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问责机制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docx
-
资源ID:63049698
资源大小:14.0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问责机制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docx
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问责机制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邱 之(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南京210004)摘要:权威政治是当前俄罗斯基于特别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所确立的一种政治结构模式。目前,权威政治发挥着其在转型社会中应有的有效性,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具有肯定的局限性。从长远看,向民主政治转型是其必定趋向。本文结合俄罗斯政治现实,深化分析推动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探寻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主动性因素,明晰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将来趋向。关键词:俄罗斯;政治发展;动力机制;权威政治中图分类号:D503/K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23X(2010)06 -0055 -05俄罗斯政治发展在经验自由民主的挫败后,人们便起先转向历史传统,希望通过政治权威来摆脱现实逆境,使其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权威主义色调越来越深厚、权威主义导向越来越明晰的特征。叶利钦中后期、普京时期、梅德韦杰夫时期的执政所为都凸显着俄罗斯政治发展权威主义的基本特点。当前,权威主义政治是这个具有集权传统的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过渡性政治形式,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又具有集权的特点,其实质是“社会给予由全民选举产生的具有超凡实力的国家首脑以超出民主程序以外的最广泛的权力”。在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超级总统制”。“超级总统制”反映了俄权威主义政治构架和权力运作方面的集权特征。权威主义政治总体上是适应俄罗斯社会快速变迁过程中对秩序与权威的需求的,它促进了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供应了政治保障。当前,权威主义政治已成为一种与俄罗斯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治国模式。但权威政治终归是非民主的,它存在诸多弊端,如排斥大众参加,缺乏相互制衡的机制和政治多元性,以及在防止和遏制腐败方面所固有的局限性,等等。另外,权威主义政治要求把国家、民族的命运系于某一权威人物及少数政治精英身上,而这样做往往是非常危急的。因为权威主义要求权威人物必需具有高尚品质、民办法识以及远见卓识和高度政治权能,但权威政治又不能从体制、制度上来保证权威人物的产生。“对于国家乃至整个俄罗斯民族来说,这一特点毫无疑问是致命的,因为它把全部的管理职能都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这注定要超出他的身体和心理(更不消说智力了)承受实力”。当前,俄罗斯不少学者始终担忧权威主义政治会不会促使俄罗斯回到以往的极权主义体制。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就指出,“俄罗斯在可限制的民主阶段只是稍做停留,便又接着前行,钻人不行限制的、混乱的极权主义阶段”。俄罗斯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但是,通过对独立以来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考察,我们认为有诸多动力机制,在抵制着俄罗斯走回头路,推动着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促进着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一、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民主政治依靠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既得到了理论的支持,也得到了事实的支持。20世纪80年头实现民主转变的国家有着大体相同的经验:高速发展的权威主义体制在政治上实行集权式统治,但在经济上发展出一个主要操纵在私人手里的市场经济。正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现代化将整个社会引向民主转变。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中指出,“一种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它所造成的社会,它所引起的、为它所特有的经济增长,这一切,对于发展和维持民主政治制度来说,都是特别有利的条件”。事实上,只有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才能有利于民主的产生,因为长期来看市场资本主义导致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民主,又因为市场经济创建了一个浩大的追求教化、自治权、个人自由、财产权、法治和参加政府事务的中产阶级。或许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通过把经济决策分散给相对独立的个人和企业,其财宝和经济权力独立于国家之外,因此,不必须要一个强大的、甚至是专制的政府。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从高度垄断的传统安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叶利钦时代尽管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转轨由于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当而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但终归市场经济制度的架构和方向已经初步确定下来。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基本完成了建立新的经济制度结构的任务,如通过大规模私有化,建立了私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和全部制结构;通过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了以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法律体系;建立了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等市场经济体系,等等。对于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市场制度建设的现状,俄罗斯原总统助理、经济学博士利夫希茨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在俄罗斯基本上是一系列市场在运作。可能它们短暂还不尽人意,但它们终归是市场。当然,我谨慎地赞扬的市场,还远不够开放”。这是对俄罗斯经济改革相当有权威性的一个经济学家所下的结论。普京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稳定和完善叶利钦时期所确立的市场制度结构,使经济转轨向经济主体的市场化内部治理和法律规制方向发展。从经济上看,普京上台以来虽然没有放弃市场经济、私有化,但在市场问题上,叶利钦与普京最大的区分是叶利钦强调的市场是西方式的、自由式,而普京却把市场和俄罗斯现实结合起来,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加上国家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普京给俄罗斯选择了一个适合于俄罗斯所处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关涉国家经济命脉的能源、军工、通信、航空制造等领域具有完全的掌控实力。普京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动作用,对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作了明确的界定:国家调整经济的实质是爱护一切全部制形式的主动性,保障经济自由,保障市场的有效运转,保障全国经济活动的统一条件,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作为普京路途的支持者,梅德韦杰夫也倾向于可控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公开场合多次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放弃市场经济。2002年,美国、欧盟正式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获得,反映了西方发达的市场国家对俄罗斯10年市场取向改革成就的认可。当然,从正式制度的角度上说,俄罗斯尽管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但还不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国家,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应当理解,在像俄罗斯这样一个有着许久集权统治历史的国度,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里,很难滋生出诸如美国那样的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尽管离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有一段距离,但俄罗斯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已不行逆转。普京表示,“俄罗斯应成为,并肯定会成为有竞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