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doc
-
资源ID:62866801
资源大小:62.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doc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好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阐述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一、单项选择题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构造功能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标准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构造资的资本,处于这种构造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标准、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目的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构造 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6城乡二元构造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 )的“二元经济”理论。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D诺斯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构造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构造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构造 B构造性流动 C非构造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9非典初期,某些地方政府对病情未予公开,使人们对非典的传言更信以为真。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 )。A构造性助长 B构造性紧张 C诱发因素 D社会控制机制 10.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 11在新教伦理与资本精神中,( )讨论了理性资本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A涂尔干 B孔德 C韦伯 D马克思 1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 )的表现。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13从( )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A关系的亲密程度 B关系的标准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根底 D关系的协调程度 14根据( )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A构造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附属关系 15假如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16“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 )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A吉登斯 B滕尼斯 C恩格斯 D哈贝马斯 17在一种分层构造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构造是( )。A程度构造 B垂直构造 C封闭性构造 D开放性构造 1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1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行动人群 2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本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21在以下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奉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章太炎 22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是( )的代表人物。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理论 D拟剧理论 23( )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互相熟悉、互相理解,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重的感情色彩的群体。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次级群体 D初级群体 24家庭传统功能中的( )在城市家庭中已根本丧失。A.抚育功能 B消费功能 C赡养功能 D消费功能 25假如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2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交融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构造 2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构造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构造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构造 B构造性流动 C非构造性流动 D社会变迁 2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兖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29“非典”初期,某些地方政府对病情未予公开,使人们对“非典”的传言更信以为真。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 )。A构造性助长 B构造性紧张 C诱发因素 D社会控制机制 30.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 3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构造功能理论 3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标准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3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构造资的资本,处于这种构造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标准、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3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3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交融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构造 37人们从处于同一程度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A代内流动 B程度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38通过制定法律来标准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迫性社会控制 C非强迫性社会控制 D社会言论控制 39( )是由一种毫无根据的想法引起的、有很强感染力的集群行为。A恐慌 B群众歇斯底里 C时尚 D传言 40.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互相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广义全球化 D开放型社会 41在新教伦理与资本精神中,( )讨论了理性资本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A涂尔干 B孔德 C韦伯 D马克思 43.从( )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A.关系的亲密程度 B关系的标准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根底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4根据( )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A.构造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附属关系 45假如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46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被称为( )。A城乡交融 B城市贫民化 C城市化 D城乡二元构造 4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构造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构造 B构造性流动 C非构造性流动 D社会变迁 4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49“非典”初期,某些地方政府对病情未予公开,使人们对“非典”的传言更信以为真。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 )。A构造性助长 B社会控制机制 C构造性紧张 D诱发因素 50.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A狭义全球化 B现代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 5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 )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传统的集大成者。A.孔德 B涂尔干 C韦伯 D.马克思 5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5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p 的是( )。A.费孝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54以下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 )。A学校 B公司 C邻里 D 55目的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构造 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56城乡二元构造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 )的“二元经济”理论。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D诺斯 5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构造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构造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构造 B构造性流动 C非构造性流动 D社会变迁 58(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A社会解组论 B偏向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5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行动人群 60.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互相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广义全球化 D开放型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社会角色的阐述正确的有( )。A社会角色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获得的 B人们的社会角色是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相一致的 C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根底 D角色是指对某一社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 2以下属于正式群体是( )。A家庭 B邻里 C工厂 D朋友 3韦伯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 )。A财富 B声威 C家庭背景 D权利 4以下属于集合行为的是( )。A抢购 B挤公共汽车 C泼水节上人群载歌载舞 D输球后的球迷骚乱 5从研究目的来看,社会学研究可以分为( )。A描绘性研究 B深度访谈研究 C问卷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农村社区的形成途径主要有( )。