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运用策略研究123_(1).doc
-
资源ID:62708053
资源大小:6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运用策略研究123_(1).doc
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运用策略研究开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 廖纪元1.了解一年级(上)语文教材与九义教材相比,汉语拼音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变化。(1)内容的组织更加科学。内容上变动最大的部分,是把声母Y W提前,和单韵母iuü整合为一课。内容组织上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内容组织上的第三个变化就是增加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带调音节的练习。(2)安排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3)有机地把学拼音和识汉字结合起来。(4)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5)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6)复习巩固的形式多种多样。2.知道一年级(上)语文教材中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1)选文典范,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2)课文内容新,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3)安排不同的课文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4)设计了内容丰富的课后练习。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练习形式丰富多样3.知道一年级(下)语文教材是怎样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的。(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的学。(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3)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4)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4.在教学一年级(下)语文时,能灵活处理选读课文。可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用来训练朗读能力。可以用作朗读检测的材料。可以用作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5.知道二年级(上)语文教材中泡泡图(即学习伙伴)的作用。(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2)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3)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观察生活 (4)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5)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6)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7)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识字方法及字词的一些规律 6.知道二年级(下)语文教材中创设的两个全新栏目及其作用。(1)我知道: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2)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主要作用是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区别:二者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于本组的内容。(4)相同: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标所提倡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7.了解三年(上)语文教材是怎样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的。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花钟;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有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的-玩出了名堂;有在观察中发现骆驼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找骆驼。 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 8.知道三年级(上)语文教材采用了哪些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体现让学生自选择、自主积累的思想。(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 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2)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3)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9.了解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的意图。 (1)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教材在语文园地三安排了绕口令,在语文园地八安排了猜字谜。这部分教学以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主。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形式,增强趣味性。 (2)成语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又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成语故事的安排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或者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10.知道同是采用围绕专题组织教材的方法,三年级教材与前四册教材的不同之处。(1)识字,全部采用随课文识字的编排方法。(2)增设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穿插编排。为了加强本组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之后略读课文之前,用一段文字使二者形成一个整体,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3)改进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加强“导学”的功能。(4)“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改进。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出对两项训练的重视 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三方面内容与“展示台”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具人文内涵。(5)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以全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提出的课程目标。11.了解“资料袋”的编排意图 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及作用。12.了解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的使用。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2)“综合复习”的使用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复习也应注重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做那些脱离听说读写实际的单项的题目。“综合复习”提示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是: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涉及主要有:能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等。还结合阅读安排了仿写、缩写、写由阅读想到的人和事、写读后的感想等多种练笔。除了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复习,还安排了“给外地亲友写封信”,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通信活动,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 13.了解16年级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第一部分 13年级教材主要特点(1)内容与编排:围绕重点或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整合语文学习活动一年级上册开始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学好汉语拼音。教材围绕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在突出这一重点的同时,把学拼音、认少量汉字、发展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围绕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各个单元之间,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语文能力的螺旋上升。这样编排,符合语文课程标准“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上下册,在整合教材内容上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在每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那两个单元中。 (2)识字、写字: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精神,实验教材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改进。(详15题)(3)课文编选: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贴近儿童生活一至三年级的六册教科书,大幅度更新课文,新编选的课文超过课文总数的二分之一。所选课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反映当代儿童生活。在内容的编选上,教材还十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4)呈现方式:富有新意和亲和力,导学特色突出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和练习的内容 强化导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a.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加强导学、导思、导练 b.在语文园地中,注重引导发现,给学生不断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同时逐渐学会学习c.加强同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5)教材设计:体现开放性,注重广泛适用性 在识字的设计上,贯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不断展示交流自主识字成果的思想。 在阅读的设计上,一年级上、下册编排连环画性质的课文,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鼓励学生遇到少量不认识的字猜读,尽早享受阅读的快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每册之后编排若干篇选读课文,供师生灵活运用。 在练习设计上,编排少量选作题,提出一些活动建议,供学有余力的学校、师生参考。语文园地的设计,则为师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创造的空间。 14.正确理解“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编排原则。(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3)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5)在识字过程中,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写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2)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不要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写字任务。(3)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15.知道语文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精神所做的三个方面的改进。(1)一、二年级教材努力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的识字写字的主张。(2)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 归类识字: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主要是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归类识象形字或会意字。此外,还编排了按事物归类看图识字。 韵语识字: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这些识字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主要有由成语或词组组成的韵语、新编三字经、儿歌、对子歌、拍手歌、反义词歌、数量词歌、谜语、谚语等。 随课文识字: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结合“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认字: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中设“我的发现”这一栏目。一下、二上两册,主要引导学生陆续发现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安排认识少量汉字(只认不写)。 (3)认字采取两条腿走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一条腿是课内教师指导识教科书中要求识的字,另一条腿是课外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16.了解语文教材中“我的发现”“展示台”的编排意图。(1)我的发现 设计这一栏目的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使之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2)展示台 设计此栏目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17.知道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要着眼点。(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6)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18.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1)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2)评价方法定量评价访求 定性评价方法19.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分析给出的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完成简明的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一、 教材简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整篇课文图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设计理念 1.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3.通过学习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难点:体会作者在联想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五、 教学流程设计1.情境引入,感受长城(1)课件展示:(长城相关画面)(2)语言激情:(课件展示下列文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浏览了长城后欣然题词:“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浏览了长城后欣然题词:“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3)畅谈感受:让学生谈看后、听后的感受。2.初读课文,认识长城(1)通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完成字词教学。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长城哪些方面带给了你特别的感受?(2)交流心得。(3)归纳要点:气魄雄伟高大坚固智慧结晶 3.研读探究,品味长城(1)感悟长城的外形美。自由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读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重点探究:a.“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长城与长龙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可引导学生从外形、时间、气魄、数量、气质等方面进行探究)b.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办法,让学生认识垛子等,了解长城的结构,从作用和结构上探究长城的高大坚固。(2)感悟长城的精神美。出示句子,初读明意。(第三自然段第1句话)扮演角色,展开想象。a.假如你是游客,“站”在长城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假如你是游客,“踏”着脚下的方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c.假如你是游客,“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仿佛看到什么?炼语小结,朗读促情。在学生交流每一个部分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小结,并引导朗读这小节最后一句话(课件展示最后一句话)。品味“才”字,深化主旨。a.“才”字说明了什么?b.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不容易?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c.激情朗读这句话。4拓展文本,升华长城(1)无数中外游客浏览了长城,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完成练习:_登上了长城,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_!”(2)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3)推荐课外阅读万里长城。5首尾照应,铭记长城(1)回顾:伊丽莎白和克林顿的题词。(2)题词: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题词?(3)背诵: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0.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分析给出的教学案例。案例一 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ü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ü有礼貌,见到j、q、x,摘掉小帽帽。”让同学们自已评价。 一时间小手如雨后春笋高高举起。 “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 “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 “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 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 同学们使劲点点头。案例二 师:如果你是丑小鸭,经历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了白天鹅,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1:我要去帮助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动物,和它们一起玩。 师:你是过来人,知道他们需要关心与帮助。好! 生2:我绝对不会去嘲笑和欺负那些长得丑的动物。 师:你体会到了不能将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很好!生3:我要去炫耀一下我多美丽,让他们都来羡慕我。 师:你是想让他们都成为你的“粉丝”,太好了! 生4:我要飞回去,找那些欺负过我的人报仇,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师:你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好极了! 案例三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师:你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故意停顿一下,让学生接下去) 生:(齐声答)祖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