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藤野先生.docx
-
资源ID:63013684
资源大小:25.5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藤野先生.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学问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学问点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亭后改名为豫才。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呼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2相关背景 藤野先生这部作品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这篇课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验,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验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3写作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暗线:爱国主义思想 4主要内容 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仔细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厚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改变和要同反动派斗争究竟的决心。 5句式 比方: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季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6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3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东京见闻,交代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其次部分(4-35):写在仙台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学问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学问点整理 第1课藤野先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藤téng野发髻jì芦荟huì畸j形 亲善i不逊xùn诘jié责杳yo无消息 深恶wù痛疾 点拨:畸不要误读为qí;恶是一个多音字。 2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烂(màn)漫油光可(jiàn)鉴 (nì)匿名(pi)瞥见解(pu)剖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看法却改变了。写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思想历程,是指弃医从文。 点拨:(1)(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3)应自己依据课文内容去概括。 二、重点句子 1有时我经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训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2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 示例: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犹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颈项扭几扭。实在端庄极了。 (2)再接着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点拨:其中端庄和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一、导入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学问。学过鲁迅的文章依次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根据作者成长的经验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特地学校学医,他原打算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幻想,从变更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闻名的文学家,这原委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斗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今,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值“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主动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情。 四、整体感悟 1.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 其次部分:在仙台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其次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2.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改变(暗线) 3.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又都有很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务必定许多。但细致读来,主要两个人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 藤野 作者 (1)衣着简朴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为作者细心添改讲义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仰慕 (3)当面订正解剖图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羞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损害。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兴奋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需变更“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的惜别 添改讲义仔细负责治学严谨 订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忱恳切,教学仔细 关切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仔细负责、从严治学、热忱关怀、正直恳切、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忱地教化鲁迅的缘由。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4.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你能够通过详细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或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缘由所在。 5.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比方、反语的奇妙运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端庄极了” 这段文字在精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原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遗忘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非常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方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奇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非驴非马的丑恶形象。 用两个贴切的比方,“形成一座富士山”和“犹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妙装扮。“还要将颈项扭几扭。实在端庄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端庄”是“美丽”的意思,用“实在”修饰“端庄”,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美丽”,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剧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6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意穿着的人,生活朴实、简洁。 7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好像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仔细思索,这些内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答: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没大关系,但事实上“形断意连”,笔笔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在写与藤野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 8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曰本学医的。 (2)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的缘由。 (3)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斗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4)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决心弃医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辞的干脆缘由。 9.词语赏析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端庄极了”:反语,表达了剧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确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看法: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忱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也许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剧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宏大。 10.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每当夜间疲乏,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好像刚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觉,而且增加志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接着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好像”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气却是巨大的。剧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2)“良心发觉”是指作者酷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3)“增加志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遇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志气。 (4)“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5)“深恶痛疾”是“最厌恶最痛恨”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究竟,为光明的中国接着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情深意重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注释:1选自朝花夕拾2烂熳(man):即烂漫3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奉为“圣山”4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5兼以:加以6斗乱:飞腾杂乱。斗通“抖”7芦荟(hui)8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闻或故事。9模糊:指马虎、不讲究10落第:考试不及格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的言行12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闻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斗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13不逊(xun):无礼。逊,谦逊14匿(ni)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14犹言:犹如说15诘(jie)责:质问并责怪16托辞:借口(鲁迅弃医从文的一段话选自呼喊自序)18凄然:形容哀痛难受的样子19适值:正好遇到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藤野先生的主题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辩颇多,大体有四种看法: 第一种: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次种: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 第三种:怀念歌颂藤野先生。 第四种: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主见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高校。鲁迅原来打算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感情改变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的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加同反动势力斗争究竟的信念。其次,全文按地点转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痛斥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腐败状况,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缘由,充分表达了青年鲁迅酷爱祖国、主动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珍贵精神。第三部分,写鲁迅怀念藤野,藤野不仅没有民族偏见,给了鲁迅无限的暖和和极大鼓舞,而且藤野先生的思想与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三,鲁迅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高潮中回头总结自己20年前弃医从文,走上革命道路的战斗历程,本身就是对洋务派、改良派、复古派“科学救国”滥调的批判。假如说写作者的爱国精神是次要的,既不符合作品的内容,也降低了写作此文的战斗意义。 主见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一般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显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抒写中心应当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当是和藤野先生有干脆关系的,而不行能抒写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表达的主题却是“我”的某种思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宏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鲁迅写藤野先生,正是为了寄予自己对具有“宏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厚的怀念。其次,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开首写作者对一些专事享乐的“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因而有机会结识藤野先生。接下去写仙台生活,写藤野先生,写泄漏试题的流言,当然与藤野先生有关。写看幻灯片后终止学医,是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委。后面几段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总之,这篇文章不是“以鲁迅的思想改变为线索”,也很难说是“作者回忆藤野先生,只是为了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改变的轨迹,明确自己是如何生活、战斗过来的。” 我们是主见藤野先生的主题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从作品的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鲁迅所以建议增田涉把藤野先生译出编入鲁迅选集,也是因为这篇散文怀念歌颂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为它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