A自然起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立 D城市衰退 7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分层构造定型化的趋势包括( ) 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场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9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 )。A角色中断 B角色认同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10以下属于社会网络特征的有( )。A可转让性 B多重性 C隐蔽性 D弥散性 11.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符号互动理论 B家长制理论 C构造功能理论 D社会冲突理论 12.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发生的变迁有( )。A从“个人本位”向“家本位”的转化 B平权家庭比重在逐步上升 C以核心家庭为主 D代际之间、夫妻之间的独立程度增大 13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 )。A自然起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立 D城市衰败 14.以下社会分层制度中属于封闭性分层构造的是( )。A奴隶制 B农村社区 C城市社区 D种姓制 15.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16.从研究目的来看,社会学研究可以分为( )。A定性研究 B描绘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解释性研究 17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 )。A孔德 B马克思 C.涂尔干 D韦伯 18.以下描绘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 )。A关系性 B无形性 C可转让性 D弥散性 19.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拟,社会组织特征有( )。A成员关系亲密 B明确的行动目的 C成员不可替代 D标准的制度20.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 )。A私有产权制度B公有产权制度C集体产权制度D混合经济制度21.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类型,社区可以分为( )。A亲缘社区 B同事社区 C邻里社区 D朋友社区 22.( )是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构造定型化的描绘。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场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23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伦理道德 D社会言论 24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 )。A暴民 B.表意人群 C偶合人群 D骚乱人群 25.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 )。A角色中断 B角色认同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26.以下属于社会网络特征的有( )。A.可转让性 B多重性 C隐蔽性 D弥散性 27.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符号互动理论 B家长制理论 C构造功能理论 D社会冲突理论 28.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发生的变迁有( )。A从“个人本位”向“家本位”的转化 B平权家庭比重在逐步上升 C以核心家庭为主 D代际之间、夫妻之间的独立程度增大 29.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 )。A自然起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立 D城市衰败 30.以下社会分层制度中属于封闭性分层构造的是( )。A奴隶制 B农村社区 C城市社区 D种姓制 31.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32.从研究目的来看,社会学研究可以分为( )。A定性研究 B描绘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解释性研究 33社会化的类型包括( )。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34.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的互动构造 C互相依赖 D有事相求 35.任何一种社会构造,一般都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A整体性 B有序性 C稳定性 D过程性 36.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拟,社会组织特征有( )。A成员关系亲密 B明确的行动目的 C成员不可替代 D标准的制度37.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社会构造发生了宏大的变化,突出表如今以下方面( )。A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B社会控制方式的变化 C社会阶层构造的变化 D社会利益关系构造的变化 38.( )是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构造定型化的描绘。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场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39.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40.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 )。A.无组织性 B不稳定性 C非常规性 D易受暗示性 41.社会化的机构包括( )。A.家庭 B学校 C工作组织 D群众传媒 42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包括( )。A问卷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4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A指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44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 )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45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拟重视的社区分类是( )。A自然社区 B农村社区 C法定社区 D城市社区 46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 )。A家庭背景 B社会声望 C财富 D权利 47以下哪些属于研究人口问题时需要考虑的维度?( ) A人口数量 B人口构造 C人口素质 D人口社会化 48以下属于当代中国集体行动的是( )。A以无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B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C集体上访 D集体出游 三、名词解释 1初级群体: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互相熟悉、互相理解,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重的感情色彩的群体。2社会问题:是阻碍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常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阻碍社会开展的问题。3弱关系理论:在社会网络研究中,格兰诺维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弱关系理论”。他认为测量社会关系强弱的四个维度是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或交换工作的过程,可以发如今群体之间使用的主要纽带是联络不多、情感投入较少的弱关系。有学者指出,弱关系理论适用于西方社会,在重视人情与关系的中国社会,寻找工作时所使用的社会网络主要是强关系。4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也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不同层次是上下有序的。因此,社会分层研究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平等。5.社会构造: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互相关联的形式。6.城市化: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业消费区域逐渐开展成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7社会变迁:是指社会构造、社会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还会引发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并带来组织构造和功能的变迁。8.越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违背社会标准的行为。详细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标准。9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与标准,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10.集群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种共同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缺乏组织、难以意料、没有固定规那么和很不稳定的行为。11代际流动: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就是代际流动,即子女从父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12社会控制:简单地说,就是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展预防和抑制的机制。13.代沟:在社会学中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膜,甚至冲突。14镜中我: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自我开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详细的说,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别人这面“镜子”的反射。15社会的麦当劳化: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指出效率至上、可计算、可预测,以及可控制是麦当劳餐厅的四项根本原那么,这些原那么说明现代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化”。麦当劳的这些理性化原那么正在美国社会以及世界其他地方主宰越来越多的领域。瑞泽尔用“社会的麦当劳化”这一概念来强调全球范围内各种组织的高度理性化的过程。16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利根底之上、以有效地实现目的为取向、由专业人员按照正式规那么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17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就是代际流动,即子女从父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根据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被承受的广泛程度,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类。主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被人们普遍承受与人口,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化。同一时代只存在一种主文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信仰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标准上与其他群体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区别,继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只为某些特定人群、群体承受的文化就是亚文化。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亚文化。