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63006826
资源大小:13.8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设计.docx
2021年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设计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生活中,不同的车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阅历,让学生思索“把橡皮筋拉伸后,会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探究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其次个活动作打算。其次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探讨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事实上,也是探讨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其次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研讨,学生会相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供应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觉,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识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比如放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复原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复原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相识橡皮筋做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探讨车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3.当物体形态变更时会产生一个要复原原来形态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科学看法目标 1.发展进一步探讨运动和力的爱好。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说明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2.变更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学生:每组试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学生活动手册。 老师:学生试验材料1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打算:橡皮筋、小车 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觉。 (预设:橡皮筋有弹性,橡皮筋会被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回来,变回原来样子。) 2.是的,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态很简单变更,在形态变更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复原原来形态的力,这个力叫弹力。3.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吗? 揭示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二、探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预料26分钟) 活动一: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材料打算:橡皮筋、小车 1.学生探讨组装方法。(若学生想不出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出示一个装有发条的玩具) 2.橡皮筋应当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重点强调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尾车身上,一端要绕在前轮车轴上) 3.出示2组动图,老师介绍两种方向的橡皮筋缠绕方法。4.学生分组活动,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5.你胜利让小车动起来了吗?橡皮筋两种方向缠绕下,小车运动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当采纳第一种方法,橡皮筋从车轴上方勾在车轴上,向后转动车轮。活动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材料打算:橡皮筋、小车、皮尺、微视频、学生活动手册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什么状况下,小车会行驶的远一点? (预设:橡皮筋多绕几圈) 2.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试验来验证一下。3.学生思索探讨下列问题,师生共同归纳试验方法。问题:橡皮筋缠绕时,怎样算一圈? 问题:如何测量小车行驶距离? 问题: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 问题:每组试验测几次为宜?如何取平均值? 4.通过刚才的探讨,信任大家已经对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有所了解了,老师这还有一段完整的试验方法介绍视频,让我们通过这段视频在做一次梳理。(播放微视频) 5.学生分组活动,10分钟。三、研讨: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预料7分钟) 材料打算:班级记录单 1.汇报数据,说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设达成共识: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2.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一样吗? (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3.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 4.现在你能说明为什么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预设:在肯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四、拓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预料4分钟) 材料打算:橡皮筋、钩码 1.出示橡皮筋和钩码,假如老师将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现象?(预设:橡皮筋会被拉长) 2.老师演示将一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随即提问:将一个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橡皮筋会被拉长这么多,哪假如再挂一个钩码,你觉得橡皮筋会被拉长到什么程度?(预设:拉长一倍) 3.老师演示在橡皮筋上分别挂两个、三个、四个钩码的现象,随即提问:假如始终往橡皮筋上加钩码会如何?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弹 力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产生的弹力越大 作用的时间越长 本节课的活动记录单与第一课的活动记录单极为相像,所以学生在活动记录过程中问题应当不大,但老师还需稍作强调平均距离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试着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1.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态简单变更,在形态变更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复原原来形态的力,这个力叫( )。 A弹性 B弹力 C.反弾力 2.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试验时,在一种缠绕圈数下应当做几次试验比较科学? ( )。A.1次 B.2次 C.3次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