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docx
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 第1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B、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可以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C、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D、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可以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答案:A,B,D解析:见教材P127。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大气污染源调查,可用()确定。A.物料衡算 B.类比调查 C.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D.设计资料答案:C解析: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级别调整的幅度( )。A、向下不应超过二级 B、上下不应超过一级C、向上不应超过二级 D、可大于二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级别调整的幅度。其他环境要素 (地面水、生态、声等)同样适用。对于一个整体的长方形面声源(ba)其中心轴线上的几何发散衰减Adiv心可依据预测点距面声源中心的距离进行计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答案:A,B,C解析:ABC解析:作为一个整体的长方形面声源(6a),中心轴线上的几何发散声衰减可近似如下:预测点和面声源中心距离ra/时,Adiv=0;当a/rb/时,类似线声源衰减,Adiv101g(r/r0);当rb/时,类似点声源,Adiv201g(r/r0)由此可知,该题正确选项为ABC。海岸工程项目环评中,潮间带生物调查的主要内容有()。A:潮间带类型B:生物种类与群落结构C:主要物种生物量D:海区水动力学特征答案:B,C解析:潮间带生物调查指标包括:种类组成与分布:鉴定潮间带生物种和类属。生物量和密度及其分布:包括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群落:群落类型和结构,按潮区分布调查。底质:相应群落的底质类型(砂、岩、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声环境,下列措施中,属于公路项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 )A.设置声屏障B.调整公路等级C.改善路面材料D.邻路建筑物使用功能虹答案:A,C,D解析: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 第2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取消或注销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价资质的情形有 ( )。A.法人资格终止的B.涂改资质证书的C.资质证书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D.超越评价资质等级、评价范围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答案: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环评机构的处罚规定。AC两项属于注销情形,BD 两项属于取消情形。经现场踏勘,拟建项目厂址附近分布有5口地下水井,其中承压水井3口,潜水井2口。利用这些井位进行相应的水文、水质监测,可以确定()。A.地下水质现状B.潜水水位C.潜水流向D.承压含水层与潜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答案:A,B解析:由于潜水井只有2口,无法确定潜水流向,排除C项;仅有水位也无法确定承压含水层与潜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还必须通过对隔水层岩性的分析,是否是弱透水层,排除D项。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应调查其()。A:规模B:地理位置C:所属管辖行政区D: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答案:A,B,D解析:调查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等,附图、列表予以说明,并注明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A:不得拆除B:不得闲置C: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D:不得擅自拆除答案:C解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 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規划( ),征求公众对环境影 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A.报送审批后 B.报送审批前C.正式批准前 D.报送审批过程中答案:B解析:,本题实际考察专项規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众参与时间。答案 很明显。适宜进行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的方法是()。A:地下水量均衡法B:地下水流解析法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D:地下水数值模型答案:A解析: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 第3辑2022-77、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关于医疗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选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交通干道B.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大中型河流C.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居(村)民居住区D.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与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有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答案:B解析:采用两点法实测确定COD 的一阶降解吸收k,比较理想的条件包括( ) 。A 洞断面向无排放源B 两断面间河段断面较均匀C 实测期间内河流流量稳定D 两断面之间有支流汇入答案:A,B,C解析:2022-1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有关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B、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C、重点排污单位应将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D、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维护自动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答案:A,B,C解析:第八题某市拟对位于城区东南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区域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A河由西经市区流向东南,厂址位于A河左岸,距河道700m。厂址西南200m处有甲村,南240m处有乙村,东北900m处有丙村。按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区东南部规划建设工业区,甲村和乙村搬迁至丙村东侧与其合并。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A河市区下游河段水体功能为类。现有工程污水处理能力为4*104t/d,采用A2O处理和液氯消毒工艺,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22)二级标准后排入A河。采用浓缩水工艺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80%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扩建工程用地为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预留地,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104t/d,采用“A2O改良+混凝沉淀+滤池”处理和液氯消毒;新增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经现排污口排入A河;扩建加氯加药间,液氯贮存量为6t;新建1座甲醇投加间用于生物脱氮,甲醇贮存量为15t。拟对现有工程污泥处理系统,恶臭治理系统进行改造:新建1座污泥处置中心,采用生物干化/好氧发酵工艺,将全厂污泥含水率降至40%;全厂构筑物采用加盖封闭集气除臭方式,设置3处离子除臭间处理污水区、污泥区和污泥处置中心恶臭气体,净化达标后的废气由3个15m高排气筒排放。环评单位拟定的综合评价结论为:该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总体规划;经采取“以新带老”污染治理措施后,各种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工程不涉及重大危险源;环境改善效益明显;该工程建设环境可行。