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人教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 第一课时:找规律 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揣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觉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育学生的视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实力。3、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视察、揣测等活动去发觉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教学打算:给每对同桌学生供应3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视察引入:1、视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美丽,你能发觉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a、每行有几种瓷砖?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依次是怎样的?(1)学生沟通(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觉规律: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找寻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找寻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找寻规律2、把同学们发觉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肯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识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使学问的发觉过程融于丰富、好玩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三、动手实践,创建规律:1、假如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漂亮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2、展示:、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索,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当是,与第一个图一样。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b、看书第115页,你发觉了什么?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驾驭了什么规律?五、提高练习:出示小黑板: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3、1234、4123、3412、 其次课时:图形的改变规律 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初步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觉和理解图形的改变规律教学打算:图片若干、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14710(2)46810(3)今日我们来学习“图形的改变规律”(揭示课题)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驾驭的学问把第2题最终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3、出示小黑板: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其次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4、问:你们从图中发觉了什么?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1、画一画、请同学们小组探讨,仔细审题,明确解题要求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3、让学生小组沟通探讨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其次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5、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沟通自己是怎样想的。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当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驾驭了哪些规律?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52 第三课时:图形和数列的改变规律 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觉、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驾驭找规律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操作和推理实力。2、培育学生的推理实力,并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改变规律,发觉相应的数字改变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改变规律的相识过渡到数字改变规律的相识上来。教学打算: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引出课题:1、出示情境挂图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日就接着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2a、细致视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觉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c、谁来告知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2)我们依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11+()=(),确定是11+5=162、你可以仿按例2的规律自己创建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3、展示你创建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觉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终再设计活动,创建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三、深化探究,应用规律:1、四人小组探讨,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隐私规律吗?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知大家应当填几?为什么?3、出示巩固练习题(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1、2、3、5、8、13、21、()、55(2)96、()、24、12、6、3设计意图: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思索。四、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8页47题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学问和数位的学问。2、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索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探讨,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动脑,细致思索,仔细倾听。五、课堂小结: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5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相识;视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支配相应内容的复习。总复习的编排留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相识。同时留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娴熟程度的作用。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巩固,计算实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巩固,计算实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单元课时支配: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2、105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娴熟驾驭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详细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实力。教学过程:一、基础学问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留意什么?2、学生小组内沟通。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计算方法。二、发展练习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老师多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赐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育他们学习的自信念。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575754+6-3-3+25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确定。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敏捷运用学过的学问,在体验学习胜利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育学习的自信念。三、实际应用1、完成107页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沟通。2、小挚友跳绳: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实际应用的实力。 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初步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 其次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2、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娴熟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学生会依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实力。教学重点、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依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学问1、同桌相互背乘法口诀。2、沟通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娴熟吗?还存在什么问题?3、老师抽查。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依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三五()六九()()四十二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计算方法。二、发展练习。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2、沟通反馈。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敏捷运用学过的学问,在体验学习胜利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育学习的自信念。三、实际应用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先在小组内轮番提出问题并解决。全班沟通反馈。(老师多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安排。(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安排。(3)、全班沟通。激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实际应用的实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实力。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对单元学问的复习与梳理,学生对表内乘法的口诀更加娴熟了,计算速度有明显提高,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3、106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生进一步娴熟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相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沟通的实力。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沟通的实力。教学打算:图,尺子等。教学过程:一、米和厘米的复习1、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学问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沟通,回答。2、表象与进率(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老师主动评价学生的方法。(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老师板书:1米=100厘米3、估计与测量(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老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刚好发觉出现的错误。(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状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二、复习角与直角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2)、学生小组沟通。(3)、汇报发觉的角。2、直角(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推断的呢?学生汇报并演示推断直角的方法。(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板书。(3)、请你画一个角。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4)、出示第6题梯形图。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学生视察思索回答。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5)、组织全班沟通订正。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相识。三、综合练习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老师巡察,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刚好个别指导。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3、随堂练习。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视察物体”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3、104、109页。教学目标: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视察到的物体的形态是不同的。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4、培育学生从小擅长视察,细致思索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物体的形态的区分。2、进一步培育学生精确分辨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视察到的物体的形态。教学过程:一、视察物体的复习1、回顾视察物体学问(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视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学生独立思索,小组探讨,汇报结果。2、说一说(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状况。学生小组活动,组内沟通,说一说评一评。3、完成103页第7题。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沟通、订正。设计意图:借助小汽车和图片全面回顾所学的视察物体的学问。通过小组沟通、互评,培育学生讲解的技能和倾听的习惯。二、复习对称图形1、回顾反思什么是对称图形?学生回顾反思,回忆,沟通,全班补充,形成较精确的表达。2、画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老师巡察。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沟通、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驾驭。三、拓展练习1、老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2、随堂练习。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统计”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4、108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依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相识。2、能依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视察探讨(1)、老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细致视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觉?(2)、学生视察探讨,思索,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细致视察统计图,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发觉。(3)、组织全班汇报沟通,梳理统计图信息。2、回答问题依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爱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索回答问题。3、提问与解答(1)、依据统计图上供应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2)、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探讨,在互动中共享、互补。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老师留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纳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2、随堂练习。3、补充练习。