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docx
2022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估一估、量一量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2、师生测量。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探讨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1、试一试(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3)门的高是-米厘米。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终得出详细的数值。填写。2、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目的是培育学生估计的意识。3、估计调皮和机智狗分别有多高。让学生细致视察以后,再独立完成。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其次课时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终沟通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容是P19第三题。2、找一找,量一量。先小组里沟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3、P19第5题。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探讨出测量的方法。4、实践运用。(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三、课堂总结。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后延长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材简解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状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干脆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详细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驾驭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1、学问目标:使学生驾驭100以内数的依次;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比较实力。3、创新目标:培育学生探究规律的实力。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学问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阅历上升为数学相识。教学难点:驾驭比较大小的方法设计理念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学问动身,为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学问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设计思路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供应现实而好玩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视察比较和抽象概括实力的培育,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依次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纳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觉法,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支配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视察、思索、探讨、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协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加获得学问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2、刚才×小挚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1)将数按数位分类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老师课件展示(2)比大小多媒体显示: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老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3)练习并小结: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你发觉了什么?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老师讲解并描述故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漂亮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究竟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2、小松鼠、大白兔究竟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知你同桌的小挚友。3、全班沟通,激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挚友。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1、多媒体显示6368: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2、3题2、“想想做做”第4题(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3、“想想做做”第5题(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5、写数嬉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四、全课总结今日的数学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 篇3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相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支配。在相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相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常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相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阅历,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支配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相识单独支配。 1.把相识110各数的教学都支配成四个环节。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简单,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验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1) 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很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细致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ù)产生于数()。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寻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因为教学15各数,是先相识1,再依次相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3)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4) 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非常注意学生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旧支配了写数的练习。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相识。学生在相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分。“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学问回答实际问题。(2)全部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讨、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全部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分。(3)正确表述或推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状况: 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很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当讲方位。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日常生活中常常运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支配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须要。其次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肯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起先。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需具备的相识。从0起先,向右依次是1、2、3、4、5,按依次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依次写数的基础。(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说明其中0的详细含义。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相识和运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育符号化思想。(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常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渐渐驾驭。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2)例题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验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依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详细情境的支持,干脆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阅历,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依次进行思索,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基础学问的理解和驾驭。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驾驭数的排列依次。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学问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学问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学问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沟通,体会思索问题要全面。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相识。相识10的教学仍旧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相识。(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相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详细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4)分辨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左和右。(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究相差数问题所须要的学问。6.培育数感。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看法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详细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学问进行思索、说明和沟通。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学问有关,但不肯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育。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沟通信息三个方面培育数感。(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依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相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依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很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很多数,最大应填9。(3)用数沟通、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假如缺少数,沟通就不清晰,表达就不精确。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和区分不同组数据的总体状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相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实力。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出示一杯水,告知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倒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2、学生动手解决,并沟通解决的方法。3、六一节,老师带了很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1)组织沟通解决的方法。(2)小结:象这种状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干脆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出示情景图,告知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快乐队,穿黄色衣服的是快乐队。2、引导学生视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依据统计表估一估,快乐队和快乐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4、同桌合作,一人求快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快乐队平均身高,然后比较哪一队高?5、组织沟通计算的方法与结果。6、组织探讨: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觉?7、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三、实践应用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问题。2、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5题。四、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须要帮助的吗?2、师总结。小学数学教案 篇5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学问产生爱好的基础,假如每个老师都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趣感染学生,我认为这比任何一种激发学生爱好的方法都有效,因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吸引。老师到处为学生着想,照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性,要用真情去发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天以亲切的面孔面对每个孩子,要认可每个学生,不依据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好坏喜优厌差,对学困生要多些关爱,教学中留意多为他们创建胜利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检测都要依据他们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刚好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念。做错了,也不指责,耐性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心情,激励他们奋勉向上。只有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敬重每一位学生,关切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他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建立起和谐、民主、同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爱上数学课。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从儿童已有的阅历和爱好动身,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主动主动地学习。