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docx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地点、距今时间、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建立房屋、原始的饲养业、手工业各是怎样的?一自学目标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状况,相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2.通过对河姆渡、半坡远古居民的了解,相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酷爱祖国的感情,增加民族意识。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及其缘由。二.自学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的含义。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及其缘由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与谈话学法:视察与比较、探讨与探究四自学指导: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改变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变更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起先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详细位置(4分钟)。:学生阅读或老师提示。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探讨: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索。河姆渡人运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洁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5分钟)导学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如何呢?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其次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阅读其次子目后回答。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立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立半地穴式的房屋?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想象: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想象。妇女:耕作、防止;男子:打猎、制陶;老人:做家务。(5分钟)导学3、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思索: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5分钟):指导学生填表对今日所学学问进行归类:(5分钟)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状况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单项选择: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下列不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产活动的是()A、种植粟、黍等农作物B、已经挖掘水井C、制作简洁的乐器和原始音乐D、饲养家畜3、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在()A、云南元谋B、西安半坡C、陕西蓝田D、浙江余姚河姆渡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大汶口人D、半坡人5、同属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B、半坡人和大汶口人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D、河姆渡人和大汶口人 填空题:1、半坡原始居民住在的房屋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的房屋里,过着的生活。2、原始居民会制作简洁的和原始。3、原始居民普遍运用石器。4、原始居民能制造色调鲜丽的彩陶,上面会有各种各样的漂亮图案。陶器上还有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雏形。 连线题:1、半坡原始居民A、种植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2、河姆渡原始居民B、出现了贫富分化3、大汶口原始居民C、普遍运用磨制石器,种植蔬菜列表题:刚才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基础题目,现在关上课本,考考你的对比实力 名称项目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所在地区粮食品种出现时间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六.课后小结: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觉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相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视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视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找寻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情愿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依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随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好用的表格,对所学学问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五)举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闻、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学问。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夫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立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泰试验中学2022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相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相识。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学问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头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二、合作探究: 1.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立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三、歌谣归纳 原始农耕中华早, 水稻和粟是代表。 半坡河姆渡有房屋, 半地穴干栏真奇异。 陶器石器样样有, 生活水平日日高。 四、达标训练: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探讨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家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 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D石斧等农具 4许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半坡人 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 6“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D水稻和粟 7.确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8假如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粟款待他。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9北京2022年第29届奥运会祥瑞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当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10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A红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B大汶口遗址、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D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 1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D以采集、狩猎为主 12.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会种植粮食会饲养家禽会制造陶器会建立房屋 用针缝制衣服运用磨制石器 A.B.C.D. 1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何种类型的房屋复原图? (2)结合所学的地理学问,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南北方房屋的样式为什么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闻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致,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揣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缺憾是什么?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