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难师》教案.docx
戴震难师教案七下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导学案 初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材信息】课题:28、古文二则课型课时总课时【老师信息】主备人:实施人:实施时间【学生信息】班级:姓名:所属小组编号学习日期_【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2理解文意,驾驭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重点: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学问。难点:理解文意,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第一课时预习内容: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课外学问补充关于诚信与挚友交友,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陶行知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瑞士)亚美路走近文本本文选自清稗类钞敬信。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内容范围广泛,检索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自主学习,把握内容1、自读课文,依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给不相识的字词注上拼音。2、大声朗读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依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尝试说明每个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每句的意思表达出来,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补充在后面的横线处,以便在展示的时候写在黑板上。别忘了把你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和大家共享。其次课时一、检查预习。1、读文正音旃璘亡何敦立券辇2、朗读指导,画出下列各句的停顿。(1)有友某以千金寄之。(2)蔡召其子至。(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4)且父未尝语我也。(5)卒辇而致之。3、说明文言字词亡友:敦风义:千金:寄之:立券:致之:亡何:未尝语我: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二、深厚感悟,剖析重点文言句。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肯定信任? 2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3蔡勉旃召友人之子,打算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4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1)蔡勉旃的“笑”有什么含义? (2)从“券在心,不在纸”这一点看,蔡勉旃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3)“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在当今社会,你是否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的做法?(4)什么叫“一诺千金”,中学生如何讲诚信? 拓展延长收集古人讲“诚信”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听。第三课时预习重点:戴震难师解题: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段玉裁是他的学生。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所著说文解字注是探讨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自主学习,把握内容3、自读课文,依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给不相识的字词注上拼音。4、大声朗读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依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尝试说明每个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每句的意思表达出来,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补充在后面的横线处,以便在展示的时候写在黑板上。别忘了把你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和大家共享。第四课时一、检查预习。1、说明文言字词。是年:乃能言:即:盖:述之:就傅:何以:休:相去:几何:然则:无以应:特别:2、自由朗读,通译全文,把感到困难的句子写下来。二、情景喜剧戴震难师要求:1、语气、语调要尽量仿照逼真,尽量做到神形兼备。2、要精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分。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你认为我们在学习中应怎么做? 2、从戴震难师这个故事钟,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 达标检测1、说明多义词(1)而(2)以而翁知我以千金寄之寄千金而无券公亦以次自矜卒辇而致之至“右经一章”以下2、说明下列加粗的字。(1)敦风义_(2)以千金寄之_(3)且父未尝语我_(4)卒辇而致之_(5)先生是年乃能言_(6)就傅读书_3、词类活用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1)重责诺,敦风义。_(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_(3)、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慧蕴蓄者久矣。_(4)、师无以应,曰:“此特别儿也。”_(5)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愿休。 _二、1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知自己的儿子。2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儿子来取白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辇而致之”。3“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意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意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开邪念的产生。4表现了友人儿子惊愕、不信任的心理,这从侧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5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擅长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6勤于思索,擅长质疑,仔细探究。1说明下列加粗的字(1)重视(2)存放(3)告知(4)归还(5)说话(6)靠近,跟随 1.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周旺中学初一语文老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2、理解文意,驾驭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理解文意,驾驭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难点: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驾驭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记一记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清朝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是南社重要诗人。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文中表现了蔡勉旃“”的高尚品质。2、读一读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组内相互探讨,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旃()璘()诺()敦()券()亡何()其人亡()愕()语()卒()辇()学生再读课文,留意文中的停顿。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细致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开展小组朗读竞赛。3、译一译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探讨,假如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尝试练习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重诺责(诺责:)敦风义(敦:风义:)不立券(券:)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归之(归:)而翁知我(而:翁:)卒辇而致之(卒:辇:致:)亡何()愕然()以千金寄之(寄:)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2)券在心,不在纸。 (3)卒辇而致之。 (4)重诺责,敦风义。 4、讲一讲请一个朗读实力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索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探究课文】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3、文章题目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中哪里体现了“坚”?蔡勉旃在本文中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坚的?请学生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 5、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通过寥寥数语即把人物当时的表情、心理刻画了出来。请你分析一下,下面几句话分别反应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愕然不受。()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肯定信任? 【拓展提高】1、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2、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日,我们还需不须要“诚信”?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蔡勉旃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 3、在现实社会你赞不赞成“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加以引导。)4、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 【课堂总结】“诚信乃做人之本”,是本文的主题,我们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其次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戴震难师,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章主旨,能顺畅朗读文言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2、培育质疑精神和探究思索的实力。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记一记戴震难师选自,作者,字若膺,号懋堂,朝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他是戴震的学生。戴震,字东原,清朝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清朝乾隆时候举人,做过四库馆的纂修,赐同进士出身。戴震是清朝的高校者,他在声韵方面、历算方面、地理方面、经学方面,他都有渊博的论述,给中国的考证学,树立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文章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戴震的精神。2、读一读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组内相互探讨,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蕴蓄()就傅()塾师()师应之()几二千年()朱熹()学生再读课文,留意文中的停顿。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细致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开展小组朗读竞赛。3、译一译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探讨,假如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尝试练习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是年()乃能言(乃:言:)何以()述之()应之曰()相去几何(去:几何:)此特别儿也()无以()就傅读书(就:傅:)日数千言不愿休()几二千年矣()蕴蓄()然则()翻译下列句子(1)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愿休。 (2)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4)师无以应,曰:“此特别儿也。” 第三课时 【探究课文】1、戴震难师写了戴震哪几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你认为这些对于戴震日后成为高校问家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这几方面的内容,哪些方面最重要? 2、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特别儿”? 【情景深化】每小组举荐两人,一人扮演先生,一人扮演戴震,要求如下:语气语调要尽量仿照逼真,尽量做到形神兼备。要精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分。由老师和学生评委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表演奖。【拓展提高】1、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2、你能把下面两句关于读书擅长质疑的文言文句的大意讲出来吗?