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在生活中完成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docx
柳青:在生活中完成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柳青在写作资料图片柳青(前排左一)在与村民交谈。资料图片创业史1960年版资料图片【追光文学巨匠纪念柳青诞辰105周年】关于文学作品的评价问题,柳青曾明确表示,要“六十年一 个单元”,六十年后还有人看,才说明作品是立得住、传得开的。 如今,距离创业史第一部发表已经整整60年了。60年间, 时代不断开展变迁,文学观念也随之不断调适,梳理中国当代文 学的历史进程,创业史仍是无法绕开的。为了写作这一部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长篇小说,柳青放弃在北京的工作,落户陕西长安县皇甫村,扎根14年。他和皇甫村村民一起,深度参与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 实践,走出了一条与人民一道前进的生活和创作的道路。“黑夜开完会和众人睡在一盘炕上在人民中实现对人民的书写和讴歌从北京返回陕西,选择一个地方长期落户,对柳青而言,并 不是偶然的选择。从1943到1945年,他就有过比拟充分的基层 工作经验。那时候,他还有些担忧下乡驻村会影响写作。但随着 工作深入,他对如何看待生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处理作 品与时代、作品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 理解。这是柳青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米脂三年”。在这期间, 柳青扑下身子,一心要为老百姓做一些具体、管用的服务工作, 包括如何写介绍信、种棉花怎样更科学、娃娃头上长疮该如何治 疗等。这些具体的经验,不仅使柳青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在 更深层次上完成了个人观念上的自我“改造”。有了情感转变, 于是“黑夜开完会和众人睡在一盘炕上”,就“不嫌他们的汗臭, 反好像一股香味”。柳青的“米脂三年”在文学上的主要成果是 长篇小说种谷记。这部作品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柳青获得了 处理写作和生活关系的一种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柳青来到北京工作。经过充分考虑,他还是 希望沉下身子,倾注全力,去书写这个变革时代。在他看来,要 完成这样的宏大目标,选择一个可以长期落户的地方,像“米脂 三年” 一样,充分参与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十分重要。为了实现神圣的文学梦想,为了落笔时有充分的情感储藏, 为了尽量摸透生活的内在规律,为了抵达更为广阔的生活现场, 柳青毅然挥别相对而言更为舒适的大都市,一头扎进乡村生活的 海洋,在火热的生活一线汲取营养、捕捉灵感、寻找素材,在生 活之中完成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在人民之中实现对人民的书写 和讴歌。经过一段时间实地考察,在泾阳、三原、高陵、户县等可供 选择的地方中,柳青定下长安县作为落户地点。柳青甫一落户, 很快就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完成了生活和写作的又一次意义 深远的“转变”。主要人物有原型、故事有来由:让作品为他人提供切实、科学、有效的参照虽身在火热生活的实践,但柳青迟迟无法完成计划中的一部 作品,因为生活和创作不在一个频次,难以对接上。对创作而言, 现实生活总是在提供新的课题,召唤新的创造。有感于新的人物 形象与新的伟大实践,柳青索性放下手中的笔,跑到田间地头, 与普通劳动者一起参与具体生产与生活。他希望充分参与到一个 互助组创立的全部过程。王曲公社皇甫村的王家斌引起柳青的注 意。在与王家斌接触之后,柳青很快就被这个“新人”身上所蕴 含的新思想、新情感深深吸引。围绕王家斌,柳青在构思新的作品,他的创作灵感在重新开 启,那些曾经陷入僵局甚至被迫关闭的创作思路,正在渐次重新 开放。将王家斌基本确定为新作品的原型人物后,柳青接着在很长 时间内,积极领导并充分参与王家斌互助组的建设当中。他帮助 互助组制定生产计划,劝返欲退出互助组的几户人家,为互助组 的建设和进一步巩固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那些后来活跃在创业史中的重要人物,带着他们或新或旧的 观念和情感,逐渐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感知生活的 本来面貌,并将之进行情感的熔铸与艺术的酿造,于是作品有了 新的气象。