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文训练题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62779161
资源大小:15.0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文训练题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x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文训练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文训练题姓名:学号:成绩: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以下加点字的音形全都正确的选项是:()(2分)A、可汗(k6hdn)殆(d a i)识之(zhi) B、华歆(xin) 环谒(y 6 )机杼(zh u )C、泯然(mi n)军帖(ti4)溅溅(ji a n) D、燕山(ydn) 朔气(shu d )城阙(qu e )2、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个是()(2分)A、相委而去(委屈)B、诲人不倦(教导)C、泯然众人(普通人)D、出郭相扶将(外城)3、以下选项中“而”的用发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2分)A、 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4、找出按音节划分节奏错误的一句是()(2分)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 /三年/弃/置身。C、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D、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5、下面“之”字的用发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2分)A、歆辄难之B、忽啼求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择其善者而从 之以下按原文填空:(以下每题一分,共8分)6、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原句是,。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是,。8、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徘徊,写得乐观开朗,其中最能表达诗人宽阔胸襟的句子是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虽感惆怅,却也达 观的心绪,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现在也常用这句诗 生命新事物必定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11、孔子认为孔文子之所以为文的原因是。12、夜雨寄北中,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际 景物推移到想象的境界,从而使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这里奇妙地实现 了融合的千古名句是。13、孔子提倡“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 六那么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言论,这两句是。(以下每空0.5分,共10分)14、论语是家经典之一,是的记录。15、世说新语是古代集,作者是时的文学家。16、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作者是代著名思想家、政治 家、文学家。本文说明了和的关系。17、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时期的一首民歌。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他和、并称为“初唐四杰二二、阅读(一)16 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 去J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9、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答:O20、解释以下词语(2分)舍委顾(4)弓I21、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22、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2分)答:。23、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2分)答:。2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 (2分)答:。25、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 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你说呢? (2 分)答:26、“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 你可能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那么 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 (2分)答:(二)12 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日:“幸 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日:”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 定华、王之优劣。27、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 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歆辄难之B、默而识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友人惭,下车 引之28、解释以下加点的词。(2分) 俱乘船避难()幸尚宽() 纳其自托()遂携拯如初()29、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分)辄:携:30、翻译句子。(2分)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译:O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译:O31、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2分)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 那个人?答: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32、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分)答:33、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答:O(三)(14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就:称:书:利:35、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选项是:()(2分)A、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表现出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的时候 却并不突出,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异了。B、方仲永刚开始作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响极快,而且他的 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丐之”两句可以看出。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成为一名普通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 是“不使学”。36、用自己的话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2分)(1)余闻之也久。(2)从先人还家。37、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分)答:。38、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2分)答:O39、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请用原文回答。(2分)答:。40、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 (2分)答:答案:一、1、B2、A3、B4、B5、C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9、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10、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 话巴山夜雨时。14、儒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15、笔 记小说刘义庆南朝宋16、悲伤,为感到惋惜宋王安石先天才能 后天学习1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北方18、王勃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二、19、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引出下文。20、(1)丢下,抛弃 (2)丢下,抛弃(3)回头看(4)牵引,拉21、友人感到惭愧,下 车去拉元方。22、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 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23、聪明伶俐,思 维敏捷24、君与家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