(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文言学问总结】1、通假字义亡何(通,)2、词类活用(1)重诺责(重:,)(2)且父未尝语我(语:,)(3)卒辇而致之(辇:,)(4)乃能言(言:,)(5)日数千言不愿休(日,)3、古今异义。(1)是年(是,古义:今义:)(2)盖聪慧蕴蓄者久矣(盖,古义:今义:)(3)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古义:今义:)(4)此特别儿也(特别,古义:今义:)(5)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几何,古义:今义:) 行路难表格式教案 课题 行路难 课时支配 一课时 课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明珠暗投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实力。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驾驭了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对于这首诗,只要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验、作品的创作背景,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教学流程 老师的教 学生的学 教学反思 激趣导入 讲一个和李白有关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挚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于是李白便常和挚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板书课题) 学生听讲 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初读 下面我们听一下配乐朗读,给自己正一下音,全班齐读。 学生听读正音,全班齐读。正音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章。 译读 (学习一首诗,我们须要读懂大意后才能更好地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比照课下注释和参考书读懂全诗。) 因为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所以请大家同桌三人沟通一下,看谁说的流畅,精确,不懂的地方请刚好询问。 同桌沟通后提问了一名同学,随后全班齐读。(幻灯片出示) 经过初步的理解,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情感的在诗中是有改变的,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行路难,尝试着读出这种改变。(必要时可再读一遍)不懂的地方同桌沟通。 培育学生自学实力。 品读 这一次,比刚起先读的效果明显的好,但能够感觉到情感的把握还不够好,缘由是大家对李白在诗中详细的情感改变还没有很好的理解,下面请大家以下面句式为依托,品读这首诗。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溢着一种明珠暗投,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溢希望,志向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念。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接着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苦痛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志向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苦痛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志向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志向的执著和追求。 学生每说完一句,让学生用体会到情感去读相关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朗读的感情改变应当是低沉激扬。)借助特定的句式进一步理解全诗。自学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有了句式,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依托,效果好。 自读 有了刚才大家理解,请把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明珠暗投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学生自由试读,随后个别配乐朗读,再齐读。可分组、男女生等多种形式的读。 依据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感主动试读,大胆展示。能进入角色者读的效果才精彩。 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肯定遇到过困难,遭受过挫折,经受过苦痛,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联系自身实际主动思索,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 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 1.情境导入。 设计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谁的诗句? 这是杜甫赞扬李白的诗句,只有李白才能当得起这样的赞扬。诗句的意思是说李白写起文章来,才华横溢,笔力万钧,诗作写成后,连天地、鬼神都为之惊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宏大的诗人,他也失落过,苦痛过,徘徊过,彷徨过,今日让我们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其在行路难中的心境。 设计二:播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及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及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经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2.解题。 (1)行路难中的“路”是什么意思? 明确:道路,仕途之路,人生之路。 (2)“难”字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明珠暗投的愤懑情怀。 (3)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许多诗人均用过此题,李白以此为题创作了三首诗。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受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动式的思维以及昂扬的气概,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3.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少年时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理想。其诗想象丰富奇妙,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当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主动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离开长安时在挚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5.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 金樽(zn)斗(du)十千珍羞(xi)投箸(zhù) 冰塞(sè)川太行(háng)歧(qí)路沧(cng)海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宝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安:哪里。 【设计意图】 更深化地了解作者、时代背景,疏理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其次阶段:自主探究 1.指导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并要求其他学生评议,老师适时让参加评议的学生读诗,学生完成之后老师范读。 全文节奏划分示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翻译,选择你喜爱的一句话进行翻译,向大家展示。 参考译文: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封冻了河川;打算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闲来垂钓憧憬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我又身处何方?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志向的彼岸。 【设计意图】 多次诵读有助于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翻译的过程,让学生对这首诗形成整体感知,为下面理解诗歌做铺垫。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精读精析诗句。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致; 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昂贵。 李白离别京城,挚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非常豪华。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学生设想这样的情景: 李白就要离开京城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情深意重,挚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愁闷和深厚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 问:诗人为什么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呢? 明确: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愁闷。 小结:这四句中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显明的对比,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运用了比方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主动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他,而且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这不正像行路时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性格懦弱之人,从“拔剑四顾”起先,就表现出不甘消沉的状态,而要接着追求志向。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突然想到两位起先在政治上并不顺当,而最终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时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他在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问:诗人在这里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代圣贤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念。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旧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将来,只觉前路坎坷,歧路甚多,要走的路原委在哪里呢?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崎岖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了诗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接着探究寻求出路的困难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信任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志向的彼岸。这两句突出表现了诗人打算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理想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也是他发出的最强音。 李白终归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主动入世的剧烈要求最终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信任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志向的彼岸。其坚决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精读精析归纳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主思索、合理联想,进而精确了解作者困难的心理改变过程。 第四阶段:拓展延长 1.何为典故?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典故指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运用典故即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方,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高雅者,即称“用典”。)诗人借用姜尚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边的典故,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像古人一样为朝廷所重用,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制作学问卡片: 名称:典故及用典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意。用典的效果:精练语言,避直就曲,生动高雅;体现着我们的文化传统。 示例:行路难运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边的典故。 3.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典故的相识。 示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完璧归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例举对诗中用典的观赏,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引导学生揣摩、品尝语言,增加学生的学问积累。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