新教材许多内容的呈现都留意体现儿童已有的阅历和爱好,供应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课中,一位老师先用切合实际的语言引起学生的爱好:同学们,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庆祝会,各班都会把教室布置得很美丽实行大联欢。大家看,这是一(5)班的教室,这个教室布置得有什么规律呢?老师边说边把教学立体图挂在黑板上,经过短短暂间的视察,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这个说:灯笼是按蓝、紫的依次排列的。那个说:花是红、绿依次排列的。小旗是黄、红依次排列的。片刻,教室布置的规律找了个清清晰楚。课本上的练习一般是圆形片、三角形片、方形片交替出现,而有位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很有创意,结合儿童的特点让学生拍手、摆头来找规律。又设计了学两声猫叫、学一声狗叫,让学生在活动中找规律。这样的活动很实在也很好玩味,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学问,体验到趣味数学的魅力。三、提倡合作沟通,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习者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给学生供应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沟通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数学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与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学问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胜利,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加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沟通,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倾听别人的看法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同等参加的机会,也有利于照看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胜利的阅历。四、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阅历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要始终拓展学生相识数学、发觉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阅历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相互之间还比较生疏,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需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学习的数数的学问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这位老师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知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就仔细视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学问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2、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驾驭测量方法,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3、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发展视察实力、操作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m的含义,建立1m的实际长度观念教具打算:实物展示台、米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1)学生看图,第55页情境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2)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同学们有方法吗?(3)操作: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你有什么感觉?(4)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书55页。2、老师介绍米尺。(1)相识米尺,1米的长度。(2)小结:量 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3、相识米尺,建立1米的观念(1)小组活动视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长?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2)反馈:你知道了什么?(3)用手指比划一下,1m大约有多长?(4)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 ?(5)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二、 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1、学习例1 。小挚友还记得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方法吗?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把结果填在书上。(1)小组活动(2)全班沟通。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课堂小结三、课堂活动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1)小组活动(2)反馈2、找一找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2)独立活动。(2)小组 活动(3)反馈四、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2培育学生推理实力教学重点驾驭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二、学习新课(一)老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日我们接着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日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把最终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2学生沟通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B250400650,65070720C254772,250470720(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赐予激励(二)教学例2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2小组探讨: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540370170A540300240,24070170B540340200,20030170C54070470,470300170D543717,540370170老师确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4练习(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三)教学例31出示例3、口算 :(1) 17万8万_万由学生自己说思路(2)27万19万_万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3)27万4万_万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4)35万28万_万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2练习(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34万18万 23万18万250万750万 50万27万(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三、课堂练习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5020042037025430580一60200310450254806302口算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问? 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纳的方法)五、课后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32060 350460 33080250490 27028 760450520480 670500 4002602口算下面各题170320 10051 6302785040 650180 8604724056 520360 910180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内容:观赏与设计 第272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与设计图案 ,使学生进一步熟识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2、观赏漂亮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教学重点:通过观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识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教学难点:观赏漂亮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教学打算: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学问,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生自由汇报。二、观赏图案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观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肯定能设计出漂亮的图案。板书课题:观赏与设计2、图案观赏。 出示课件,学生观赏图案。3、说一说。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小组探讨,再进行沟通。4、想一想。出示课件。细致视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沟通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接着画下去。设计图案图案前,让学生说说要留意哪些?三、设计图案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 2、沟通并观赏。说一说好在哪里?3、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互评。四、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 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学问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常留意视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观赏与设计轴对称与平移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小学数学教案 篇9教材简析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用加和减(一)、(二)中学习的口算解决假日活动中的详细问题。因此,娴熟驾驭100以内加减法是学习本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是对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与巩固,并且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培育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教材在场景图中支配了表演文艺节目、拍照、浇树、拾废电池等内容。每幅图都创设了生动好玩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前三幅依据图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对话以及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之后,还可尝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在拾废电池这项活动中,教材只给了三名学生拾的节数,把问题留给学生提。可见,假日小队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教材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假日小队活动提出能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洁应用,感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2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增加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索。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阅历,学习与他人合作沟通,积累主动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谈话: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爱吗?你参与了哪些活动?学生谈体会,老师赞许并激励学生多参与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欢乐。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兴奋吗?出示课题假日小队。评:通过创设学生熟识的活动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开心心情和学习的热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很好玩,从而使学生主动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整体感知。提问:视察假日小队的场景图,你看到春蕾小学的同学在假日里开展了哪些活动?在学生回答后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浇树、收集废电池。2表演节目。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一)。提问:细致视察这幅图,你发觉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这些问题,再分组解决。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沟通。表扬:同学们擅长思索、乐于合作,顺当解决了问题,真棒!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二)以及部分文字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并让学生体会这是第19个节目就是连同这个节目在内共演了19个。提问:你能依据这句话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回答?(分组学习,再集体沟通。)表扬:同学们大胆思索,想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得。3拍照。出示拍照情境图以及文字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挚友没有照。提问:依据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接着出示问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提问: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须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图中找到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索,分组沟通,汇报沟通状况。表扬:同学们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是聪慧的孩子4浇树。出示浇树场景图,再相应出示对话和问题: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提问: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索,在小组里沟通想法,再集体沟通。5收集废电池。出示收集废电池情境图以及三个女孩的对话。让学生给这三个女孩分别取名字。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会解答吗?先想一想,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汇报沟通的状况。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是才智小博士。只要我们擅长视察和思索,会发觉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呢评:这一环节注意让学生依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适时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点燃了学生才智的火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胜利与快乐。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假日小队的活动,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问题?每个小组发一张活动统计表:参与跳绳竞赛的有12人参与迎面接力的有31人参与拔河竞赛的有20人学生A收集了27张图片学生B收集了9张图片学生C收集了30张图片学生分组学习,依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答也正确,评出冠军组。谈话:想一想,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能提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