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x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论语十二章学案 10.论语十二章学案班级姓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育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实力。2.相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看法;【学习重难点】驾驭论语和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资料打算】预习检测一、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学问,记住学问要点:1、孔子:2、论语:二、注音说愠省逾罔殆箪堪肱笃论三、重点词语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为学生画出重点字词。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d.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e.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f.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g.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h.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i.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j.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k.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l.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堂检测一、填空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和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_,字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政治上主见_,激励人们_,即“出来做事”。开_讲学的风气,传闻有弟子_人,身通六艺者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二、选择题。(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A数字,表示详细数量。B表示多数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需B肯定C必定(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A时间B逝者C河流(4)“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说明?()A书信B信任C信实,真诚(5)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A道家B法家C儒家课后练习和作业:完成练习册“基础训练”题并背诵全文。 【课后反思】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复习有关孔子和论语的学问,激发酷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学习重难点】激发酷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复习巩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宏大的、。2.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当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3.孔子感叹时间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预习检测一、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看法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二、在新知与旧知、学问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三、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出示目标:品尝句子中的深刻含义,激发酷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而时习之。(2)择其善者而从之。(3)人不知而不愠。(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表并列的有表顺接的有表转接的有表修饰的有二、用现代汉语精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三、古今异义字君子:古义()今义()可以:古义()今义()匹夫:古义()今义()罔:古义()今义()水:古义()今义()朋:古义()今义()儿女: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可以为师人不知而不人不知而不为而博学而笃志知为人谋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拓展提高”题。 论语十二章 10、论语十二章 一、内容及其分析 内容:本课所学的内容是论语。 分析: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定位: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2.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比照反省自己 目标分析: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就是要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孔子的思想,了解论语就是要了解论语的文学常识; 2.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就是要积累文章中的文言重点虚词、实词),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比照反省自己,就是要参考论语中的思想内容(如学习方法、为人看法)去反省自己。 三、问题诊断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如何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碍,渐渐地能自行阅读文言文是问题的关键,解决的方法是教学落实到位,奠定好基础。另外,学生初读文言文,留意避开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丢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 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 问题一: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编纂的意思。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通行本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探讨。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它是探讨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高校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问题二: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比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重点字词说明: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时习:时常地复习。(3)说:通假字,音yuè,开心. (4)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5)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愠:生气,发怒。(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其次则: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重点字词说明: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4)信:真诚、诚恳(5)传:老师传授的学问 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重点字词: 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学问.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做。 第五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词说明: 而:连词,表示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急,这里指有害。 问题三: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问题1.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说通悦有通又 问题2.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君子可以罔殆疏水匹夫朋 问题四:探讨归纳本文所选十则有的谈学习看法和方法,有的谈思想品德修养,请详细分析。 1.关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关于求知看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关于修身做人 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目标检测: 一、下列哪些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二、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1.不亦君子乎古: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今:对人的尊称2.可以为师矣古:能够/可以用来(可以要分开说明是单独两词) 今:可以能够(表示实力) 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泛指一切水5.匹夫不行夺志也古:一般的人,男子汉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今:实指三个 六:课堂小结 论语十则谈的学习看法、学习方法、思想修养。本文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教学目标】一、了解论语,驾驭生字词音形义,驾驭常用实词和虚词的古义,把握朗读节奏,理解文章主旨,翻译并背诵课文。二、树立正确的学习看法,驾驭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每天修身养性。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读少讲,古为今用。【教学支配】两教时【教学内容】一、学生三分钟发言:1、“子”是先生的意思,老师引导学生讲孔子的故事2、尝试朗读课文,订正朗读的读音和节奏。【屏幕板书】生字词分辨说同“悦”;暖和瘟疫愠(生气);迷惘罔;好歹抬头怡然殆;单位殚精竭虑(力)弹琴弹弓鸡毛掸子邯郸箪;厷雄伟肱;马匹骂人驾驶笃朗读节拍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方法】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道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个人修养】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习方法】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学习看法】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学习看法】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道德修养】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习看法】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学习看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子罕【道德修养】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学习方法】二、学生个人借助课下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口头翻译全文。学习小组探讨,逐句逐段说出现代汉语,然后指明其旨意。译文1、孔子说:“学了(学问)然后按肯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欢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愤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挚友交往是不是诚恳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起先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看法,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为所欲为,不会超过规则。”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学问,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怀疑。”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变更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孔子说:“我成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对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比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变更,一般人的志气却不行变更。”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思想要点学习方法:1、4、5、12学习看法:6、7、9、10道德修养:1、2、3、8、11三、反思拓展还记得刚起先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寂。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日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四、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化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依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五、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驾驭,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六、完成课后各题。屏幕显示:【课后答案】一、练习一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愤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挚友交往是不是诚恳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复习了呢?3、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变更他好学的乐趣。4、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5、军队的主帅可以变更,一般人的志气却不行变更。二、练习二学习方法:1、4、5、12学习看法:6、7、9、10三、理解加点词意思1、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2、忠:竭尽自己的心力。3、信:诚信4、仁:仁德五、论语中演化出成语的内容也许多,这里例举几个。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挚友交言而有信。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为所欲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是可忍孰不行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行忍也?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朽木不行雕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圬也,于予与何诛。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愚不行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行及也。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任重道远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饰非掩过小人之过也必文。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七、落实背诵全文并默写。八、教学反思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