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染色游戏》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
资源ID:62872778
资源大小:12.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秋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染色游戏》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染色游戏教学设计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明确各学校美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 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 题的对策。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 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全面贯 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科教学新大纲、 新教材为基础,本课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折叠染纸,然后进行浸染练习。2、在染色游戏中,感受色彩的变化。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折叠染纸和浸染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染好的纸做装饰品。【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想象力和观察力丰富,对所有 的事情充满好奇,但是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但参与美 术活动时的思维是非常活跃和自由的。他们接触染色的机会不多, 第一次接触水墨画,他们对这门艺术很陌生。【教学策略】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将美术视为一种 认知活动。重视在经验的层次中,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 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 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时, 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 助益一般智力开展。在教学中,不把基础知识当成“紧 箍咒”,而是采用引导启发的现代化教学法,让学生自 己去发现、创造、把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本着“因材 施教”的原那么,鲜亮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就能有力地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我们把知识和美的 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间。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 能力。【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出示水墨画作品: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它们与我们平时用水彩笔、铅笔等画出来 的画有什么明显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回答。)我们先来做个游戏,首先把各种吸水的白纸折叠后放入颜料盘内浸染,通过颜色互相交融,白纸会产生美丽的花纹。这个游戏很有趣哦!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程内容染色游戏。设计意图:欣赏扎染作品实物,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板块二、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用染好的纸做的装饰品。这个装饰品很漂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的具体做法。2、教师示范染色作品制作的基本流程:(1)首先调色(2)然后折纸(3)接着染色(4)最后翻开(5)获得染色作品3、教师边讲边演示染纸的折叠方法:(1) “田”字折叠(2) “井”字折叠(3) “十”字斜角折叠(4) “米”字重叠折叠4、教师边讲边演示染纸的浸染方法:折纸成角一一角浸染一换角浸染5、创意制作:(1) 了解窗花、花朵、剪纸蝴蝶的制作方法。(2)学生尝试运用染色作品进行二次创作。6、教师挑出学生有创意的折纸,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法(可让学生 上台演示)对能力较高的班级,可以根据折法出示相应的染色作品, 分析色彩搭配的规律。7、学生动手尝试,并尝试其他折叠方法。8、作品展示板块三、老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创造出新的方法。板块四、组织学生布置创作的主题,进行作品展示与评析板块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主要记住两项内容染纸的折叠方法和染纸的浸染方法。板块六、布置作业。用染好的纸做装饰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折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 行浸染。【板书设计】染色游戏折叠染纸浸染创新能力色彩的变化【教学反思】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所以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进入大脑。在传 递新信息给学生时,不要过早地总结提示和规范,让学生自己观 察思考,从而表达自己领会的知识。在本课的授课部份,学生通 过观察课件中的传统艺术:扎染,发现它的做法,进而提出自己 的疑问。在学习扎染折叠环节,让学生观察折法痕迹,接下来的 染色材料与方法时,他们也能不受教材约束,发现更多适合染色 的材料,纸巾等,整堂课下来,我有意在多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学 习,到达了预期目标。本次教学亦有缺乏之处:设计的内容过多,时间把握不到位。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弥补缺乏之处,呈现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