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税法笔记(法律专业自考新版)hbht.docx

    • 资源ID:63034218       资源大小:59.36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税法笔记(法律专业自考新版)hbht.docx

    税法笔记第一章 税法基本理论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根据 一、税收概念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二、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反映国家意志,规定法定权利和义务。2、无偿性。国家不需要付出直接回报。3、固定性。法定要素都由法律确定。五、税收的分类及其法学意义(一)根据征税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1、流转税 是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征税对象主要是商品和劳务,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2、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或者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3、财产税 是以国家规定的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财产数量或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主要以土地、房屋、车船为特定财产。4、行为税 是以某中特定行为的发生为条件,对行为人加以征税的税种。可能是由于财政目的,也可能由于对特定行为限制。5、资源税 是以占有和开发国有自然资源获取的收入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二)根据税收最终归宿的不同,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1、直接税是由纳税人自行承担税负的税种。以所得额或财产额为课税对象,多适用累进税率。2、间接税是纳税人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他人,自己不直接承担。如增值税。(三)根据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支配权的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1、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管理和支配的税种。包括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2、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支配的税种。但地方税的立法权在中央,地方政府只能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地方税税种进行调整。3、中央地方共享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征收管理和支配的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四)根据计税标准的不同,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标准的税种。流转税大都是,但除消费税中的酒、酒精、成品油等之外。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计税标准的税种。消费税中的酒、酒精、成品油等;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船舶吨位等税属于。(五)根据税收的特定用途,分为普通税和目的税。1、普通税是用于国家财政经常开支的税收。2、目的税是专款专用的税收,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属于。(六)根据计税价格中是否包含税款,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1、价内税是包含的。2、价外税是不包含的,关税和增值税属于。第二节 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税法的概念是指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二、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1. 税收分配关系: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涉及纳税主体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2. 税收征管关系:征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管理关系三、税法的基本特征(一)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 (二)是以确认征税权利和纳税义务为要义的法(三)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四)是实体和征管兼具的法第三节 税法的地位、功能与作用一、与宪法的关系1.宪法是税法制定和执行的依据2.税法的基本原理在宪法中体现二、税法和经济法的关系经济法的二级部门法三、税法和民法的关系公私法融合和私法的区别四、 税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经济关系和行政关系的区别五、税法的作用(一)税法对纳税人的保护和对征税机关的约束作用(二)税法对税收职能实现的促进和保证作用(三)税法对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维护作用(四)税法对税务违法行为的制裁作用第四节 税法的要素一、税法要素的内涵是各种单行税税种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总称。二、税法要素的分类(一)定义性要素是对各种税收法律现象或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二)规则性要素国家具体规定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具体法律后果的一种逻辑上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准则。一、税法主体 (一)征税主体:由财政机关、税务机关、海关等部门负责(二)纳税主体: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二、课税客体 产生纳税义务的标的,包括物和行为 三、税率(一)概念:应纳税额与课税客体数额的比例(二)种类1、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客体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计算方便,提高效率;缺点是不完全适应纳税人的负担能力。2、累进税率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1)全额累进税率:对课税客体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其相适应的等级税率征税。我国没有(2)超额累进税率:根据课税客体数额的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纳税人的课税客体数额按照不同的等级税率计税;个人所得税就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3)超率累进税率:把课税客体的一定数额作为一个计税基数,以这个基数为一倍,不同超倍数额采用不同的累进税率计怔。土地增值税就是四级超率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按照单位课税客体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消费税、印花税都是。四、纳税环节:是征税对象的征税点在社会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分布,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五、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比如,企业所得税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或者一个月,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六、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七、税收优惠:包括法定减免、特案减免、临时减免八、法律责任: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原则性要素税收基本原则。一、税法基本原则概述(一)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二)税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1.公德性基本原则和政策性基本原则(1)公德性:税收公平、保障财政收入、税收法定原则(2)政策性:税收效率、宏观调控、社会政策原则2.实体性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基本原则(1)实体性:税收公平、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效率、社会政策原则(2)程序性:征税简便、税收确定、最少征收费用、税收管辖权3.实质性基本原则和形式性基本原则(1)实质性: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社会政策原则(2)形式性:税收法定原则、征税简便原则二、税收法定原则(一)课税要素法定 (二)课税要素明确 (三)课税程序合法三、税收公平原则(一)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二)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的辨证统一四、税收效率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五节 税法的解释、渊源和体系一、我国现行税法渊源的不足:(一)宪法规定不够全面(二)没有税法法典(三)解释的可操作性弱(四)授权立法现象突出二、税法体系(一)税收实体法包括: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和资源税法、其他。(二)税收程序法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三)税收救济法解决涉税争议的法律规范,包括:税收行政复议、税收行政诉讼、税收行政赔偿第六节 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古代税法的产生于历史沿革 (一)奴隶制社会税法的产生 奴隶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二)封建制社会税法二、西方资本主义税法的根源于制度演变三、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法的制度史与思想史(一)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期(二)发展1.1950年,基本建立了税法制度2.1953年,工商税法的修正3.1958年工商税法的改革和全国农业税统一4.1973年,工商税法的改革5.