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1复习教案.docx

    • 资源ID:62958546       资源大小:43.48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1复习教案.docx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1复习教案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 目标: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1.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2.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3.十大置疑角度4.分类鉴赏5.表达技巧6.做题指导 时间:10课时 步骤: 第一节考点明析、历年高考盘点 导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相互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仔细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原委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适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优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安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惹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加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不由自主地想抒情。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分。 应试与素养并不必定冲突。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需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内快速驾驭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需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需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 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精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方意义、隐含意义、示意意义;还包括精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建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方、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干脆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供应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四、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 1994年·全国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年·全国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96年·全国元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997年·全国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998年·全国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约客赵师秀 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22·全国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022·全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2·全国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000春季高考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22春季高考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22春季高考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兴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022北京高考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022春季高考新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9复习教案第九节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 诗歌的鉴赏资1988年以来,始终是高考重要考题。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对偶、炼字、背诵、用典、文学常识等,94年以后,则重在对诗歌进行鉴赏评价。而真正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实力的是从1999年。自2022年起,则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形试题。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下面结合相关试题,浅谈几点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以期为考生供应帮助。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精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宝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耀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依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耀过来的,故用“铺”更精确、形象。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软与江面的安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 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只有精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化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化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 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始终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子公的离情连绵起伏。 三、从诗词意境上置疑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建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溢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精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因此,探究诗词意境便成为考查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问题:(1)在词的上片中,词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一句的意境。 【分析】(1)略。(2)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有出人意料地呈现一片无垠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悲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四、从表达技巧处置疑 古典诗歌非常注意讲究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也应当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精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需要驾驭各种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了解相关修辞,驾驭相关术语。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描写或抒情。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2022年赤峰统考)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首先该诗从视角的改变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五、从思想感情处置疑。 感情对于诗而言,如同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实行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当精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精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需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细致品尝诗人的情感。在试题的设置中,精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为置疑点。 例:5.阅读王安石词浪淘沙令,完成试题。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此词,正推行变法。 问题:这是一首咏史词,凡咏史之作都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王安石怎样的情感?(2022年通辽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文中的伊尹和吕尚之所以建功立业,除自身的才能外,更重要的是遭逢明主。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自己的变法主见,当然首先要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持。因而该词正表现出王安石的这一希望以及他推行表法的决心和志气。 六、从风格流派置疑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别出心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特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因而,观赏诗歌的风格也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枰。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 问题:(1)作者苏轼,开创宋词派的词风。我们读过他的代表作和。 (2)这首词在写作技法上用的诗词家常用的。 (3)本词的艺术风格是(2022年淄博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风格及其它。参考答案:(1)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2)以有声衬无声,以动景衬静景(3)豪放而飘逸。 七、从分析形象处置疑 与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能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抒情主子公,而最多的却是诗歌中描绘的景或物。无论怎样,诗歌中的形象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而只有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形象,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思想。于是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的首两句描绘了的环境。 (2)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2022年包头市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形象。通过读诗,从中可见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袤、寒冷、宁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用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特别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行侵扰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予与写照。 八、从构思结构上置疑 鉴赏诗歌首要条件是读懂作品,即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这包括诗歌的写作构思,也包括诗歌的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等常见的结构方法。因此在阅读诗歌时,我们既要留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法,还要留意诗歌的意义上的单元划分,结构上的总结和前后照应等内容。因而,分析诗歌的结构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题:试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2022年成都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结构。全词采纳托物言志的方法,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其实这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表现了此人品行的骨膏,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行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九、从语言艺术处置疑 诗歌的语言是构建诗词的基本要素,如同文学的大门,只有充分地鉴赏语言才能探究到文学殿堂的真善美。因而,评价作品的选词炼句的功夫、修辞格的运用及其效果、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含蓄性、凝练性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便成为高考得置疑点。 例: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天仙子张先 是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问题:(1)这首词的上片中,“送春春去几时回”句中的两个“春”字,结合上下文来看,含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春”指,后一个指。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遣词造句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的角度谈谈“弄”字的妙处。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艺术。(1)的前一个指季节,大好春光。后者既指年华的易逝,又指美妙往事的青春时间。而(2)在有月而多云的暮春之夜的特定状况下,阴云覆盖,暮色迷茫,花的丰姿神采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但是突然出人意料,云开天际,大地上忽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姣妍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世人带来意外的欣慰。一个“弄”字就传达出了这种特有的情态。 十、从运用典故上置疑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显明剧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因而高考出题者经常在运用典故处置疑。 例: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问题:“别来沧海事”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言别”的?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运用典故的艺术。这里的“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现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改变,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诗中作者没有运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想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在深秋季节奔波于重山阻隔的巴陵道上的情景,表现“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跟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第七节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化领悟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非常真实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干脆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爽,景色奇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雪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烂漫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多数珍宝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安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净美妙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宁静纯朴生活的志向,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志向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主动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宛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情、高亢、繁华、淳朴、热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芜、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密。从前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旧枝繁叶茂,如绿烟覆盖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厚,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子公不安静的内心世界奇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消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静静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麻木不仁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显明的画面。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岸。“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家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行、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观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驾驭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精确勾画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毅不屈的性格、英勇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留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诞生稍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别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给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以冰雪的晶莹比方心志的忠贞、品行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方一个人光明正大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德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样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殊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望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以蝉喻品德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德的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芜,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非常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芜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芜。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逝,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宛转奇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从前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从前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始终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赞扬它坚毅的品行,有人观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德的高尚和纯净。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行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孤独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雪白 梅花在寒冷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仰慕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雪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闻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方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状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纳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净。晋半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隐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凄凉哀痛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哀痛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华蜜的少女,在凄凉孤独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怜悯。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洁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难过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予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简单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经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宛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识,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肯定的固定性,如:以“家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力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概。颔联写发觉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奔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用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行侵扰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予和写照。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子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子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予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明珠暗投、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闻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予,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行。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予之笔,便水到渠成了。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

    注意事项

    本文(“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1复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