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三年级语文长春上册15.寻隐者不遇(课堂实录).doc
-
资源ID:63125852
资源大小:110.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长春上册15.寻隐者不遇(课堂实录).doc
15寻隐者不遇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好!在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古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很多古诗所描述的情境都像一幅画一样,所以也有人说:诗就是画,画就是诗。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能说出下面的几幅画对应的是哪几首诗吗? (学生猜诗、背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小儿垂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对照画面猜诗、背诗。假如不给你们画面,而是给你古诗,你们还能够把它变成生动的画面吗? (大部分学生摇头,有同学边举手边说能!)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怎么能把古诗变成画儿? 生:我会把古诗里有的景物画出来,比如说有小草我就画小草,有小鸟我就画小鸟。 师:你可真聪明!知道要把古诗变成画得抓住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可是,咱们所说的这个画可不是在纸上画画。那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种读懂古诗意思的方法把“话”变成“画”。谁知道,这里面的“话”指的是什么? 生:说话。 生:不是说话,是诗的内容。 生:是诗中的语言文字。 师:你说得真准确!这个“话”就是指诗文,就是诗中的语言文字。那么“画”呢? 生:画面。 师:是真的要大家动笔画画吗? 生:不是,是在头脑中画画。 师:依据文字描述的情景,在头脑中画画。假如你还能够把这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那就更了不起啦。 师:今天我们就以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为例,来学习把“话”变“画”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请大家自己来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同时想一想这首诗讲得是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生自由读,同桌检查读,教师指名读) 附: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现在可以提问。 生:“寻”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够解答他这个问题? 生:“寻”是寻找的意思。 生:我觉得他要寻的隐者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东西,所以不应该用寻找,应该用寻访。 师:你真会思考和比较,一个“访”字就显示出了作者对隐者的 生:礼貌。 生:尊敬。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叫隐者呢?你们快看看书下的注解。 生:就是隐居在山林里的人。 师:这样的人往往有一颗淡泊的心,有一份宁静的情感。 生:老师,我不懂什么叫“不遇”? 师:“不遇”就是没有遇见。谁能把这个题目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生:贾岛去寻访一个山中的隐者,但是没有遇到。 师:“但是”这个词用得很好,表示意思的转折,本来想访问人家,结果没有遇到。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生摇头)谁能把这首诗的大致意思讲给同学们听? 生:贾岛到山里去寻访一个隐者,可是只见到了隐者的徒弟,一个小童子。小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但是云彩太多了,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师:谢谢这位同学清楚的表达。可是我有一个问题,并诗中没有说这个小童子是隐者的徒弟啊?你为什么这么讲? 生:“言师采药去”里面的“师”应该是师傅的意思,所以我觉得小童子就应该是隐者的徒弟。 师:能够从文字中找到自己这样说的依据,很了不起。 师:刚才这位同学理解“云深”就是说云彩太多了,你们同意吗? 生:我觉得主要是说云彩太浓了,太厚了,当然也很多,所以看不见师傅到底在什么地方。(众笑) 师:这样一说就更准确了。接下来请每一位同学都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生自由说) 第二板块:提问题,想画面 师:说到这里,好像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懂了,其实还远远不够。不信,你们看第一句,老师就还有好几个问题要问呢?(展示ppt) 贾岛在什么样的松树下面?怎么样地问?问一个什么样的童子呢?请你来想象并描述一下。 生:贾岛在一棵古老苍翠的松树下面,遇到了一个正在闭目养神的小童子,于是他给小童子深施一礼,问道:“小童子,你的师傅到哪儿去了?” 师:你们听,他多会想象,多会表达!“古老苍翠”说出了松树的特点,“闭目养神”点出了小童子的神态,“深施一礼”则表现出了贾岛的动作,多好啊!就这样沿着问题来想象和表达,谁的脑海里还有不一样的画面? 生:贾岛在一棵高大茂盛的松树下面,彬彬有礼地问一个头扎着发髻的胖乎乎的小男孩儿:“请问,你的师傅到哪儿去了?”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小男孩扎着发髻呢? 生:书上插图里画着哩!