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第二章、税权与纳税人权利第一节 税收法律关系概述一、税收法律关系及其特征(一)税收概念是指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国家征税机关与单位、个人之间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二)税收特征1、税收法律关系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基于税法事实而产生的法律关系3、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税权的税收机关4、税收法律关系在涉及财产所有权方面具有无偿性5、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6、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从形式上看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主体:是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2.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征纳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1)国家税务主管机关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依法进行征税、进行税务检查及对违章者进行处罚;其义务主要是向纳税人宣传、咨询、辅导税法,及时把征收的税款解缴国库,依法受理纳税人对税收争议申诉等。    (2)纳税义务人的权利主要有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权、依法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等。其义务主要是按税法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款等。3.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商品、货物、财产、资源、所得、行为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事实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这种税收法律事实,一般指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行为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行为,发生这种行为才能产生、变更或消灭税收法律关系。例如:纳税人开业经营即产生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人转业或停业就造成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及其争议 税收关系包括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但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税收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征权及其基本权能一、征税主体的权力:税权(一)税权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由法律规定的,以具有政治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为后盾的,是国家权力在税收上的表现。(二)内容包括:开征权、停征权、减税权、免税权、退税权、加征权、税收检查权、税收调查权二、征税主体的义务:对税权的限制(一)限制税权是为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税收基本原则对税权的限制1、税收法定主义对税权的限制:课税要素法定、明确、合法的限制2、税收公平主义对税权的限制:立法和执法要一视同仁;不能让纳税人税负过重3、税收效率原则对税权的限制:保证市场经济调节、降低税负(三)纳税人的基本权益保证对税权的限制(四)比例原则对税权的限制:保持调控经济和执行社会政策双重合理(五)限制征税主体权力的基本途径1.通过立法控制2.通过依法行政和合理行政进行控制3.通过司法审查进行控制第三节 税收管理体制一、性质(1)专属性:国家是唯一的征税主体(2)法定性:法律设定(3)优益性:法律规定先行(4)公示性:变更要公开(5)不可处分性:不得由征税机关放弃税权、转让税权二、纳税主体的义务(一)纳税主体义务的界定纳税主体应当的行为或者不行为。(二)纳税主体义务的类型 1.习惯义务:法律以外的义务 2.道德义务:法律没有规定,但是根据社会关系的本质或者社会道德而应当由纳税主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 3.法律义务:法律规范设定的,并在法律关系中实现的关于行为主体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要求。(三)纳税主体义务的定位 法律义务优先于道德义务(四)纳税主体义务的价值分析 1.纳税主体的权利优先于纳税义务2.纳税主体的义务受到影响:个人尊严、财产权、比例原则、婚姻家庭、生存权保障、程序等 第四节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一、纳税主体的权利(一)纳税人权利的界定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二)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 税收知情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免权、申请退税权、陈述申辩权、请求回避权、选择纳税申报方式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纳税权、拒绝检查权、税收救济权、控告、检举、举报权等(三)我国税法对纳税人权利保障的进步与不足1.不够细化2.操作性差(四)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1.尊重人权,树立以人为本理念2.制定税法法典3.冲突协调机制建立第三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第一节 增值税法概述一、增值税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二)特征1、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2、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3、扩大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4、简化合并税率档次。5、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的和小规模的纳税人。6、专门的监管,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二、立法状况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2月25日,财政部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一)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原则;(二)有利于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三)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四)有利于国家普遍、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三、类型(一)生产型增值税:对于外购的规定资产不允许扣除 (二)收入型增值税 :只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的折旧部分(三)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从当期的销售额中一次性全部扣除增值税转型就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第二节 我国增值税法的主要内容一、纳税人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二、征税范围销售或进口货物(二)提供应税劳务(三)视同销售货物的特殊行为1、将货物交付给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5、将自产、委过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或无偿赠送他人(四)混合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五)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纳税人的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和应税劳务,又涉及非应税劳务。(六)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七)特殊项目1、货物期货2、银行销售金银的业务3、典当行死当物品销售业务和寄售业代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的业务4、集邮商品5、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的6、单纯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不提供有关的点心劳务服务的7、缝纫业务8、基本建设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设的工厂、车间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的,应在移送使用时征收。二、税率(一)税率的种类1、基本税率: 17%,适用于其他的销售或者进口货物;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税劳务)2、低税率:对基本生活用品和劳务确定 13%,包括(1)粮食、食用植物油;(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3)图书、报纸、杂志;(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3、高税率:对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劳务确定4、零税率:出口货物 0(二)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3%三、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增值税计算公式:含税销售额/(1+税率)=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应缴税额普通发票应纳增值税额=普通发票所列金额÷(1+征税税率)×征税税率(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税率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取得的销售收入都是含税销售额,所以公式可转换为:应纳增值税额=普通发票所列金额÷(1+征收税率)×征收税率(三)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税率同国内货物适用的税率相同,分为17%和13%两档。