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docx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商业的发展原始社会:产生以物易物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商周:初步发展西周“工商食官”官府垄断工商业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私商成为商人主体春秋战国:旺盛黄金、白银起先成为货币闻名都会出现隋唐:蓬勃发展(丝绸之路)宋元:新高峰期两宋:“交子”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清:出现新特点广泛运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出现地域性商帮二、城市的旺盛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结合课文其次部分内容,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有什么不同?宋朝以前宋朝市时间限时开闭打破限制地点县治设市,坊、市分开打破限制,分散城中管理受到官府干脆监管不受官府干脆监管城市功能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经济职能加强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A、汉唐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B、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明清工商业城市的兴起三、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的时间:战国时期2、提出的缘由:商业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心集权的思想发生了冲突。法家的抑商思想随法家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被付诸实践3、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收重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4、唐中期以后,政策松动。朝廷激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5、明清坚持重农抑商6、评价A、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B、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城镇发展特点: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靠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靠于政治中心而存在。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照实行坊市分开等。(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城镇发展特点: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干脆监视。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靠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谈一谈明清时期的城镇特点发生了什么改变?联系现实说说城镇化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加,工商业市镇兴起。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促进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静静发生改变。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一商业的发展(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2商朝:3周朝:4春秋战国:(二)发展和高峰1隋唐时期:表现:缘由:2宋代:表现:缘由:3元代:表现:缘由:4明清:表现:缘由:二城市的旺盛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周秦至唐朝:(2)宋代:2城市发展概况(1)汉唐时期:(2)唐宋时期:(3)明清时期:三“重农抑商”1商业地位:缘由:统治者对待商业的看法:2重农抑商政策(1)缘由:(2)推行过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中唐以来:明清时期:(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依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状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 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改变?导致这种改变的缘由是什么? 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 一选择题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缘由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D.社会性质的改变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B.对商人进行思想限制C.发展商品经济的须要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设置了特地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有了特地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都城长安商业活动旺盛A.B.C.D.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干脆监视D.江南经济的旺盛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美丽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旺盛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旺盛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战国时期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主动作用AB.C.D.8.商鞅主见“重农抑商”,黄宗羲主见“工商皆本”。二者的主见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9.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重征商税禁止一切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商人活动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ABCD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B.C.D.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材料二:有人说,观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篇 (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改变。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宝;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中学历史教材(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课题: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商业的发展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 (二)发展和高峰 1隋唐时期: 表现: 缘由: 2宋代: 表现: 缘由: 3元代: 表现: 缘由: 4明清: 表现: 缘由: 二城市的旺盛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周秦至唐朝: (2)宋代: 2城市发展概况 (1)汉唐时期: (2)唐宋时期: (3)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 1商业地位: 缘由: 统治者对待商业的看法: 2重农抑商政策 (1)缘由: (2)推行过程: 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中唐以来: 明清时期: (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依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状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改变?导致这种改变的缘由是什么? 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 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旺盛; (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旺盛); (4)组成:国内贸易、边疆贸易、对外贸易全面旺盛;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渐渐削减;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散懒散则百事费;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急躁暴则交易少; 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相处要诚恳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 一选择题 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缘由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D.社会性质的改变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B.对商人进行思想限制 C.发展商品经济的须要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 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设置了特地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有了特地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都城长安商业活动旺盛 A.B.C.D. 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干脆监视 D.江南经济的旺盛 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美丽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旺盛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旺盛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战国时期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主动作用 AB.C.D. 8.商鞅主见“重农抑商”,黄宗羲主见“工商皆本”。二者的主见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9.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重征商税禁止一切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商人活动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BCD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B.C.D.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有人说,观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宝;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中学历史教材 图4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改变。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C D B B C C 11. (1)城市:长安;朝代:唐朝。 (2)改变: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形成街市。 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 特点:反映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官府限制的减弱。 (3)新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不写“萌芽”两字只能得分一半)。 时间: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 缘由: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导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经验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旺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旺盛?货币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旺盛的缘由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看法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的出现及商人的由来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间或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于是产生了原始商业。 商人的由来 古代商族始祖契的六世孙王亥很会做生意,常常率领许多奴隶,贩运货物到远处去做买卖。以后,做买卖成了商族人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地位每况愈下,于是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跑买卖的人称作“商人”。 2、商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商代已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当时工匠和商贾都是贵族的奴仆,主要为奴隶主贵族服务,受官府的严密限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和商人极少。)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起先用为货币;形成很多闻名都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盛行,商业活动非常萧条,出现了实物交换的现象。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输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沟通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 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很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晋商、徽商等。 中国商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末期 以物易物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 战国 出现私商;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闻名都会 魏晋南北朝 商业萧条 隋唐宋元 商业贸易、国际贸易蓬勃发展 明清 呈现新特点 二、从贝壳到银元 新石器晚期到商周春秋战国秦朝到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中国货币的发展概况 时代 发展概况 意义 新石器夏 自然贝壳 出现原始商业 商周 骨贝、铜贝 出现职业商人 春秋战国 金银铜质的钱币 商贸旺盛,私商出现 秦汉隋唐 圆形方孔半两钱、 汉五铢钱、唐通宝 秦统一货币;通宝反映货币地位的确立 宋 铜、铁钱,纸币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 元 纸币为主币 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明清 银为主币,银圆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坊市与城镇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旺盛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城市的发展 朝代 城市的发展状况 唐以前 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受政府干脆管理与限制;市与民居分别 唐代 坊市制 宋代 突破了坊市制;做买卖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明清 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四、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1、丝绸之路 “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开拓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时称“凿空”。由此,贯穿欧亚大陆腹地的“丝绸之路”渐渐形成。 古代丝绸之路古楼兰遗址 2、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即起先向外输出,时间持续千余年,从而形成了“海上陶瓷之路”。一八五三年在南非卓湾捞出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元代德化的白釉瓷。这些瓷器现存放在大英博物馆。近年来,埃及、肯尼亚也出土了很多从中国福建输入的德化窑白瓷。海上丝绸之路路途 五、重农抑商 政策的改变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休戚相关。 学思之窗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发展的?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秦代接着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汉朝则用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限制工商业;唐中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推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明清以后,政府重又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严峻摧残,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然而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清(鸦片斗争)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别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