当亚文化对抗、排挤主文化的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一种,反文化是作为主文化的对立面而存在的。2为什么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 答: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详细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二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化以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绝大多数居民都居住在农村社区中,从事以农业为主的消费活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来居住,并从事工商业和效劳业。因此,城市化不仅是人类在居住场所方面发生的一种变化,而且是社会消费力开展的结果,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在现代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丰富复杂、节奏快、交往处于事本、文化异质性强、个人自主性强。因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3集合行为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学上的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意料、缺乏固定规那么和很不稳定的行为。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无组织性,这使得集合行为与制度行为和组织行为区分开开。但是,集合行为尽管缺乏组织,但并不是说它与社会构造好不相干。相反,集合行为往往可以暴露社会构造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集合行为都是无组织的,有些集合行为会采取非制度化的组织方式。集合行为的第二个特征是不稳定性。集合行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转瞬即逝的,不能持续一个较长时间。集合行为的第三个特征是非常规性。集合行为展示的是日常生活出轨的一面。集合行为的第四个特征是易受暗示性。集合行为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承受了人气的情绪所传达的暗示而参与到集合行为中的。4社会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学所说的社会组织通常是指狭义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政府、学校等。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的。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分化与开展的需要,社会组织的目的日益单一化,以集中资进步组织的运行才能。第二,社会组织成员之间是非情感的关系。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主要由业缘关系组成,以利益为纽带,关系不太亲密。第三,社会组织中有标准的互动形式。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比拟正式,有明确的标准,限制和约束较大。第四,社会组织有根据组织目的精心设计的构造,构造比拟复杂。5.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答:所谓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开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是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在这一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迅速下降。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开展程度并不能满足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发动城镇人口返乡。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1968 -1975年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知识青年和干部又根本上全部返回城市。中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_年持平。1979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工业化开展迅速,相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进。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根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6教育制度有哪些根本功能? 答:一人格塑造:对人格的塑造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教育使我们获得社会性的成长,它不仅使我们可以适应社会的要求,遵行社会的标准,而且使我们可以以独立、自由和审慎的精神去参与对社会的创造。二文化传播: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得以维系,民族要得以持存,文化要得以传播,就要依靠教育制度。教育在传播文化时一般具有比拟保守的性格,因为它主要传播的是过去的文本、人物和经历,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前沿的科学探究往往保持着一定的间隔 。但是,教育绝不是一古脑地将过去复制下来,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过去那些最有价值、最成熟、最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经受住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东西凝聚着人类真正的智慧,因此,它们最终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走向将来创新的。三挑选:现代社会体系的运转是以高度的社会分工为根底的。不同的社会位置需要不同的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通过证书或文凭将人们挑选分配到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去。教育的这种挑选功能表达在学校体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配置和质量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育,还有同学中不同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职业分配。四革新:教育制度还存在着另一面性质,即革新创造性。它通过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来推进社会变迁。教育的革新性集中表达在高等教育制度上。大学营造的是自由批判的气氛,培养的是独立考虑的知识分子,鼓励的是打破禁区、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大学与主流社会自觉地保持某种间隔 。恰是这种间隔 ,使大学有可能发挥引导社会前进或校正时代错误的作用。7.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 答:“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两个小类。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加的、主要针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件,其间发生了比拟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比拟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在行动目的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就行动目的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为了实现群体直接的利益诉求。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产资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进犯群众利益的情况长期存在。人们借群体性事件发泄不满情绪。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一般彼此熟悉,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构造,甚至有明确的指导者。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只是临时起意参加,组织化程度比拟低。8.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越轨,就是违背社会标准的行为。详细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标准。犯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制止、对其他成员或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就越轨和犯罪的关系而言,多数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中属于犯罪的却相对要少得多。第一,有些行为既是越轨也是犯罪,如谋杀等多数的犯罪行为。第二,有些行为是犯罪却不一定是越轨。比方赌博。第三,还有很多越轨行为不是犯罪,如艺术家们不修边幅并不是犯罪。9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答:第一,从经济根底来看,城市社区的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效劳业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城市社区的成员在消费和生活上互相依赖。第二,从人口构造来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第三,从社会构造来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拟大。因此,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化程度比拟高,社会分层构造复杂多样,社会流动性也比拟强。第四,从社会关系来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生疏人”之间。所以,虽然城市社区中人们的互动强度和频率都比拟高,但多数社区成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只是松散地联结在一起。第五,从社会控制来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章制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城市社区成员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非正式控制不如在农村社区有效。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各种规章制度对城市社区的控制力度和效果都远强于农村社区。第六,从社区文化来看,城市社区的文化比拟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比照拟容易容忍和承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城市社区对异质性的容忍和承受在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城市社区成员积极创新,甚至敢于标新立异。10.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答:所谓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开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是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在这一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迅速下降。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开展程度并不能满足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发动城镇人口返乡。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1968-1975年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知识青年和干部又根本上全部返回城市。中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_年持平。1979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工业化开展迅速,相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进。城市数目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