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宋词鉴赏.docx
-
资源ID:63090904
资源大小:12.3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宋词鉴赏.docx
2022年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宋词鉴赏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谢克家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照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这首词是怀念宋徽宗的,最早见于宋石茂良所著的避戎夜话。宋徽宗于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虏,过了九年的耻辱生活,死在五国城(今吉林省境)。据杨慎词品卷五云:“徽宗此行,谢克家作忆君王词”,“忠愤郁勃,使人出涕”。清徐在词苑丛谈·纪事一中转录了它。谢克家是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进士,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徽宗被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怨慕之音,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全词富于抒情色调,不言国破君掳,巢复卵毁,而言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一种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感,跃然纸上。拿它与宋徽宗的燕山亭对读,倍觉山河破裂,身世飘舞,往事堪哀,真实动人。“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向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富丽堂皇的景物后面,隐藏着深深的隐痛。这就是宋徽宗的“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燕山亭)、“帝城春色谁为主,遥指乡关涕泪涟”(北去遇清明)那种思想感情隐隐而曲折的反映。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的描写,转为“登楼遥望秦宫殿,翩翩只见双飞燕”(唐昭宗李晔菩萨蛮)的感叹:“燕子归来照旧忙”。燕子是无情之物,它哪里知道楼殿照旧,而主子已换,仍旧忙着衔泥,在旧梁上筑起新巢,正是“这双燕何曾,念人言语”(燕山亭),俨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之感。然后点明题旨,怀念故君。这首小令,从头到尾都是写对君主的怀念,由柳拂宫墙,而想到宫殿的主子;由宫殿无人,而想到燕归何处;由燕语呢喃,而想到“燕子不知何世”(周邦彦西河)。蓄意到此,便有精神百倍之势,集中全力于这“月破黄昏人断肠”的结句,自然真味无穷,辞意高绝,一个芳馨悱恻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它是从题前着笔,题外摄神,只用了一个“破”字,便把从早晨忆到黄昏,又从黄昏忆到月上柳梢,都沉醉在如痴如呆的回忆中。从前的宫柳凝绿,今朝的淡月黄昏;从前的笙歌彻旦,今朝的楼殿无人,在在是剧烈的对比,在在是难过的回忆,不言相忆之久,而时间之长自见;不言相忆之深,而惓顾之意甚明。“月破黄昏”是写景;“人断肠”是抒情,把写景和抒情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而景物在感情的丝缕中织得更加光芒耀眼,感情在景物的烘托中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着一实语,而能以动荡见奇,迷离称隽,辞有尽而意无穷,这正是很多词人所努力追求的艺术境界。(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