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刍议]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docx
-
资源ID:63017542
资源大小:16.6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刍议]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docx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刍议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估体系、原则、实施途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化方兴未艾。各地的试验探讨虽然取得了肯定成效,但是,缺少理论指导,难以 形成稳定的模式。而且,由于专家、学者、心理教化工作者各持己见,以至于心理健康教化称谓也不一样,有 的称“心理询问”,有的称“心理辅导”,有的称“心理教化”等。因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关系到这项教化工作的开展、深化、发展和完善。本文为此目的,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 。 一、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心理健康教化模式 构建的心理健康教化模式,应重在教化。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置,大致有医学模式、询问辅导模式和教 育模式三大类。医学模式重在治疗和重建;询问辅导模式重在探讨心理问题及其处置;教化模式重在教化、预 防和发展。现在不少中学采纳询问辅导模式,以心理询问来取代心理健康教化,这是否妥贴,需待商讨。心理 询问重治疗,处理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因而是被动教化行为。心理健康教化,不仅留意治疗,更注意预防和 发展,实行主动的教化态势。医学式、询问式认为关切学生心理健康就是解决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学生 有了心理问题再去寻求“药方”,具有不少缺陷。 将中学心理健康教化构建成一种“教化模式”,优点首先在于它充分发挥了“学校”及其“教化”的特点 。所谓“学校”的特点,指它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严密的组织领导系统、有受过特地训练的老师、有学生 群体、有肯定资金和设备。所谓“教化”的特点,是指它有组织、有系统、有安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化 ,以促成其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零散、片面的、非系统、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化,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 还重在预防与发展。这种“教化模式”区分于心理询问、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其次,这种教化模式是立体式、全方位的。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改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初一至高三的 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和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不尽相同。心理健康教化应当依据每一阶段学生的详细情 况来进行。心理健康教化工作者除了解决个别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学生群体普遍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安排、作出周密支配,使学生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化,以削减学 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有意识、有安排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教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要 拘泥于某一种途径,譬如德、智、体、美、劳各育都是教化的途径。当然,也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 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化。总之,要形成立体型的心理健康教化模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化主要在学校绽开,但它也须要在家庭和社会进行。学生许多心理问题的发生,源于家 庭和社会,如父母离异、家长教化方式不当、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等等。假如不能取得家庭和社会(特殊是学 生生活的社区)的支持和协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化是很难奏效的。这在国际上有胜利的阅历,如美国、日本 ,他们是学校、家庭、社会(社区)齐抓共管,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因而心理健康教化也不应当是单向的 ,靠学校单方面着力,而应是多方位的,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社区)一起参加,共同努力。 二、全方位、立体式心理健康教化模式的特点 下面从心理健康教化的目标、内容、评估体系、原则、实施途径等方面分析该模式的特点。 目标。这个模式要实现的目标具有层次性。 第一层次,预防性。在学生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有安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化,使之能掌 握有关切理健康学问,培育自我心理调整实力,削减或避开心理疾患的产生。 其次层次,治疗性。刚好矫治学生的心理疾患,解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心理康复。 第三层次,发展性。有安排、有系统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使其具 有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冲突和问题的实力。 内容。这个模式的内容具有好用性与针对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常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1)学业问 题。如升学受挫、考试焦虑、成果不志向、须要休学等。(2)人际关系问题。如交际恐惊, 与老师、同学关 系不良等。(3)青春期性问题。 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性幻想、自慰、对性成熟的焦虑等 。(4)择业问题。 如人生目标模糊,对将来社会生活感到恐惊、茫然,缺乏就业心理打算等。除此之外,还 有来自家庭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以及个人身体的疾患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因此, 要针对这些问题,确定心理健康教化的主要内容。(表一) 表一 中学心理健康教化的主要内容 年级 主要内容 初中 一年级 入学心理适应教化;学习动机教化; 学习爱好激发 ;人际交往心理教化. 二年级 良好特性品质的培育;挫折心理教化; 青春期性心 理教化. 三年级 应试指导;心理疾病防治;"学习心理"学问教化;挫 折心理教化;自我心理调整实力的培育. 中学 一年级 中学学习心理适应教化;情商教化; 挫折心理教化 ;人际交往心理教化. 二年级 "学习心理"学问教化;异性交往心理教化; 情商教 育;自我心理障碍的解除;挫折心理教化. 三年级 "学习心理"学问教化;职业选择心理教化; 挫折心 理教化;应试心理指导;社会适应心理教化;自我心 理障碍解除. 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通过评估,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化的成效,为学校改进工作 ,供应依据。评估的操作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或上级教化主管部门组织领导的教化督导机构、科研团体和机构, 根据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估。(表二) 原则。全方位、立体式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化遵循下列原则来进行。 (1)普遍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化应面对全体学生。 这个原则的依据有二:其一、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改变以及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其心灵普遍须要受到关怀。一些人认为心理健 康教化只是关怀已经反映出有心理问题的那部分学生,这是片面的。