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部分复习资料 .doc
-
资源ID:63042806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部分复习资料 .doc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局部复习资料 文言文因为其语言表达跟现代文截然不同,所以我们都要通过翻译字词,句子才能把文章通读了,那复习文言文就应该全面而且仔细,尽量把每个字词都给理解透了。下面是由WTT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局部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局部复习资料:童趣1.童趣选自2.区别以下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故时有物外之趣 桓候故使人问之 温故而知新3.翻译: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第一段文字的关系是:( )A.并列 B.递进 C.总分 D.分总5.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 )和( )句一样。A.拔山倒树而来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人不知而不愠6.以下各句中“之”的用法( )和( )句一样。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7.以下各句中“为”的用法( )和( )句一样。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以丛草为林 C.项为之强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8.先对加点字解释,再翻译句子:盖一癫蛤蟆也。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写出文中运用了比喻的句子。(两处即可)10.作者在文中将蚊想象成鹤,蚊和鹤有哪些相似之处?1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12.翻译:“果如鹤唳云端”论语十那么1.以下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2.“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以下句子中“而”的用法。见不贤而内自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敏而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时习之表顺接: 表转接3.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4.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局部复习资料:孙权劝学1、解释以下语句。“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博士” “孰假设孤”2、把第二段文字分两层,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口技1.联络全文说说“善”字的作用。2.四个“一”字暗示3.文章其中一个声响场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由,由及及的顺序写。4.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A、少顷 B、既而 C、是时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表示两事相继发生: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突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5.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侧面写6.给第四段文字分层。7.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8.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之”字意义不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于厅事之东北角9.“犬吠”一词在文中的作用。10.哪句话写出大儿被吵醒后心里不快的情绪。11.“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运用怎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2.哪些词语说明听众听得入了神?13.( )一词写出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而一词那么表示听众对表演感到心领神会,感到满意。14.与“虽人有百手”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虽有千里之能,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1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气氛?找出详细语句。16.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17.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桃花记1.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2.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阅读第段,用原文答复。 (1)挑花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 (2)桃花环境优美的句子: .(3)桃花宁静和平,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4.段可分两层,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5.“皆叹惋”的原因是6.“缺乏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7.渔人分开桃花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却“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作者这样描绘的原因是:8.翻译:“复前行,欲穷其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9.桃花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0.文章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陋室铭爱莲说1.周敦颐是代著名的名篇,作者以 家,爱莲说是一篇的古代散文自况,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起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是2.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其陋室铭一文中,多用字数一样、意思相连的对句,这种句子被称为。这种句子以外的,统称。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4.陋室铭中提醒全文主旨的一句是陋室铭1.给文章分层次。2.作者采用全文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的人。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4.文章结尾提出了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各有什么作用?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局部复习资料:爱莲说1.作者写出了莲哪些优点?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用原文答复“予独爱莲”的原因。4.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孔子云:何陋之有C.始龀,跳往助之D.无丝竹之乱耳5.将菊、牡丹、莲-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曲批判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