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需要缴纳的消费税四、税收优惠(一)起征点1、销售货物的起征点 :月销售额600元2000元2、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月销售额200800元3、按次纳税的起征点:每次或每天5080元(二)减免规定1、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业产品2、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3、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4、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口的设备5、避孕药品和用具6、向社会收购的古旧图书7、国家规定的科研机构和学校,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科研和教学用品,直接用于科研或者教学的8、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9、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10、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包括个体经营者)11、企业生产的黄金、白银12、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的政策性粮食和植物油13、军事工业企业、军队和公安、司法等部门所属企业和一般企业生产的规定的军、警用品14、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假肢、轮椅、矫形器15、个体残疾劳动者提供的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16、符合国家规定的利用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1、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2、进口货物:报关进口的当天(二)纳税地点1、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开具证明的,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3、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4、非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5、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总店和分店统一由总店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6、进口货物:进口人或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三)纳税期限1、按照应纳税额大小,分1、3、5、10、15天或者1个月或者1季每次取得销售收入计算2、以1个月或者1季为期的,从期满起15天内申报;其他的,从期满起5天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3、进口货物的,应当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第三节 我国增值税法的特殊征管制度一、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管理(一)退(免)税范围1、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或代理出口的货物2、享受出口退税的特准货物3、享受出口免税的货物: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小规模纳税人出口的货物、国家计划内的卷烟和军品等(二)不予退税的出口货物的应纳税额不予退税的出口货物的应纳税额=出口货物销售收入×外汇人民币牌价×规定税率进项税额(三)出口货物适用的退税率1、17%,适用于船舶、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航空航天器、铁道机车、起重和工程用机械、程控电话、医疗仪器和器械,规定的若干类信息技术产品等2、13%,适用于不适用17%税率的机械和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服装、鞋、钟表、有机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涂料、颜料、橡胶制品、玩具、运动用品、旅行用品、箱包、大米、小麦、玉米、棉花等3、11%,适用于水泥、玻璃、纺织品、家具和塑料等4、8%,适用于陶瓷、精矿等5、5%,适用于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和农业产品等(四)出口货物退税的管理1、出口退税登记管理2、出口退税的申报3、出口退税的审批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一)联次印制1、由国家税务总局集中统一管理,由其指定的企业负责印制2、分四联:第一联为存根联、第二联为发票联、第三联为税额抵扣联、第四联为记帐联(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要求1、领购专用设备和办理初始发行2、领购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不得领购(三)开具要求1、字迹清晰、不得涂改、项目填写齐全、票物相符、票面金额和实际收取金额相符2、各项目内容正确、全联依次填开、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3、按规定时限开具4、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1)向消费者个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2)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适用免税规定的;(3)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四)作废处理: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五)丢失处理: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六)认证处理:不得抵扣情形:无法认证、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发票代码与号码认证不符(七)处罚规定: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第四章 消费税与营业税法第一节 消费税与营业税法概述一、消费税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是指对特定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是中央税,在中央财政收入中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凡是征收消费税的商品,必定征收增值税,但征收增值税的商品却不一定征收消费税。(二)特点1.征税对象的特定性2.征税环节的单一性。在生产或零售等某一环节征收。3.税率设计的灵活性、差别性4.税收负担的转嫁性。由消费者承担二、消费税的产生和发展三、营业税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是指以纳税人经营商品销售和各种服务业取得的营业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只要有营业行为就要收营业税。(二)特征1、一般以营业收入全额为计税依据2、税目税率简化,均衡税负3、计征简便,征税效率高4、减免税优惠严格(三)作用1.筹集财政资金2.体现国家政策、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四、营业税的产生和发展始于工商业税 第二节 我国消费税法的主要内容一、征税范围(一)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二)征税范围:1、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等高能耗和高档消费品,如小汽车、摩托车等不可再生和替代的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如护肤护发品、汽车轮胎等纳税人(一)概念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上述 征税范围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二)分类1、生产消费应税消费品,以生产销售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由生产者直接纳税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以委托方为纳税人,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税款3、进口应税消费品,以进口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由海关代征进口环节的消费税4、扣缴义务人三、税目和税率包括烟、酒(8月1日开征的白酒)和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鞭炮和烟火、成品油、高尔夫球和球具、高档手表、游艇、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十四个大类四、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计税方法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以下简称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计税方法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比例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计税方法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 ÷(l-比例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四)进口应税消费品的计税方法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 ÷(l-比例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五、纳税环节纳税环节生产环节,由生产者在从事销售行为或视同销售的行为时缴纳消费税款(一)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在销售时纳税(二)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除用为连续生产外,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在移送使用时纳税(三)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四)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在报关进口时纳税(五)纳税人零售的金银首饰,在零售时纳税;用来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金银首饰,在移送时纳税;带料加工、翻新改制的金银首饰,在受托方交货时纳税(六)钻石和钻石饰品的为零售环节六、纳税时间、地点和期限(一)征收机关消费税由税务机关征收,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由海关代征。