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连乘、连除(2)》数学教案.docx
-
资源ID:62962548
资源大小:42.58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连乘、连除(2)》数学教案.docx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连乘、连除(2)数学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面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格子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2、对不同的图形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 3、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思维发散实力。 教学重点: 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 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小练习纸,透亮格子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引入: 1. 猜一猜:哪个图形大? 出示: 2. 究竟哪个大,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3. 媒体演示,并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 4.小结:视觉会产生误差,比较图形的 大小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没有格子的可用透亮方格纸放在图形上再进行比较。 绽开 4. 探讨: 1.不满一格时,怎么办?(凑整) 2.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轴对称) 出示课题:面积 5. 探究面积的大小: (1)数一数: 这3幅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一边数一边想一想怎样数又快又好? (2)反馈: 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你是怎样数的? 7.动手体验,测量实物: 你能用今日学习的学问来,用方格纸测量一些身边学习物品的面积吗? 说一说刚才你测量的物体的大小。 巩固练习: 1.这些图形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面积呢? (1)两人一组用方格纸比较。 (2)反馈 2.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形,数一数它的大小。 (1)哪个面积最大? (2)有什么好方法?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制作年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制作年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化数学课本 P30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驾驭大月、小月、及2月的特点; 2、能够推断平年和闰年; 3、小组合作制作年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察和比较年历卡,得到年月日的有关系统学问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非常有用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年历的制作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卡纸 ,彩色水笔 一、视察年历片: 1、完整的年历片上有哪些信息? 学生沟通:年、月、日、星期、表格 2、简洁提问: 为什么有12张小表格? 为什么每张表格有7列? 二、自主尝试:表格1 -年1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学生尝试 2、 沟通: (1) 一年的起先是几月几日? (2) 1月1日肯定是星期日吗?为什么? (3) 写到哪一天为止?为什么? (4) 你认为制作年历片要留意什么? 三、自主尝试:表格2 -年2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你怎么知道?这一天是固定不变的吗? 2、2月的最终一天是几?你怎么知道?这一天是固定不变的吗? 3、你要提示大家留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 完成P30 年历片 五、装饰年历片 1、你的重要日期标注; 2、动手制作一个美丽的2022年年历片。 六、刚好练习 (一)生活中的年月日 1、小调皮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他是()月()日住到外婆家的。 2、202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在上海实行,它将历时6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共计()天。 3、小巧今年正好8周岁,可是她只过了两个生日,她是()年()月()日诞生的。 (二)找规律,填一填: (1) 1月、3月、5月、7月、8月、( )月、( )月 (2) 1928年、1932年、1936年、( )年、( )年、( )年 (三)一周有7天,它们是星期几 (1)2022年6月1日是星期( ) (2)2022年12月31日是星期( ) (四)日期的缩写 2022年2月5日 2022年10月2日 (五)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编写2022年1月份的月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课后反思: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驾驭有关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强化“平分”的概念,驾驭有关分数的学问。 难点:知道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总数。 教学打算: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口算(课堂练习纸第一题)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 ),表示 。 ( ),表示 。 2、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 )。 3、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 ),也就是 )米。 二、基础练习: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 3、小丁丁手中有2个红气球,4个黄气球,3个蓝气球。其中红气球占总数的( )。红气球占黄气球个数的( )。 4、依据下图所给分数,圈一圈: 说方法: 1、数总数 2、再看分母 3、最终看分子 5、填空: 1) 1分米是1米的( )。 1厘米是1米的( )。 1克是1000克的( )。 2)4个是( ); 5个( )是 ; ( )个 是。 三、综合练习: 1)饲养小组养了36只小兔,其中的是灰兔,灰兔有( )只。黑兔有4只,占总数的(-)。剩下的是白兔,白兔有( )只,占总数的(-)。黑兔占灰兔的(-)。 2)一叠手工纸,红色的有27张,占,这叠手工纸共有( )张。是兰色手工纸,有( )张。 四、拓展练习: 1)45个的是( )个; 32个的( - )是8个。 2)在( )里填上、或: 1( ) ( ) ( ) ( ) ( )1 ( ) ( ) 五、检测目标练习: 1 填空:分数的分母表示被平均分成的(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 )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 )大的比分子小的分数要大。 2 按分数圈一圈 七、板书设计: 分数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教后记: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2)-求路程、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2、会利用路程公式计算路程; 3、会利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 教学重点: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教学难点:会利用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敏捷解决问题。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打算: 1、上海与南京相距320千米,火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从上海到南京乘火车须要几小时? 3、读一读下面的速度,说一说表示什么? 