(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22)规定的液氯和甲醇的临界量分别为5t和500t。)1判断工程设计的“以新带老”方案是否全面,说明理由。2识别本项目重大危险源,说明理由。3为分析工程对A河的环境影响,需调查哪些方面的相关资料?4指出综合评价结论存在的错误,说明理由。答案:解析:1判断工程设计的“以新带老”方案是否全面,说明理由。答:(1)工程设计的“以新带老”方案不全面。(2)理由:现有工程污水排人A河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不符合要求,改扩建工程应将现有工程污水治理纳入“以新带老”方案,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识别本项目重大危险源,说明理由。答:(1)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是1座6t的液氯加药间。(2)理由:氯加药间存储的液氯为6t,超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对毒性物质氯的规定的临界量5t,因此,液氯加药间为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3为分析工程对A河的环境影响,需调查哪些方面的相关资料?答:为分析工程对A河的环境影响,需要调查的资料包括:(1)现有处理厂各种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2)扩建工程的各种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3)现有工程改造后削减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4)当地A河的水环境容量;(5)通过“三本账”计算出改扩建后的各种污染物的排量与环境容量对比评价。4指出综合评价结论存在的错误,说明理由。答:综合评价结论存在的错误及其理由具体如下:(1)错误之处:经“以新带老”污染治理措施后,各种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的结论错误。理由: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没有“以新带老”措施,排放不达标。(2)错误之处:环境效益改善明显。理由:基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没有“以新带老”措施,排放不达标,扩建工程新增污水,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即环境效益没有改善,按现有方案,A河的水质反而会更加恶化。(3)错误之处:工程不涉及重大危险源。理由:工程涉及重大危险源为1座6t的氯加药间,氯加药间存储的液氯为6t,超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临界量5t。(4)错误之处:各种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理由:本项目有三根1 5米高排气筒,涉嫌分摊排放,应合并为一根排气筒监测。2022-1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 )。A新建排污口B新建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C扩建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D新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答案:D解析: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中远期( 2022-202 0 年)目标是()A 研究构建生态脆弱区产业准入机制, 全面限制有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产业扩张, 防止因人为过度干扰所产生新的生态退化B 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趋势己得到基本遏止,人地矛盾得到有效缓减,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健康、稳定发展状态C 到2022 年, 生态脆弱区40% 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退化生态系统己得到基本恢复D 明确生态脆弱区空间分布、重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和压力, 初步建立起有利于生态脆弱区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E 生态产业示范区在生态脆弱区全面开展答案:B,C解析:ADE 是近期( 2022-2022 年)目标。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 第4辑河流水质采样断面的布设位置位于()。A:调查范围两端、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及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B: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处C: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D:水质预测点附近E: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1km处答案:A,B,C,D解析:河流水质采样断面的布设位置应位于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禁止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制革项目B.对环境质量现状超标的地区,依法不予审批该地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C.对未达到环境质量目标考核要求的地区,依法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排放污染物的项目环评文件D.对于现有同类型项目环境污染严重,致使环境容量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在现有问题整改到位前,依法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建同类行业的项目环评文件答案:A,B,C解析: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分为()。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B:环境影响预测评价C: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E: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答案:A,B,C,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并下达实施。B.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C.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D.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答案:B,C,D解析:(2022年)某声源和敏感点之间拟设置声屏障,其菲涅尔数N为4.85,该声屏障可降低敏感点处声压级为( )。A.20dB B.10 dB C.6.8 dB D.4.7 dB答案:A解析:2022版教材P324,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入场要求,禁止填埋的是( )。A. 含水率小于 75% 的废物 B. 含铜、铬的固体废物C. 医疗废物 D. 含氧化物的固体废物答案:C解析:据危险废物填坦污染控制标准) ( GB 18598-2022 )中的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入场要求,医疗废物和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禁止填埋。"导则"和"技术方法"参考教材中都没有列出此内容,但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22 )原文能找到。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 第5辑下列方法中,利用密度差异去除废水中精染物的有( ).A 隔油B 过滤C 气浮D 反渗透法答案:A,C解析: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按照()、突出饮用水安全的原则确定。A.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B.水土平衡C.一水多用D.补采平衡答案:A解析: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突出饮用水安全的原则确定。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 A.半自动式采样泵 B.自动式采样泵 C.手动式采样泵 D.人工采样答案:B解析: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自动式采样泵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 )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A.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B.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C.城市人民政府 D.行业主管部门答案:A解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有()。