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感悟.docx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感悟前言:小学科学教育承当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的任务,为他们继 续学习和终身开展奠定基础。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通过 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 教学内容,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通过课前准备,教师对教学内 容有了深刻的把握,同时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更适合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课前精心转变教学内容,可以让教师灵活的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使课堂教学高效、顺利地进行。关键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 激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科学习惯的养成。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善于利用课外资源, 自主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培养情感,培养素 养,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一、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观察是认识新事物的首要感知,观察也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学 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那么观 察具有哪些性质呢?客观性:这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 精神的精髓。教育学生对待科学要实事求是,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 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观察到的现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品质, 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捕捉事 物的本质,随时保持对事物开展变化的"高度警觉',培养学生敏锐的 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 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 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使其观察效果更全面。引导 学生学会观察,抓住观察的重点,明确观察的方向。带着明确具体的 目的去感知,准确、全面、细致地观察,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 习惯。二、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践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 活动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学习习惯。倡导”做 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遇到问题, 不是依赖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而是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 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自觉主动地去实践,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弄 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前先动 脑,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活动中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 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 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认 识空气的教学中,空气和水一样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水占据一定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吗?怎么感觉空气的存在?学生根 据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讨论、设计,先提出预测,提出实验方案,再选 择方法和仪器、药品,较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 想。讨论后得出:刮风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对于空气是否也 占据一定空间的问题,意见不一致。同学们提出了几种验证空气是否 占据空间的方案。拿烧杯、纸和胶布,在组长的组织下做空气实验, 有条不紊地验证了猜测:空气占据一定空间。同时,教育学生要养成 勤于做科学笔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和观察的现象、 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活动的感悟。培养学生严 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与学生的合 作探究中,获取了有关空气的很多知识,充分表达了科学实践的快乐, 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激励学生善于总结反思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教师不要急于 否认和纠错,这样易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要给探究者 提供反思机会,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较终获得 成功。例如:教学神奇的电磁铁一课,学生在进行组装电磁铁实 验时,有时会出现电磁铁没有磁性。这时老师不急于帮助学生查找故 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可能导致电磁铁没有磁性的多 种原因: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两节电池接反了等原 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教学昼 夜交替现象一课时,学生在模拟实验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地球 不自转绕着太阳转时,观察点总是处于白天。学生通过与另外三种现 象进行总结、比照,得出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自转是其中的一个 必备条件。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 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善于总结和比拟,培养学生喜爱 科学实践的精神。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可用资源,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生活中去 学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教学中,室外观察题、技能训练题、创造思 维题大多与周围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 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 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用小制作和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去探究问题的 实质,进而获得结论。让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为 学生的开展提供多种开展机会、开展条件、开展时空和开展途径,进 而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现象的习惯。例如: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驾驶 室内不能开灯,为什么?教师因陋就简,巧借身边的事物来解释。晚 上将室内电灯翻开,让学生站在玻璃窗前观察玻璃:当电灯亮时看到 的尽是室内物体,而看不到室外的物体;当电灯熄灭时隔着玻璃可看 到窗外的物体,就看不到室内物体了。由此,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 尝试说明汽车司机夜间开车不能开灯的原因,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 学习。结语: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全面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龙津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