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教学反思的必要性与如何设计教学反思.docx
-
资源ID:62881494
资源大小:9.49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学总结-教学反思的必要性与如何设计教学反思.docx
教学反思的必要性与如何设计教学反思反思是成长之母,人跟低级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反思。 不会反思的人,就是“两次掉进同一条河”的人,会犯重复 性的错误。持续反思的人,就是人格不断健全和成长的人, 而高级专业的反思是需要学习或者被教的。也就是说如果不 学习反思,没有人引领和指导反思,那这个反思可能是低级 的,或者不太专业的。新课标的灵魂是核心素养,老师教下去的如果还是知识 和技能,留下来的怎么会是核心素养?从知识与技能到核心 素养,如何实现这个转变?以开车为例,有了知识和技能, 如果没有情境,永远不会有开车的能力。有了能力之后,如 何培养素养? 一定要反思,要悟。反思是从双基到核心素养 的唯一路径。如果我们把整个育人过程进行分解,从目的出发,教育 方针是“想要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见的风景”,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做得出的产品“。那为什么这样分解? 因为要评价,如果不要评价叫做教育思维,课程思维和教育 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课程。基于目标的评价,要实证的、要 做出来的,所以是一层一层把课标具体化,这个具体化的过 程就是不断审视实证的过程,是理想不断变成现实的过程。育人过程不分解不行,不具体化,就没法教,你教了也 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会,所以从目的到目标具体化后, 就关注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有了知识与技能,学会了情 境,再到能力,能力学后反思,最后到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这就是整个育人的过程。学后反思的设计,要把这四个方面考虑好。第一,反思一定要立足于所学所教的内容,然后对标素 养,我们这个内容到底要通向什么素养?现在学科核心素养 至少要对准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个都没对准,那我们怎么 说它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呢?第二,设计反思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反 思是要教的,需要引领的,需要老师设计反思支架和路径。第三,如何在学习方案里面呈现反思?反思一定是一个 定位的学习指南。就是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反思。呈现方式 既要简洁又要美观,让学生喜欢。第四就是设计好学后反思之后应该如何使用。学后反思不是课堂小结,你想想看,你让学生反思什么? 反思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都会反思的,反思要你教,你去 引领,要你设计好支架,不要老是把反思当课后作业,在课 后作业里面说需要反思一下,让学生回家反思,他怎么反思 啊?反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学 习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