A:合理布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B:建设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态功能保护区C:形成较完善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体系D:建立较完备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答案:A,B,C,D解析:读者在关注大纲要求的相关内容时,可全文浏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以增加理解,强化记忆。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的相关因素包括()。 A.拟建项目的“活动”特征 B.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 C.拟建项目的“活动”强度 D.各项环境要素指标本底值答案:A,B,C解析:按照拟建项目的“活动”对环境要素的作用属性,环境影响可以划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等。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与拟建项目的“活动”特征、强度以及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有关。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 第6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为一级评价,拟将污染物排入湖泊,下列关于该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说法正确的是()。A. 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 5 km的扇形区域B. 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 3 km的扇形区域C. 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 2 km的扇形区域D. 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 1 km的扇形区域答案:A解析:5.3.2.1 一级、二级及三级 A,其评价范围应符合以下要求:a) 应根据主要污染物迁移转化状况,至少需覆盖建设项目污染影响所及水域;b) 受纳水体为河流时,应满足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消减断面等关心断面的要求;c) 受纳水体为湖泊、水库时,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5km的扇形区域;二级评价,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3km的扇形区域;三级 A 评价,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1km的扇形区域;d) 受纳水体为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时,评价范围按照 GB/T19485 执行;e) 影响范围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评价范围至少应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到影响的水域;f) 同一建设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废水排放口,或排入不同地表水体时,按各排放口及所排入地表水体分别确定评价范围;有叠加影响的,叠加影响水域应作为重点评价范围。(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达标,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内容有( )A.技术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C.达标排放的可靠性D.满足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答案:A,B,C,D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7.1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项目污染源 E 方位 2.2km 处为自然保护区实验, 所在地常年、夏季、冬季的主导风向分别为 N、 S、NW,拟在 1 月份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至少在项目约 N、W、S、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S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B.至少在项目约 N、W、S、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N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C.至少在项目约 NW、SW、SE、N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SE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D.至少在项目约 NW、SW、SE、N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NW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7.3.3.2.2 二级评价项目, 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O. ,至少在约O. 、90. 、180. 、270. 方向上各设直1 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某拟建工程的声源为固定声源,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现有一固定声源,敏感点分布如下图。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优先布置在()。A:1#敏感点B:2#敏感点C:3#敏感点D:4#敏感点答案:A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由于1#敏感点处于现有固定声源与拟建项目固定声源之间,故优先布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信息的主动公开的内容包括( )。A. 受理情况公开 B. 拟作出审批意见公开C. 简本公开 D. 做出审批决定公开答案:A,B,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的原则实施。A无害化优先B资源化优先C再利用优先D减量化优先答案:D解析: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历年真题解析7辑 第7辑下列区域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所指的环境敏感区的有( ) 。A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B .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C 封闭及半封闭海域D 重要水生生物的越冬场E 重要水生生物的泪游通道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B、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C、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D、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的危险废物答案:D解析:D项正确说法:固废防治法第五十八条,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通常水土流失方程式A=A=R·K·L·S·C·P中,P表示()。 A.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 B.土壤可蚀性因子,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及渗透性确定 C.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和耕作期相关 D.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主要有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答案:D解析:水土流失方程式中A表示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t/(hm2.a);R表示降雨侵蚀力因子,R=EI30(一次降雨总动能×最大30min雨强);K表示土壤可蚀性因子,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及渗透性确定;L表示坡长因子;S表示坡度因子;C表示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和耕作期相关;P表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主要有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22),地面水控制单元的划定因素不包括()A.水体B.汇水范围C.生态流量D.控制断面答案:C解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适用条件包括()。A:大湖B:小湖C:持久性污染物D:非持久性污染物答案:B,D解析:受非持久性污染物影响,小湖(库)一、二、三级评价均可采用湖泊完全混合模式。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 ( )以上。A. 96% B. 90% C. 99% D. 95%答案:C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