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道外损害分析-轮状病毒疫苗要不要打.docx
40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道外损害分析|轮状病毒疫苗要不要打 R725.1A1005-2720(2010)05 - 44 - 01 肠疾病;轮状病毒;病毒血症 人轮状病毒是双链RNA病毒,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大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少许,或脂肪球(+),大便细菌培育均阴性。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秋冬季节,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近年来发觉,RV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引起肠道外损害,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对本院40例确诊为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RV肠炎患儿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个月至5岁,其中36个月8例,712个月17例,12岁13例,35岁2例。入院病程平均3d。 1.2 临床表现 1.2.1 一般表现及消化系统表现发热29例(72.5%),体温3839 ,最高达40;24例在腹泻前或腹泻同时出现呕吐。腹泻次数每日20次3例。32例合并脱水,大部分为轻到中度脱水,2例合并重度脱水。 1.2.2 呼吸系统表现占32例(80%),其中20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其中腹泻前1d出现急性喉炎1例,腹泻后12d出现支气管炎7例,腹泻后1 d出现毛细支气管炎3例,腹泻后23d出现肺炎1例,全部上述病例大便RV Ag均呈阳性,并解除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病毒感染。 1.2.3 循环系统表现占28例(70%),其中心音低钝9例,窦性心动过速10例,T波变更2例,室性早搏1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肌酶谱异样21例(52.5%)。 1.2.4 神经系统表现抽搐2例(5%),其中1例为无热惊厥,抽搐均发生在腹泻起先3 d之内,抽搐13次,持续一般35 min,均为全身大发作,抽搐后全身状况可,无神志异样,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 试验室检查(1)大便检查:大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少许,或脂肪球(+),大便细菌培育均阴性,大便PCR检测轮状病毒阳性。(2)心肌酶谱检查异样21例。(3)肝功能检查异样23例。(4)X射线胸片检查异样6例。(5)心电图检查异样13例。(6)脑脊液检查抽搐患儿2例,均正常。 2 讨 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致病原,因轮状病毒可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途径引起传播或流行,且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特殊明显,并可引起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本组资料中RV感染致肠道外损害表现多样性,几乎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与系统。推想可能与RV病毒血症、患儿肠黏膜屏障破坏,整体免疫功能低下及RV抗原变异等因素有关。RV感染的肠道外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程度不一,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均可发生,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其临床经过61.5%先出现上感症状,12 d后才出现腹泻等胃肠道表现。国内周弘等1在并发呼吸道感染的腹泻患儿咽分泌物与粪便标本可同时检出RV,推想RV先感染呼吸道经吞咽动作使RV进入消化道,或通过病毒血症血行播散致肠道感染。本组资料RV致循环系统损害占70%,这与文献2报道轮状病毒感染心肌损害发生率高达50%70%相像。主要表现为心肌酶增高,尤其肌酸肌酶同工酶增高和心电图变更。 RV肠炎的肝功能受损也不能忽视,保肝治疗要引起临床重视,其对肝功能损害机制可能是血源性感染或者胆道逆行性感染。本组2例抽搐,推想RV感染可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如张传仓等3认为一般患儿在局部和全身惊厥的前几日,有RV腹泻的症状,无热为其特征。脑脊液、血生化无异样,细菌培育阴性,不易检出RV,但大便中RV阳性。RV所致的脑炎,良性惊厥一般无需特别治疗,预后较好,无明显后遗症。RV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病机制及病理变更目前仍未明白,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1 周弘,吕进泉.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好用儿科杂志,2000,15(2):112-113. 2 张乾忠,马沛然,王,等.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好用儿科杂志,2003,18(10):577-579. 3 张传仓,李宁.轮状病毒的病毒血症及肠道外损害J.中国好用儿科杂志,2002,17(12):75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