80千米/时 45米/分 二、新授 今日我们接着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三、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须要多少时间?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 C、小结: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填表P11: 路程376千米476米时间9秒2小时12分速度340米/秒8米/秒60米/分 提示学生要搞清单位名称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留意单位)怎样算的?三个公式之间的转换 四、实际运用: 1、填表: 速度时间路程骑自行车9分1080米驾驶摩托车50米/秒500米人行走67米/分1小时 2、应用 (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轿车在高速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五、总结:今日你学到了那些学问? 检测练习: 练习册P8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求路程、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沪教版 三年级上 课本P54-55 二、教学目标: 1、相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和对称 轴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探讨沟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内在属性。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观赏,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推断轴对称图形,正确找到对称轴 四、教学打算:课件、图形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引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观赏一些有特色的建筑物。(ppt) 师:这些建筑壮丽吗,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它里面隐含着数学学问,今日就让我们探寻其中的小秘 密。 老师:老师现在手中有一张彩色纸(对折,剪爱心)你们觉得老师将彩色纸绽开 后会是什么图形? 生:爱心 师:细致视察这左右两边,你发觉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两边大小,形态相同。 师:像这样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是对称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轴对称图形。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现在你能告知老师,这些美丽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们左右都是对称的;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求新知,建构 模型 师:真棒!你看,这只小蝴蝶在照镜子 ,你能帮小蝴蝶画出镜 子中的另一半吗? 师:你们是怎么画的?(找到每个图形顶点的对称点,然后连线,就是他的另一半) 师:轴对称图形的左右两边怎么样? 生:左右两边一样大 师:你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的两边一样大?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对折(板书:对折) 师:对折之后怎么样? 生: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板书:完全重合) 师:谁来重复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推断轴对称图形? 生:对折,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师:真聪慧!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好吗?我们来到了数学城堡,你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 师:告知老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师:伞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两边不一样大。 师:谁再来告知老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对,上下对折或左右对折后会完全重 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知道了,将图形对折,就能推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将轴对称图形绽开,你发觉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师:这几张图都是什么图形?生:轴对称图形 师:找到他们的对称轴 (三)自主探究,拓展引申 师:我们找到了这些图形的对称轴,那是不是全部的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呢? 师:现在请同桌合作:请学生拿出长方形、正方形,找找他们的对称轴!你发觉什么?(2条对称轴、4条对称轴) 师:平行四边形和圆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我们发觉,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总结归纳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你们能用今日所学到的学问解决下面问题吗? 1、选择题 (1)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 的图形 ( ) A. 完全相同 B. 大小一样 C.形态相同 D.能完全重合 (2)只要一 个图形能被分成大小一样的两部分,它就是轴对称图形,这句话对吗?( ) A. 正确 B. 不正确 (3)下列字母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2、小结:今日学习了什么?相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知道了,轴对称图形能美化我们的生 活,让我们能感受到对称的美。 师:老师布置一项回家作业,请你们当一回 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对称的图案好吗?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米与厘米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米与厘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 过数格子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2、对不同的图形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 3、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思维发散实力。 教学重点: 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填写身高: 师:我们 学习的好挚友小巧、小亚、小丁丁很想知道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该怎么表示,请大家帮助一下?(由于前面回忆了1米是100厘米,所以同学们不难得出他们三人的身高用厘米的表示方法 。) 一:多媒体展示 老师说的是:小胖的身高是1米30. 情景导入: 师:这位体育老师说的对不对? 二探究新知: 30是什么意思啊? 1米30厘米。 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谁还记得1米是多少厘米? 二用多媒体出示小丁丁,小巧,小亚的身高。 小巧:我的身高是1米28。 _cm 小亚:我的身高是1米33。 _cm 小丁丁:我的身高是1米37。 _cm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把算好的数据填写在52也上,并完成52页的练习。 1m65cm= m (1 65cm) 1m80cm= m (180cm) 1m76cm= m (176cm) 新授: 例题1: 通过动画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并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长度之间的关系) 视察蜗牛和蚂蚁赛跑,并回答问题。 (1)全长是100cm,也是_m。 (2)蜗牛已经爬了_cm,离终点还有_cm。 (3)蚂蚁已经爬了_cm,离终点还有_cm 。 例题2: 用这三块图形堆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高度各是多少? 通过这道题,让同学们知道 ,长度单位不仅仅可以比较长度之间的关系,更能比 较高度之间的关系。 今日的学的难不难啊? 我们试一试自己学的水平好不好呢? 