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docx
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安环家:小孔夫子“零事故、零伤害在安全生产领域被提出已久,在行业内 也存在“正反两派看法不统一,有人认为压根就不可能实现, 双零理念只是理想而已,也有人认为“没有管不好的安全,只 有不到位的管理,要想完全弄清毕竟孰对孰错,需要先弄清 几个安全管理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关系和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安全和导致担忧全的因素有哪些。安全的 含义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没有事故的状态;二是没有不可接 受的事故发生风险的状态。从管理的需要来看,管理者需要把 握确实定是其次点(由于第一点是“事后),即发生事故的 风险有多大(分为发生事故的几率有多大和发生事故的后果有 多大),这才是评判是否安全的关键。那么导致担忧全的因素 归纳起来是四点:一是人的担忧全行为;二是物的担忧全状态; 三是管理不善;四是环境不良。笔者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 曾屡屡对生产现场存在的这四条会导致担忧全的因素进行深度 剖析,结果会发现“物的担忧全状态、“管理不善和“环 境不良多数都是由于“人的担忧全行为所致,譬如电动机 地脚螺栓松动这一 “物的担忧全状态就是隐患发现不及时或 者隐患发现以后整改不及时所带来的,那么“隐患发现不及时 或者隐患发现以后整改不及时就是安全职责履行不到位即“人的担忧全行为。Heinrich(海因里希)总结的数据显示:人的担忧全行为引起 88%的安全生产事故;National Safety Council(美国安全理事会) 总结的数据显示:人的担忧全行为引起了 90%的事故; DuPont(杜邦集团)总结的数据显示:人的担忧全行为引起了 96% 的事故。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人的担忧全行为在安全管理工 作中的重要性。假如能把人的安全行为完全管理好,让每个人 都能依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履行好 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那么“人的担忧全行为将完全杜绝, 从而又杜绝了绝大局部由于“人的担忧全行为导致的“物的 担忧全状态、“管理不善和“环境不良,发生事故的风 险将会大大降低(不是零风险,“零风险是一种悖论),可 能就可到达组织可接受的风险范围,那么也就实现了生产安全。每一个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尽一致,对风险的可接受程 度也是不一样的,譬如小马过河的故事,前面的河流是一 危险源,其对黄牛来说就是可接受风险,其对松鼠来说就是不 可接受风险;再譬如在国内“歇工3天及以上的伤害叫事故, 而在美国“歇工1天的伤害即是事故。那么一个组织要想实 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就是根据自己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对人 的行为管控发条的张紧程度进行自我调整,适度即可。但如何能将所有生产一线“人的担忧全行为管住、管好, 可能是令所有安全管理者最头痛的难题,生产管理者可以通过 严谨的程序实现生产线的自动操纵,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类 报表实现经营数据的管理,那么安环管理者要想完全管住一个 人的安全行为和下一级组织的安全履职状况仅靠日常巡查应当 很难实现。这也就在行业内出现了一旦发生事故“安环部就是 背锅侠的行业规矩,笔者本人在原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曾 受过处分,其中至今记忆犹新的处分条款就是“未严格履行对 维修作业监视、协调、指导工作职责,对员工执行安全操作规 程和规章制度的催促、检查不力,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 训、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和措施,对事故发生负管理责任, 试想一个生产型企业,设备设施成千上万,作业活动千差万别, 一线员工不计其数,文化水平残差不齐,仅靠安环部日常安全 巡查要想“严格履行对维修作业监视、协调、指导工作职责, 对员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催促、检查到位实属 不易。所以笔者本人一直认为,企业安环部对安全管理工作不 是主体责任而应是主导责任,安全事故背后并不一定是安全管 理的问题,安环部应当是主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和落实, 即安环部应当根据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设置好管控发条的张紧 程度即可。其实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均明确指出管生产的要 管安全、管经营的要管安全、管设备的更要管安全。可见全 员参与、部门联动的安全管理理念已经被认可,风险分级管控 与隐患排查治理这种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双重预控机制也被 习总书记在2016年正式提出,目前全国各地对“双重预控机制 落实的轰轰烈烈,也充分证明白安全管理不是安环部一个部门 的事,而是需要分解、分级、全员参与的。双重预控机制第一 个体系的目的是解决危险源开展成隐患的这个环节,只要把各 类管控措施管理到位,理论上就没有了隐患,那么“隐患不除, 事故难无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可谓“关口前移,即使个别 企业提出了 “视隐患如事故,那么也算实现了安全“零事故 目标;其次个体系的目的是解决隐患开展成事故的这个环节, 可谓是“其次道防线即双重预控;而之所以要把管控责任进 行层层“分级,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问 题,也就是“重心下移,仅靠安环部的工作人员日常巡查是 无法做到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管控的,所以要把风险管控的 责任层层分解下去,这样一来,对人的“担忧全行为的管控 主体大大增加,安全管理的最大难控之点就明显可控了,可见 这是风险管理的一大进步,更是安环部摆脱“背锅侠命运的 一大契机,最重要的是看似可以完全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了。通过双重预控机制建设,企业安环部可以主导着全公司技 术人员(甚至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完成全公司危险源辨识, 并通过LS、LEC等各类评价方法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各类 风险值进行了确切计算,也对各类风险点制定了严谨的管控措 施,现场张贴了各类警示标志,最令安环部兴奋的是根据自己 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不同级别的风险管控责任 分解到了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甚至各岗位,安环部较之以 前需要对所有班组甚至岗位进行日常巡查来说,可以说基本上 可做“甩手掌柜。但笔者近期通过调研各类企业安环部后发 现实际状况并非如此。通过双重预控机制建设,各类体系文件 形成了一大堆,虽然文件制度上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风险管控 责任分解到了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各岗位,但是如何确 保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各岗位能按分级管控责任进行落 实成为了安环部主导本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试想假如各级管 理人员分级管控责任没有落实或者说落实不好,那就等于安环 部完全没有主导起来本机制的运行,让双重预控体系再次重演 了 “体系与管理两层皮的悲剧,最主要的是安全生产“零事 故又成为了遥远的梦想。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毕竟 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还是可以通过管理能到达的现实,双重预 控机制确实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但其核心不在于体系文件的制 定和建设,而在于整个机制的常态化运行。一个机制能否常态 化运行,不在于安环部自身的日常巡查,而在于怎么发动各级 管理人员对分级管控责任的层层落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对有 分级管控责任的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行为进行管控。鑫安利集团2017年在原国家总局承受了两项安全生产重大 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研工程,其中聪明安全示范园区建设研 究工程中特针对各级拥有分级管控责任的管理人员的履职行 为管控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运行系统,系统通过将一个组织的安全 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对全部风险点明确分级管控主体和责任, 利用PC端和手机端实现履职提醒、失职预警等信息化智能管控, 从而将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分级管控责任统一到“组织可接 受的风险范围之内这一管理目标中来,通过系统自动落实各 级管控责任人主体责任,真正实现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关口 前移、重心下移,确保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 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