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X-06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docx
衡水创造化妆用品二级文件文件名称: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文件编号:CZ-CX-06制定日期:2014年06月25日发行日期:2014年06月25日版 本:A/0核准审核制订文星植郑虎张智新管制文件,禁止翻印L目的用途为了规范在品质体系运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工程或其它相关品 质问题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预防和改善,并对其潜在不良加以分 析,以防止再次发生,从而使整个工厂的品质管理体系和产品品质处于 良好受控状态中,使之不断地自我完善、开展和提高。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品质管理体系运行、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工程或 其它相关品质问题。3 .定义注释不合格:指发生的事项达不到要求或达不到相应标准的事项。3.1 2潜在不合格:指尚未发生,但有趋势或迹象可预期将发生的事项。3.2 3严重缺点:指会严重影响商誉、可能危害人身平安之缺点以及违 反法令规定者。3.3 主要缺点:指产品功能丧失,无法使用或不能到达使用目的或其 附属功能失效造成使用上不便之缺点或严重外观不 良。3.4 次要缺点:指不致于减低产品原有功能或目的的其它缺点。4 .职责权限1管理代表:负责品质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不合格项及潜在不合格 的分析、纠正/预防与效果确认和持续改进作业。4. 2品质部:负责不合格事项潜在不合格的分析、纠正/预防与纠正/ 预防措施效果确实认和持续改进作业。5. 3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制 订与执行和持续改进作业。5 .作业程序5. 1纠正措施作业流程图(附件一)。6. 2预防措施作业流程图(附件二)。5. 3纠正措施作业5. 3. 1不合格项纠正时机:A.来料经检验不合格时B.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或经品质部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时C.成品入库或出货检验发现不合格时D.客户抱怨或退货时E.体系内审或其它部门或人员发现不合格时。5. 3. 2不合格项的分析与改善:A.来料经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应发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经 部门主管确认后,交采购部 给供货商进行分析与改善处理。B.在生产中发现不良时,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与责任 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改善处理,假设不行,那么开出纠正与预 防措施报告,会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整体分析,并制订出相应 的改善方案交责任单位执行。C.对于成品入库或出货时,经检验发现严重不合格或整批不合格时, 应开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交责任单位进行原因分析与改善。D.客户抱怨或退货时,由业务部开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或客户抱 怨处理报告交品质部进行原因分析,与相关部门共同研制改善方 案后交相关责任单位执行改善。E.对于体系内审不合格,那么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F.上述未作规定的不合格发生时,那么按相应的方式进行处理。5. 3. 4纠正措施效果确认:A.来料确实认:由来料检验员根据下批来料时,检验过程中是否还 发现有类似的不合格现象存在,假设仍然存在,那么继续发出纠正与 预防措施报告责令供货商改善,并在“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中 确实认栏内记录确认结果。B.对于厂内生产过程的纠正措施效果确实认,由相应的检验员进行, 假设改善效果不佳或没有得到改善,应再次发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报 告进行处理,并一直跟踪到改善为止。C.其它的纠正措施效果确认,由相应的权责人员跟踪到最终改善为止。D.所纠正措施的执行状况须纳入管理审查中进行评审。5.4预防措施作业潜在不合格的提出时机:A.品质部对来料、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的检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以 便从中开掘潜在不良的存在,并对潜在不合格项提出。B.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品质状况存在潜在不合格时,由该检验员提 出。C.品质体系在内/外审核时,经分析并存在潜在不合格的工程由审 核员提出。D.对于其它潜在的不合格项由开掘人提出。E.对于存在的潜在不合格事项由开掘人填写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 施报告并分发责任部门籍以改善之。5.4.1 潜在不合格的分析、改善与确认:当责任部门收到相应的潜在不合格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后, 应对潜在不合格项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潜在不良因素所在,并 研制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实施。相应监督单位对责任部门的 预防措施执行效果进行确认,直到消除不良因素为止。5.4.2 对于预防措施的开掘、分析、执行的效果将纳入管理评审进行 讨论与评审。5. 5持续改进作业5. 5. 1来料品质异常改进作业:A.对于同一供货商的物料判定为整批退货时,品质部主管应签发 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由采购人员 /传递给供货商。B.要求供货商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回复,其回复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a.供货商可以用 回复,此种情况采购人员就将供货商的改 善对策告诉品质部有关人员,并由来料检验员填写于纠正与 预防措施报告相应栏内。b.供货商直接派人到工厂处理,改善对策由供货商直接填写到 相应改善栏内.c供货商填写完毕后, 回来。C.如果供货商在上述规定日期内不回复,采购部再次通知其回 复,仍未回复,那么考虑其合格供货商资格。D供货商的改善行动必须在随后供应的物料中得到改善,来料检验员对其进行效果验证。E每半年由品质部与采购部对供货商的物料品质问题和交货情 况进行总结,填写供方季考核表,必要时提交给管理评审会议 进行评审。5. 5. 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中品质异常改进作业:制造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检验人员应在相应的检验表格中记 录下来,对于重大品质问题(如批量报废、造成重大损失等)或 一再出现相同的类似的品质问题,那么由检验人员填写纠正与 预防措施报告,交责任部门分析、改善。5. 5. 3成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中品质异常改进作业:成品检验发现整批都有同类品质问题而造成成批报废/改作它 用/降级使用时,由品质部签发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交责任 部门分析改善。5. 5. 4.内部(外部)品质稽核改进作业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5. 5. 5客户抱怨/投诉等改进作业按客户服务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在进行资料分析时,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倾向,那么应采取预防 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假设存在现有的不合格,那么应采取纠正 措施,防止它再次发生。5. 5. 7在管理评审会议中发现工厂品质管理体系中有需要改进的地 方,应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或在管理评审中提出处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改善的步骤:A.由发现品质异常的人员/部门将不合格/潜在不合格情况填写纠 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内,发放相应的责任部门。B.发生不合格/具有潜在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收到纠正与预防措施 报告后,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可使用统计技术),找出产生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真正原因。C.针对产生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纠正/ 预防措施,并得到执行,以确保相关措施能防止已出现过的不合 格再次发生或潜在的不合格再次发生。D.根据已认可的纠正/预防措施,责任部门按其要求予以实施,并 对实施的有关结果予以记录,以便验证其有效性。E.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发现者或指定人员对责任部门实施纠正/ 预防措施的结果进行验证,并评审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 性;假设不符合要求,可要求责任部门重新实施。F.管理代表应定期(如半年)对工厂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 行评估,并将评估的有关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G.假设纠正/预防措施涉及工厂资源要求,那么应在管理评审会议中对 其进行讨论,并决定处理措施。H.在管理评审会议中假设发现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不理想,管 理代表可向有关责任部门提出新的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并指定人 员进行验证。5. 5. 9.管理代表应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保 证品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本程序涉及的相关品质记录依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6.相关文件6. 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 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6. 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6. 4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 5客户服务控制程序6. 6质量记录控制程序7使用表单7.1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