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六讲 质量与密度课件3(可编辑.ppt
-
资源ID:62994104
资源大小:8.14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六讲 质量与密度课件3(可编辑.ppt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六讲 质量与密度课件3【例1】(2016镇江)在中考实验考查中,小红抽到的试题是“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她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应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处,若此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天平平衡时砝码使用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g。【点拨】明确天平的使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零刻度线右64.4【方法归纳】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夹砝码需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例2】(2016南充)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 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 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 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_g,石块的密度为_ g/cm3。(水1.0103 kg/m3)【点拨】已知放入石块后的总质量和取出石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石块的质量;已知瓶子和水的总质量和取出石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m/求出石块的体积,再根据公式m/V 求出石块的密度。【答案】303【方法归纳】统一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当质量m的单位是g,体积V的单位是cm3,密度的单位是g/cm3;当质量m的单位是kg,体积V的单位是m3,则密度的单位是kg/m3。【例3】(2015黄冈)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方法归纳】密度是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它固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在状态、温度不变时,密度不变。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但密度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实验一测量固体的密度命题点1天平的使用和读数;2量筒的使用和读数;3密度的计算:会使用密度计算公式;4误差分析: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沾有液体,否则会使测得的质量_;测量体积时,被测物体要浸没在液体中,若未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_;5注意:实验时,先测固体_,再测_。偏大 体积偏小 质量【例1】(2016南京)小明测量土豆块的密度,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土豆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土豆块的质量为_ g。他用量筒测量土豆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这块土豆的密度为_ g/cm3.将土豆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土豆的密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块土豆的密度。【点拨】弄清标尺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土豆的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m/V 求出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答案】22.81.14等于【方法归纳】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必须先测量固体的质量,然后测量固体的体积,若先测体积,这样就会因为物体表面有液体残留,造成所测质量偏大,所测密度偏大。(1)小明测量土豆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2)如果先测出水和土豆的总体积,再取出土豆,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算出土豆的体积后,求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 _。m/V小实验二测量液体的密度命题点1天平的使用和读数;2量筒的使用和读数;3密度的计算:会使用密度计算公式;4注意:实验时,要先测液体和容器的_,将适量液体倒入量筒后再测_和容器的质量,然后测倒入量筒中的_。总质量剩余液体液体体积【例2】(2016广安)如图所示,这是小强同学设计的测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及操作示意图。A测出空杯子的质量为m1(如图A);B将一袋牛奶倒一部分在空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如图B);C将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V(如图C);D计算出牛奶的密度。(1)小强测得牛奶的质量m_g;(2)请你帮小强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_kg/m3;(3)其实小强设计的实验步骤有明显的瑕疵,由于往量筒中倒牛奶时不可能倒尽,因此按他设计的步骤测出的牛奶密度值将_(填“偏大”或“偏小”);(4)细心而聪明的你一定已经发现,只要调整一下操作顺序就可以避免这一瑕疵,说说你调整后的操作顺序_(请重新排列ABCD的顺序)。【点拨】烧杯的质量、烧杯与牛奶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即为牛奶的质量;读出量筒内牛奶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m/V 计算牛奶的密度。在将牛奶从烧杯中倒入量筒时,烧杯壁易粘液体,会使测量的牛奶的体积偏小,根据m/V 分析对实验的影响。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倒牛奶时烧杯壁上会有残留,调整时要从这一角度考虑进行改进。【答案】(1)75(2)1.25103(3)偏大(4)BCAD【方法归纳】明确本实验中附着在烧杯内壁上的牛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改进的突破点,也是这一实验中最容易产生误差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分析并能利用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小误差的产生。(5)该实验的原理是_;(6)小欣在实验时发现量筒刻度不清,于是利用烧杯、水、天平也测出了牛奶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密度表达式。用天平称出_的质量m3;往烧杯里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4;倒去烧杯中的水,_,称出总质量m5;m/V空烧杯往烧杯中倒满牛奶(7)牛奶的密度牛奶_(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