有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测查时未被检查出 来,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潜在的心理危机存在,只是还不够严峻而已;还有的学生由于羞怯或对教化者不信任 有意掩盖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须要受到关怀和教化的不是部分学生,而是全体。其二、面对全体学生可 以提高心理健康教化工作效率。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数量不多,假如只针对少数学生进行教化 ,工作面相当狭小,会贻误对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化,达不到普遍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目的。有的学校将工 作重心放在个别学生的心理矫治上,这是救火人员式的教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中学生发展的 各个阶段,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教化者既要重视个别学生的问题,更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 题进行教化和矫治,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二 中学心理健康教化评价指标体系 附图图 注:本表未列出权数和评价标准,详细实施时应当具体规定。 (2)情感性原则。所谓情感性,指教化者要酷爱学生, 敬重学生,遵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满腔 热忱地关切、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化最基本的要求。教化者只有酷爱学生,才能热心去做 关怀学生心灵的工作,这是教化者的一种美妙而崇高的职业感情。爱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爱可以化解 学生心头怀疑,爱可以增加学生生活的信念和志气。教化者敬重学生,才能和学生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 学生才情愿放开心扉,教化者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化安排。相反,教化者假如不敬重学生人格,讥笔、卑视有心 理问题的学生,就根本不行能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使其心理障碍更加严峻,损害学生的心灵。 (3)疏导性原则。即教化者要谆谆教导,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要仔细分 析其产生的缘由,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将他们沉郁在心中的种种不开心的感受疏泄出来。一个人内心的极 度不良心情,如哀思、生气、愁闷等,就犹如健康人体内的毒素,不刚好渲泄、疏通,就会抑郁成病。假如教 师用简洁粗暴的方式对待有心理问题学生,学生极易产生对抗心情,压抑在心头的不良心情越积越多,无法得 到疏通,往往就以扭曲的方式渲泄出来,如攻击他人、损坏东西等。这使原来就有的心理问题更加严峻。这样 的结果与心理健康教化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教化者首先应找出学生的心理症结所在,分析其产生的缘由,给 学生讲明道理,让他们以正值的方式渲泄出不良心情,逐步疏导,消退心理障碍。 (4)预防性和发展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化应重在预防, 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 发展,尽量避开或削减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治疗的效果再好,也只是补救性的,心理健康教化最根本的还在 于防患于未然,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养,增加其心理自我调适实力、防卫实力、承受实力。当然,我们不能把 预防误会为阻挡问题的发生,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无从预料,也无法阻挡。关键是我们 能够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教化,提高其心理素养水平,尽量避开或削减心理问题的发生。一旦学生出现心理 问题,由于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有自我调适实力和承受实力,也能自我调控。所以说预防与发展事实上是 同步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实施途径。依据模式的要求,实施心理健康教化可通过以下途径: (1)开设心理卫生课,或在生理卫生课中增加心理卫生的内容,称生理心理卫生。从初一年级起先就要有 系统地通过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挡心理疾病 的实力,这种课应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开设心理卫生课既有系统性强、普及面广的特点,又有长远性特点,它 使学生受益终生。 (2)编写心理健康指导读物。 教化行政部门应有安排地组织人力编写和出版心理健康教化的参考书,供 中学生们课外阅读,如四川成都十二中就联合省内十多所中学编写了一本中学生心身指导。 (3)开展心理询问。 每个学校设心理询问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解决心理困惑,治疗心理疾患。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日趋加强,有了各种不适应症和心理问题后,经常主动找心理询问医生解决。 据上海青少年心理门诊部反映,近年来,中学生独自来找心理医生已经很常见,这类就诊者已达20(注: 上海青少年自找心理医生,教化文摘周报,1995年5月24日,第2版。)。这说明中学生对心理询问有着 剧烈的需求。 (4)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化。学校以教学为主,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化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 将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这首先要求老师要有心理健康教化的意识。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 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学问,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驾驭学习的心理规律 ,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养在潜移默化 中得到发展。 (5)利用信息传媒体教化。随着科技的进步, 传统的教化模式也在发生着变革。世界各国都已留意到了 在教化领域中利用信息传媒体教化,它可以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1996年美国提出了“教化技术行 动”,就是要把美国全部的学校和教室都联到信息网络上。这是教化发展的一个必定趋势,假如我们利用它来 开展心理健康教化,学习者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找自己最喜爱的老师进行心理询问;重症、 难症还可在网上找到各专家诊治;通过互联网可以向其它同伴倾述心中的苦恼;优秀老师的心理健康教化课和 讲座也可放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这是一个高效率的途径。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化网络。 心理健康教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化途径外 ,还应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创建健康的教化环境。学生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学校以外度过,许多的心理障 碍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气开展心理健康教化是不够的,应当与家庭、社会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 帮助,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加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化。社会的各种传媒要向 中学生宣扬心理卫生学问,限制一些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消遣场所,杜绝各种黄色录相、书籍。每个社区设学 生心理健康关切委员会,举办短期培训班,向家长普及心理学、教化学学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 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总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学生特点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化模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它须要我 们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去探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