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思考.doc
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思考摘 要:信息技术给远程教育中的外语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我国外语界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尝试用新的理念对适合我国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应用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初步提出了三种基本模式与一具体模式,以期对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p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7018502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少方面作了探讨,但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理论研究更显不足。况且,我国英语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费时多、见效少”等弊病。因此,在当今学习化社会里,中国英语教育只有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进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我国的英语教育质量,才能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中国英语教育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模式作一些理论性的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英语课程教学有所启示。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在国外十分活跃,目前活跃在这一领域中有50多种不同的理论,每一种理论都为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供某一方面的理论基础。但是,我国外语界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更不必说关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了。综观我国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发展,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以下几个理论构成: 1.系统理论。贝塔朗菲(I.V.Bertalanffy)创立的系统理论启示我们: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时,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要充分了解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特性,科学地分析p 该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处于高度的和谐与自然状态,以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传播理论。威尔伯·施克拉姆(Wilbur Schram)提出了有意义信号的传播和接收的模式。该模式反映出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并且揭示了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关系,描述了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过程。 3.现代学习理论,诸如建构学习理论、意义学习理论、内在动机学习理论。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关注的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令人感兴趣的事物。内在动机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激发了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之后,学习者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仅靠外部的奖励无法实现这一点。 瑞士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坚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提出了建构理论,认为:个体从出生伊始,就从所获得的经验中积极地构建个人对世界的理解。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笔者拟提出三种基本模式如下: 1.主题探究式整合。主题式整合就是依据教学或学习目标,确定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主题,学生围绕所选择的主题,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充分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及创新,解决对应主题的各个子问题,进而完成主题所涉及的知识意义的构建,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学生要通过网络、图书室、门类众多的知识信息中提取出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数据和素材,进而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组织或者再创造,组建自己的学习展示平台。通过这样的信息检索、采集、筛选、整理、加工、创造的实践过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面对大量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信息,学生的想像空间将会大大拓展,创新灵感会被不断激发,通过知识信息的再创造和意义的构建,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此模式的大部分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且最终主题学习成果的完成要借助大量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等要求较高。教师应注意发挥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的作用。 2.情景式整合。情境式整合就是围绕教学或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关的学习情境,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协作的形式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完成情境中所提出的各项任务,进而实现知识意义的构建,完成学习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要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乐于在学习情境中积极地完成各种任务,并通过与其他学生合作或者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更新,完成学习目标。 此模式的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而创设情境的基本原则是紧紧围绕目标要求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情境中所提出的任务应注意多层次,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照顾个体差异。 3.平台式整合。平台式整合就是搭建一个能够明确体现教学目标,并且包含丰富信息的、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交互性的、相对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从不同的切入点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不断完成各个分支任务,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这种模式的重点是搭建一个合理实用的网络学习平台,紧紧围绕教学或者学习目标提出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将大量丰富的相关知识信息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借助网络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习目标,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网络平台提供的丰富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归纳、总结,从而形成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学习成果,而这正是提高信息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过程。 这种模式强调学习平台相对的开放性和较高的自由度,要求教师发挥学习引领者、组织者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具体模式 英语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则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通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必然使传统的以听、说、读、写、译为主的教学内容具备新的特点。 阅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精读,略读和快读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渐成为核心之一。写作:网上交流,互通电子邮件使用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方便、简捷,实用的文体对英语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听说口语: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软件和众多的英语教育网站使得英语环境的建立得以轻松实现,人机互动使得听力和口语交际更能高效的内化学生的英语素养,英语的习得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应该结合英语课程教学自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势特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其具体模式可以归纳如下: 1.英语教师的辅教工具。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是原来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更加关注的辅助教学,而且将信息技术孤立于课程目标之外,不能作为教学结构的有机元素来看待,结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并非忽视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工具的功能,而是把其作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一个侧面来看待。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英语教学辅助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工具,将更加关注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英语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教学之中。 2.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与辅助英语教学的明显区别就是,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与认知的有效工具,并且根据英语学习目标,学习者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主要作为英语学习内容和英语学习资的获取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的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的反馈工具。学习者必须根据学习环境和目标以及预期结果,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工具。 3.学习环境的构建工具。信息技术应该构建一个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呈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主动建构、积极建构,构筑自己学习经验。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其网络通讯功能以及虚拟功能等方面体现,营造学习者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p 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p :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_5,(01).2李广凤.试论信息技术与英语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_7,(08).3苗逢春.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的整合M.青岛:青岛出版社出版,20_7.4张金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_5,(12).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EB/OL.kczh.6P.S.&Senn.Informationliteracy: Educating Children for the 21st centuryM.New York: Scholastic, Inc.Brevik,J.A.(1994).(责任编辑/肖莉虹)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