练一练: 填写合适的单位。 (1)铅笔长18( ) (2)我的身高1( )20( ) (3)床长2( ) (4)我用的课桌长45( )宽32( ) (5)尺长15( ) (6) 教室长7( ) (7)游泳池深145( ) 请同学自己说,但要说清换算关系。 四比大小: 21米 ( ) 12米 20厘米 ( ) 2米 99 厘米 ( ) 1米 318厘米( )3米17厘米 1米92厘米( )1米18厘米 4米3 厘米( )4m30cm 5m10cm( )5 米1厘米 五用小数来表示动物的身高。 山羊 斑马 长颈鹿 68cm 151cm 5m 7cm _m _m _ m 拓展提高: 1、 师:下面这些长度到5m还缺多少厘米? 4m 3m 4m80m 2m98m 2、 小组合作解决。 总结:说说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发觉了什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化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45页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并驾驭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数量关系式。 2、初步培育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实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会求单价、数量及总价。 教学难点: 单价、数量、总价实际意义的建构。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数量关系敏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超市情景图。 2、这是哪里啊?我们刚刚过完了哪 个节日啊?在国庆的时候,许多超市都有大降价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商品。 二、探究新知: (一)相识单价、数量、总价 1、从这些商品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2、生反馈。 3、我们视察一下这些商品的信息,它们都是1份商品的价格。 这里的1份可以是1包、一瓶、一套 4、在国庆假期中小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趁这个降价的好时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爱的商品,想知道他们买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小胖买了什么?(3包薯片) 他买了几份?(3份) 谁来帮他 算算3包薯片总的价格?(5×3=15元) 你为什么想到用乘法?(1包5元,3包就是3个5所以用乘法。) 几个几用乘法。 5、(出示表格)看来我们的小伙伴在国庆 节期间买了不少的东西。 视察一下这张表格,你能不能给一份商品的价格、几份、总的价格起一个简短好记的名称,和你小组里的同学沟通一下。 (一份商品的价格可以叫单价,几份可以叫数量,总的价格可以叫总价。) 6、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价、数量、总价(揭示课题) 7、谁再来说说什么是单价。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相识了单价、数量、总价之后,请你视察一下表格中,每一行的单价、数 量、总价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和你的同桌沟通一下。 2、小结:单价×数量=总价(板书) 3、在国庆假 期的时候,不仅超市有促销活动,体育用品商店也有大减价的活动,酷爱运动的小胖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那他在购物的时候又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羽毛球1个7元,35元能买几个?谁来帮小胖解决,说说你的算式? (35÷7=5(个) 你为什么想到用除法做? (因为要求35里有几个7。) 这里的35,7,5分别表示什么? 谁来帮小胖解决其次个问题? 视察一下这两组算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总价÷单价=数量 4、小胖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小巧,小巧想知道一个篮球多少元? 小胖为了考考小巧,他是这么回答的?谁来帮小亚解决? (140÷2=70(元) 你为什么想到用除法? (2个篮球的单价是一 样的,也 就是把140平均分成2份。) 平均分成几份我们用除法算。 视察一下这两组算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总价÷数 量=单价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单价、数量、总价,通过我们的探究,我们发觉了这三者之间的三个数量关系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练习巩固 现在就让我们用新学的学问来练一练 请你们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这两题。 1、 说一说 1)橙汁每瓶4元,一箱10瓶共几元? 2)每箱橙汁40元,5箱共几元? 在第一题中,1箱10瓶的价格是总价。 在其次题中,1箱橙汁40元是单价,在不同的题目中,单价和数量是会变的,同学们肯定要看细致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购物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所学的学问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问题吧。 2、解决问题 1)、一块巧克力的售价为8元,买6块这样的巧克力须要多少钱? 2)、1千克苹果的售价为9元,45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这样的苹果? 3)、小巧用800元买了2台同样的英文电子词典,这种英文电子词典的单价是多少钱? 3、选择合适的条件。(手势表示结果) (1)一箱可乐45元,()可乐多少元? A、瓶 B、箱 (2)( ),买8条毛巾要多少元? A、每条毛巾10元 B、每箱毛巾300元 揭示:单价与数量要相对应。 4、学校购置了一批体育器材,了解到的信息如下: 羽毛球:30个,每个6元 跳绳:每根8元,共160元 乒乓球 :10个共20元 单价、数量、总价中,只要知道了其中2个量,我们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5、学习了今日的学问,在购物的时候还会带给我们不少的好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购物小帮手。 4元/杯 18元/组 买6杯怎么买? 促销:买3杯送1杯 买8杯怎么买? 5、小亚在超市里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可是不当心把发票弄脏,你能算出笔记本每本多少元吗? 物品名称 单价 数量 金额 笔记本 2本 钢笔 12元 2支 合计 60元 四、总结: 你今日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老师要擅长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亲自到超市购买一种所需的物品,并且了解这种商品的价钱,以及购买了多少和一共用的钱数。课上,把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搜集到的这些细息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解答。由于这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爱好极高,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 铺垫。 小学生具有剧烈的新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供应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洁地把数量关系告知学生,而 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驾驭学问,发展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学问、应用学问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细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学问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40元钱,购买水果。”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好。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育。