(二)纳税时间:除金银首饰在零售环节征收外,其他的由生产者在从事销售行为或视同销售的行为时缴纳消费税款(三)纳税期限1.按照应纳税额大小,分1、3、5、10、15天、1个月或者1个季度取得销售收入计算2.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从期满起15天内申报;其他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3.进口货物的,应当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四)纳税地点1.纳税人销售的和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2.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或者委托外县市经营者代销自产应税消费品:纳税人核算地或所在地缴纳3.纳税人的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分支机构所在地缴纳4.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缴纳七、减免与退税规定(一)减免范围1、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的应税消费品2、外贸企业出口和代理出口的应税消费品3、国家特准可以退还或者免征的:(1)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语对外承包项目的消费品(2)企业在国内采购后运出境外,作为境外投资的消费品(3)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业务的消费品(4)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和远洋国轮,并收取外汇的消费品(5)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外合作商业企业收购自营出口的国产应税消费品4、外商投资企业以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应税消费品(二)退税规定按照税率或税额计算 第三节 我国营业税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一、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一)一般规定:在中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二)税目:1、交通运输业2、建筑业3、金融保险业4、邮电通信业5、文化体育业6、娱乐业7、服务业8、转让无形资产9、销售不动产(三)营业税和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不同并行,两者中择一1、混合销售行为(1)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只收增值税(2)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收营业税(3)从事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卖货并运货的混合销售,只收增值税(4)转让著作所有权导致的母带、销售软件的业务,只收营业税2、邮政部门发行报刊,收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收增值税二、纳税人(一)概念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二)分类1、企业租赁或者承包给他人经营的:承租人或者承包人为纳税人2、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分包或者转包人为纳税人(三)扣缴义务人1、委托金融机构:受托方为扣缴义务人2、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总承包人3、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但没有在境内设立机构的:代理人4、单位或者个人演出:售票者5、分保险业务:初保人6、个人转让知识产权:受让人三、营业税税率与税率价格税目有9个,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财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3%、5%、8%、20%四档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五、起征点与减免规定(一)起征点按期纳税的:月销售额200800元;按次纳税的:每次或每日营业额50元(二)税收优惠下列项目免征营业税:(一)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二)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三)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四)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五)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六)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七)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六、营业税的纳税时间、地点和期限(一)纳税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1、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的:采用预收款方式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2、自建建筑物销售的:销售建筑物并收讫营业额或者取得索取营业额的凭据的当天3、无偿将不动产赠给他人的:不动产所有权转移当天4、营业税扣缴义务的:扣缴义务人代纳税人收讫营业额或者取得索取营业额的凭据的当天5、会员费、席位费、资格保证金:会员组织收讫会员费等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额的凭据的当天(二)纳税地点1、提供应税劳务: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是,纳税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税劳务,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转让无形资产: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是,纳税人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3、销售、出租不动产: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三)纳税期限1、分为5天、10天、15天、1个月或者1个季度,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税额大小核定2、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其他为期的,期满5天内预缴,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法概述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二、特点(一)模式为分类所得税制:分为11类别的应税项目(二)税率是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结合(三)采用源泉扣缴的课征方式(四)费用扣除从宽、从简,扣除标准统一、固定(五)区分居民和非居民,与国际接轨(六)征纳方式采用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三、产生和发展四、改革提高起征点、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结合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的基本内容一、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与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1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1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二、个税中所得来源的确定(一)工资、薪金所得,以单位所在地(二)生产、经营所得:以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地(三)劳务报酬所得:实际提供劳务地(四)不动产转让所得:不动产所在地;动产转让所得:实现转让地(五)财产租赁所得:被租赁财产使用地(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支付主体所在地(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的使用地三、征管对象与征管范围对象:个人去的的各项所得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1、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所得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场活动的所得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取得所得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5、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所得,按照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项目征收所得税(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1、包括个人按月或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以及个人按经营合同分得的利润2、承包项目包括:生产经营、采购、销售、建筑安装等3、承包或转包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征4、承包或转包后,工商登记不变的,被承包或承租企事业单位

    注意事项

    本文(税法笔记(法律专业自考新版)hbht.docx)为本站会员(jix****n1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