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九 数学广角-推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洁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学问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洁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试验、揣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洁的推理过程和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洁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接着让学生通过操作、视察、试验、揣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洁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学问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状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供应猜想、活动沟通的机会,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视察、揣测等活动去发觉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索和探讨沟通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爱好的环节,敏捷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通过一系列的揣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实力。 问题解决:经验视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究简洁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觉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看法: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建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依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推断出结论,感受简洁的推理过程。 2运用解除、揣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支配: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编辑举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其次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其次单元备课教案 其次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驾驭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实力点:培育学生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化。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驾驭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二年级同学来参观博物馆啦!出示图。每个班级都由2名老师带队。四个班级的中队长都站在本班队伍的最前面,打着自己班级的班牌: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同学们站得整整齐齐,正等待尽管呢细致视察,画面里蕴涵着好多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出示并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二(1)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汇报:(1)理解题意并列式。求总数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2)用口算。先把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数再与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3)摆小棒计算。3捆=30根5根+2根=7根7根+30根=37根所以35+2=37(4)用竖式计算先从个位加起,5+2=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上的3干脆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2、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须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1)理解题意并列示:35+32=(2)口算。30+30=60,5+2=7,60+7=67,所以35+32=67。(3)借助摆小棒计算。(4)用竖式计算。先从个位加起,5+2=7,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算十位上3+3=6,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三、拓展运用:1、计算下面各题。54+421+724+346+362+1735+2413+8444+402、数学医院:17+21950+65642+345175042+2+6+3195645 24+61=53+22=37+40=245337+61+22+40857577 教学反思:有过之前的学习基础,许多孩子口算就可以干脆算出结果。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驾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实力点:培育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实力。德育点:培育学生主动思索、大胆探究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36+2123+7556+304+52 二、自主探究:1、出示35+32,学生试算。沟通算法。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3、怎样列竖式?要留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遗忘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行以不写,为什么?6、小组合作探讨:笔算加法要留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你认为还应当提示同学们什么问题?三、拓展运用: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依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3867179+39+4+53+363、数学医院:492165+44+39+35836100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4、图形计算。5347+()+()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嘉奖给谁。24732+69+9+28+6+9486605599 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数位对不齐,进位之后遗忘向十位进一 2、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2、激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究,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实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逐步培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实力。2、培育学生学问迁移的实力和口头表达实力。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2、培育学生细致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谁知道2022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22奥运会的4个出名的城市中以肯定优势取得了胜利,这不仅仅是申办胜利,而且向全世界证明白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二、自主探究:1、出示票数统计图,视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情预料: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留意什么?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相互沟通算法。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当留意什么?三、拓展运用: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沟通算法。3、48183531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5、猜一猜。94658904251700720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实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25元30元18元依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学反思: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在实际状况中驾驭竖式计算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实力点:1、培育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沟通的实力。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德育点: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和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驾驭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4323896259592712、昨天我们沟通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肯定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二、自主探究: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学情预料:(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你发觉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老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留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假如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问:从十位减起便利吗?5、试练:673935881565024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三、拓展运用:1、你自己出两道今日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相互交换检查。2、做练习三第7题。3、数学门诊:4780649028512317293931874、蚂蚁传递信息。3818()8()+35()25()+40()26()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觉了什么?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驾驭算法有肯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实力点:培育学生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德育点: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育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航空小学正在进行“全校卫生评比”活动。早晨,几个同学就集中在评比板前,为二年级粘贴小红旗。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依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二、自主探究: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须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学生沟通,说一说为什么。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三、拓展运用:1、做“做一做”。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实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多少元?(2)实惠后篮球多少元?(3)实惠后排球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请同学们列式计算。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学问解答?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许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终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相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变更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爱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 教学反思:用学生比较喜爱的嬉戏方式引入,在拍手嬉戏中学习新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驾驭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敏捷、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实力点:培育学生正确计算的实力和迁移的实力。德育点:培育学生仔细、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驾驭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敏捷、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实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竞赛,下面是他们竞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其次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沟通,提问题列算式。学情预料:第一组和其次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其次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第一组比其次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其次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摘出:28+34+232、小组探讨: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料:2862+314+23628528+31462+2385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其次个简便?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学情预料:85402640+2666856619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三、拓展运用:1、46+25+17752819留意书写格式。2、54+20+1690-58-24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244530483651718344、26+()203073+5+()98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学问,引导学生探究主动获得新学问。 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驾驭运算依次。2、使学生驾驭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实力点: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类推实力。德育点: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驾驭运算依次。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25+28+3678-59-1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二、自主探究: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示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小组探讨,列出算式。学情预料:67-25+2867+28-25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学情预料:(1)分着列竖式。(2)简便写法。在用简便写法时要留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做一做:56+24-308078-24+3993指名板演:5678+24248054+3993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三、拓展运用:1、笔算下面各题。45+35-4824+15-2965-43+1954-28+19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26+43-54+48-39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38+4640295853+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教学目标:学问点: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沟通,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实力点:1、培育学生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实力。2、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德育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培育估算实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打算:主题图,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二、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小组合作沟通,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学情预料:(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100(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三、拓展运用:1、二年级参与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与学校运动会?学校打算了62个座位够吗?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推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须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