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沟通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探讨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敬重学生的特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赐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细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验探究和发觉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爱好,获得了胜利的喜悦。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复习(1)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复习(1)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复习巩固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2、三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 3、乘加、减乘、除加等。 4、复习三角形的有关学问。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驾驭巧算方法;通过趣味图形题复习三角形有关学问。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爱国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计数。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探讨,相互帮助,复习巩固加碱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特点。 教学打算:小黑板、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2022年我们中国最终实现了几千年来的飞天幻想,我们的神州五号飞船载着我们中国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不久我国又将放射七号,将实现第一太空闲逛,同学们为我们的祖国感到傲慢吗? 今日小胖他们也来到了航天基地,打算登月。不过登月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必需克服很多困难。 二、小组合作,探讨复习 1、首先他们遇到的是一组什么样的题呢?视察一下? 不但要细致计算,更要找一找他们的规律? 820130= 830130= 840130= 850130= 你先算的是哪一题?他们的规律是什么? 180+320= 190+310= 200+300= 310+290= 先算哪一题简洁?你依据怎样的规律?要留意什么? 2、他们通过了一组题后,遇到了其次道难关,这些题须要用巧算来解决,行吗? 440+96+204= 先算什么? 750+165-165= 你怎么想的? 548-296-104= 你怎么算的? 808-799+91= 先算什么简洁? 通过巧算,能又快又精确地得到答案。自己试一试。 506+298+94= 先算什么? 112+429+71= 933+295-933= 686+391-486= 3、最终小胖他们来到了火箭底部,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 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同桌相互帮助一下。画好了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就是沿着一条直线两边完全一样。 4、小胖他们接着来到了火箭的中部,坐登月前的打算,解答出最终两道题就可以登月了。 4×9+5×9 7×3-5×3 =( )×9 =( )×3 =( ) =( ) 是几个几加几个几?几个几减几个几? 5、最终小胖他们登上了月球,把艳丽的五星红旗插上了月球上的环形山。起先探究月球上的奇妙。 49-6×7= 1×2×3= 7×8+5= 86-9×9= 2×3×4= 7×8+6= 73-8×9= 3×4×5= 6×9+6= 37-5×7= 4×5×6= 6×9+7= 29-3×8= 5×6×0= 5×7+5= 22-3×6= 5×7+6= 这些题应当用怎样的运算依次来计算? 沟通汇报答案。 其次座环形山上是些什么题?(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会遇到些什么问题?(进位和退位) 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退位?怎样进位?怎样退位? 试一试,板演沟通。 6、最终他们来到了最终一座环形山上,遇到了三角形的问题。 推断对不对,为什么? 锐角三角形有3个锐角。( ) 钝角三角形有3个钝角。( ) 直角三角形中没有锐角。( ) 小结:三角形中最少有( )个锐角。 动动小脑筋: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三、总结:今日我们复习了上学期的学问,你又有哪些新的发觉? 课后测试练习: 367124276 328289172 535296135 778219-289 18×6 8×53×8 547×7 6×5×2 竖式练习:763238= 1203678=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驾驭种树棵数与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用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身边到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敏捷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觉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很喜爱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华蜜拍手歌好吗?(齐唱:华蜜拍手歌) 师:假如感到华蜜你就拍拍手,双手创建了华蜜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奇妙,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细致视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觉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奇妙,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起先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识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常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特别大的危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事实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处。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日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生,都主动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假如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许多好玩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沙尘暴的图片、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自然、真实,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出示公告:为美化校内环境,现在面对全校学生征集植树方案,择优录用。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校内环 境设计师啊?请你们仔细看看方案设计要求。 【媒体】须要在一条路的一边种5棵丹桂树。你会怎么种,请设计植树方案。 (桔色学具代表道路,黄色小棒代表丹桂树) 学生活动:先独立 思索方案利用学具摆一摆。(利用目测的方法,做到两树之间的距离基本一样) 再4人小组合作探讨,汇报方案。(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我是两端都种。(学具演示,板书) (2)我是一端种、一端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3)我是两端都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二、共同探讨,感受新知 师:你们真棒,设计出了三种方案。那我们一起来 探讨第一种状况。 两端都种,棵数是5 ,道路被分成了几段(段数)? (棵数是5,段数是4) 师:棵数和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棵数比段数多一) 师:还可以怎么说 (段数比棵数少一) 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来表 示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段数=棵数-1 (棵数=段数+1) 师:段数多还是棵数多?棵数多(强调) 师:请同桌小组探讨一下,剩下的两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