(众笑)再说,我从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小男孩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看来,看书上的插图、看电视剧,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师:接下来,请你自己针对后面几句诗来提问,看看你还能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小童子是怎样回答的? 生:山什么样? 生:山中都有什么? 生:隐者什么样? 生:隐者怎样采药? 生:采些什么药? 师: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你们提出的一两个问题静静地思考、想象,两分钟后我们来汇报,看谁想象得更合理,描述得更清晰。(学生静静地思考2分钟,指名汇报) 师:按照诗文的顺序,谁来先说说小童子是怎么回答贾岛的提问的呢? 生:小童子急忙还一个礼说:“我师父到山中采药去了。”(边说边做动作) 师:这个小童子真有礼貌! 生:小童子仰着头,指着远处的山说:“我师傅到那座山上采药去了。” 师:这里山挨山,山连山,简直分不清是哪一座。不过,师傅就在这里采药,只是云雾弥漫,找寻不到踪迹啊!那么,师傅什么样?怎样采药?在什么样的山中采药呢? 生:师傅长着白眉毛,留着白胡子,眉开眼笑,唱着山歌走在山路上。 师:好一个仙风道骨的师傅啊!这简直是神话传说中的老仙翁啊! 生:师傅非常和蔼,身穿长袍,脚踏草鞋,肩背药筐,手举药铲去采药。 师:这位同学前几个用词非常精当,穿、踏、背,我很欣赏。后面的“手举药铲”我觉得改为“手持药铲”会更好,你说呢?(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师傅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他一会儿蹲在草地上小心翼翼地挖出人参,一会儿爬上峭壁去采灵芝。 师:这山里的好东西可真是不少,又是人参又是灵芝的。(众笑)当然,这也说明我们同学知识非常丰富,知道这都是些名贵的药材,能治病。你刚才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位老人鹤发童颜。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头发白了,但是脸色很红润。 师:是啊,就是形容老人的气色特别好。 师:师傅要是采药时累了该怎么办呢? 生:师傅采药累了就躺在大青石上休息一下。 生:师傅采药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下,他可能会闭目养神,也可能会望着天上的白云发呆呢! 师:师傅要是渴了饿了,该怎么办呢? 生:师傅要是渴了就喝点矿泉水,饿了就摘点野果充饥。 师:你知道师傅喝的是什么牌子的矿泉水吗?(众笑) 生:没有牌子,就是山里的水。 生:是纯天然牌的。 师:谁能够完整地再来描述我们头脑中这么生动的画面? 生:师傅休息时,有小鸟在枝头唱歌,蝴蝶在身边飞舞。师傅喝水时,还有小鹿在旁边看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呢! 师:这位师傅的生活是多么的悠闲自得啊,不为世俗所干扰。小童子虽然没有给我们描述师傅如仙人一般的生活,但是他自己是完全可以想见得到的。你们说,他说这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语气呢? 生:高兴。 生:骄傲。 生:得意。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体会那个小童子高兴、骄傲,甚至有些得意的感情。(生练习读诗) 第三板块:入诗境,悟诗情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想象使画面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请你们结合题目再来想一想:贾岛寻隐者的结果是没有遇上,但是当他想象着原来隐者过着这样一种生活的时候,他会怎么做呢? 生:贾岛把棋盘摆在石桌上,一边和小童子下棋,一边等着隐者回来。 师:总之非要见上一面,因为毕竟为拜访而来。可以这样想。 生:贾岛坐在松树下,和小童子聊天,进一步地了解隐者的生活。 师:这棵大松树可派上用场了,它再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那一片绿荫给贾岛和童子提供了聊天和休憩的场所。 生:贾岛让小童子拿来纸笔,即兴写下了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师:想得妙啊!或许这首诗就是这样即兴而作,一挥而就。 生:贾岛背着手,站在松树下,望着远处的山,陷入了沉思之中。 师:虽然我们不清楚贾岛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今天的寻访对他触动很大。 生:贾岛辞别小童子,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入密林,他要去寻找隐者的踪迹。 师:贾岛是非要找到隐者这个人不可吗? 生:不是。我觉得他是向往隐者这样的生活,他也想过隐者这样的生活。 生:贾岛留在隐者的茅草屋里,他要等着隐者回来与他喝酒、对诗。他甚至还想搬到这里来和隐者一起住。 师:这样的生活少了世俗的烦扰,所以贾岛寻访隐者不遇,非但不失望,反而心情愉悦,充满了向往。 第四板块:明方法,重训练 师:同学们,最初我们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时候,只是说“贾岛到山里去找一个隐者,可是只见到了隐者的徒弟,一个小童子。小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但是云太深了,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在这样的理解的基础上,针对诗句中的文字提问题,结合问题来想象,使得我们真正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看来,把“话”变成“画”真的是读懂古诗意思的好方法.SADFGRWQWWE!#$%&*!#%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