他的笔不再干涸,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活水,汩汩而流。创业史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原型。有的直接以某一 个人物为原型,很多人那么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塑造方式。有 意味的是,书中吸引众多读者的梁生宝和徐改霞恋爱的故事,却 和王家斌并无关系,那是一位名叫郭福娃的姑娘的故事。郭福娃 生得漂亮,读过书,唱过戏,嗓子坏掉以后回到农村,表现积极, 当过村里的团支部委员,还曾和一个名叫王来运的复员军人谈过 恋爱。柳青和这两个人相熟,极力撮合他们。孰料郭福娃的母亲 嫌王来运家贫,坚决反对二人结合。郭福娃经不住母亲的“逼迫”, 嫁于他人。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恋爱经历,柳青是熟悉的,这使他 在创作时,能准确把握青年男女的恋爱心理。既然人物都有原型,作品中的生活故事所涉及的重要事件, 大局部也真实不虚。那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且对于推动故事 有重要价值的事件,像梁生宝买稻种、带着大家进终南山割毛竹, 尝试水稻密植方法,牲口合槽等,都源于具体的生活实践。这些 事件也是互助合作过程中需要逐渐解决的重要问题。柳青在人物故事的具体进展中,十分细致地写下这些事件的缘起、进程和结果,就是为了让作品能够为他人提供切实、科学、 有效的参照。创业史出版后,长安县百姓尤其喜欢阅读,还有很多基 层干部以创业史的观念和方法作为指导,来处理他们所面对 的具表达实问题。这或许也是柳青创作的重要目的。劳动群众是 以具体的生产生活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对于作家来说,他所写 下的作品,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产生实践意义。力求缩短表现手法与群众化之间的距离:作品要让人读得懂I960年,在拿到创业史第一部的16065元稿费后,柳 青全部交给了王曲公社,原因无他:“国家养活我,我的稿费就 应该给人民。”他还说:“我也是公社社员嘛,社员是体力劳动, 收获都交公社了,我是脑力劳动,收获也应该归于公社。”这一笔稿费,先是为社里创办了农业机械厂,后来又改建为 王曲医院。这个事情不算复杂,却十清楚确地表现出了柳青对创 作的理解一一创作也是一种劳动,与土地上的劳动并无本质区 别。这种对创作的理解,不仅影响柳青对写作和时代、现实关系 的理解,也影响到他对艺术创造的理解和实践。就在柳青为即将动笔的作品进行准备过程中,杜鹏程的保 卫延安出版并广受好评。在认真阅读这部作品后,柳青认为, 保卫延安的成功要点有二:“一个是杜鹏程始终生活在战斗 中,小说是自己长期感受的总结和提炼,所以有激情;一个是写 作时间长,改写次数多,作者一边写一边读了很多书,使写作的过程变成了提高的过程。”这两点,后来也成为他写作创业史 的重要经验。柳青说过,写小说就像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的是生活,一 头挑的是技巧”。为了让那些虚拟人物都鲜活生动,柳青仔细揣 摩恩格斯、高尔基关于人物塑造方式的理论,还悉心阅读红楼 梦这样的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从中获取营养。他努力让即 便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也能比拟容易地从作品中理解他所要 传达的思想,“要使作品既深刻生动,又明白易懂,缩短表现手 法与群众化之间的距离”,是“我们艺术技巧方面的一个较大的 问题”。因为艺术技巧的变化,出自作家自身的生活经验。是不 同的生活经验,促使作家完成了个人艺术技巧的探索。创业史第一部“使用了一种新的手法,即将作者的表达 与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糅在一起了。内心独白未加引 号,作为情节进展的行动局部;两者都力求给读者动的感觉”。 这样的表达目的在于,“使作者表达的文学语言和人物内心独白 的群众语言,尽可能地接近和协调”。不仅如此,他要详细表达在具体生活实践中,人物心理如何 与现实同步开展,要充分书写“内”(心理活动)与“外”(触 发心理变化的外部事件)的交相互动关系。那些具体的生活实践 真实不虚,它们所激发的人物心理变化也便鲜活生动,读来如在 眼前。皇甫村的三年中述及王家斌等领导的互助组的喜人成绩, 柳青以“灯塔,照耀着我们吧”来说明他们成功的典范意义。如 今,柳青的文学遗产,以及他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也如灯塔一般, 照耀着生活和文学中的后来者,启发他们去创造美好而敞亮的幸 福生活,激励他们去创造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深厚人民情怀的优 秀作品。( 马佳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