻本工程的曾达沟常年流水,水质较 好,取用方便,能满足施工需要。工程区内各建材多需从金川县购入,运输方便。其它材料可就近取材(汽车运输), 原老桥亦可作为施工通道,沿线老路、乡村(镇)道路、区域内主要干道给各种材料运输 提供了便利条件。5、水泥、石灰水泥、石灰可在都江堰水泥生产大厂购买,质量稳定,运输条件良好,线外运距约400公里。6、钢材、木材、沥青建筑材料市场供应丰富,钢材、油料、沥青等均可由成都市场直接购买,线外运距约 400公里。外购材料通往工程区较远,本工程所在地只有公路运输,在工程起点处连接S211省 道,沿线路况一般,运输条件一般,施工期间应尽可能保证车辆平安通行,在施工中要认 真安排,建设期间做好规划,以保证交通顺畅及施工的正常进行。制约建设方案的其他主要因素h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因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气候温和,日照充分,全年日照2435 小时,年均气温12. 8,年均降水量710毫米,无霜期184天。良好的气候环境,孕育了 丰富的生物资源:现有林地450万亩,草场283万亩,耕地6万亩;各类牲畜存栏22万 余混合头;有200余种野生中药材,70余种野生食用菌;是雪梨、苹果、花椒、核桃等水、 干果的最适生态区,仅苹果和雪梨数量就达70余万株,尤以雪梨最为著名,被中国食品 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雪梨之乡”;主产玉米、小麦、胡豆、豌豆、青 棵、各类蔬菜等农经作物;工业化程度低,土壤、空气、水质无污染,是生产无公害、无 污染、绿色农产品的“净土”,金川白瓜子、金花梨、金川辣椒三个品牌获得了国家绿色 食品认证,全县所有乡镇获得了无公害肉牛肉羊基地认证,15个乡镇获得了无公害生猪生 产基地认证。金川自然旅游资源奇特秀丽,有大自然群雕之誉的云顶花海;有风光秀美的嘎达山; 春天有万亩梨花,秋天有红叶长廊;还有幽深险峻的神奇峡谷,五彩斑斓的高山湖泊。金 川气候宜境优美,有阿坝“后花园”的美誉金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清朝乾隆两征金川留下了众多历史 遗迹;有被誉为“中国碉王”的马尔邦官碉;有在藏区影响深远的观音庙佛教圣地;有独 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和民风民俗,其中,尤以马奈锅庄最为著名,马奈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 国民间艺术之乡”。金川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创立了金川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革命自治政府格勒德沙中央政府。金 川拥有阿坝州境内最大的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一一金川老街红军城,现存有中共大金省委 遗址、西北联邦政府遗址、格勒得沙中央政府遗址、徐向前总指挥办公地(红五军团团部 旧址)等重要遗址遗迹。历史文化环境因素:东巴石佛、四臂观音、中国碉王、情人海、广法寺、云顶花海、悬空古庙壁画、乾隆 御碑、梨花红叶、阿科里风情等十大景观尤为壮丽神奇,既有高原山地雄伟之气,又有高 原草地壮阔之美;既有北欧版的大陆风光,又有史诗般的田园风情,具有开展旅游的优越金川古属禹贡梁州之城,史称羌方,隋唐时为“西山八国”之哥邻国,唐开元17年 始置羁糜金川州,辖今金川、小金等地区,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其他控制因素:本工程不仅能够在金川县发挥区域集散型骨干道路的作用,而且能够将周边村镇道路 系统与区域内高等级和骨干公路网连接在一起。工程所在地金川县位于阿坝州西南缘,幅 员面积约55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有藏、羌、回、汉等 14个民族7万余人。金川素有阿坝江南、嘉绒故土、东女故都、中国雪梨之乡等美誉,是 一个集藏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于一体的资源大县,开发潜力大。金川多元文化并存, 历史底蕴丰厚,其中尤以民族文化、东女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屯兵文化和宗教文 化最具代表性。金川是藏汉等民族融合地带、藏羌彝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局部。千百年来 多民族相汇相融、多元文化共生共融,形成了大气、包容、深厚、丰韵的金川民族文化, 开创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开展的大好局面,充分展现了新时期藏区各民族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推动跨越开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2建设工程起终点论证研究工程从区域路网来看,交通方面,除公路之外无其它运输途径,交通运输方式 单一,且公路密度小、道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通达程度和平安系数偏低,尚有20%的 村不通公路,农牧民出行极为不便,运输本钱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商品与物资流通。本 工程为局部路段老路升级改造工程,局部新建。改造工程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是提升道路服 务功能和水平,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防灾减灾的能力,本工程是以运输为主体的道路,对金川县经济开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本工程起点时,根据金川县路网布局规划,结合本工程为改建工程的建设特点, 工程组在接到工程可行性报告编制任务后,立即征求交通局及有关部门对起点方案的意 见,并会同相关部门现场踏勘,结合现场地形情况及道路的特点,最终定为起点曾达大桥 桥尾处。工程起点位置的选择符合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的控制点走向。见下列图5-6 工程起点。工程终点位置的选定主要考虑公路对沿线的带动辐射作用,结合四川省道网规划的主 要控制点来布设路线方案。路线终点方案考虑工程功能定位、路线总体走向等因素综合选定。根据规划和老路走向,本工程终点止于倪家坪村三号拦砂坝见图5-7工程终点。图5-6工程起点(K0+000)图5-7工程终点(K11+732)3备选方案拟定根据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规划、路网和产业布局等情况,主要遵循以下原.工程符合规划、产业布局;.利用现有公路路基和结构物,降低工程造价;1 .合理应用技术指标,尽量避绕密集居民点和电力电讯管线设施,减少工程拆迁量, 以降低造价,减小工程实施难度;.工程区沿线无环境敏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