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回顾.docx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回顾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例题:社戏作者在表达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 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 “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 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 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 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 士”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 “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 厌倦。.又如课文最后两段,讲述了 “我”再次吃豆的经历和感觉。六一公公不仅不指责孩子们 偷豆,反而给“我”家送来新豆,并且夸奖“我”有见识,说明他这个人除了心地善良外, 还有一些可爱的虚荣心,想博得他人的奈赞。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 迨,表达了 “我”内心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 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诗化小说其创作偏重结构上的感召力和对于抒情性场面的描写,其语言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诗一 般的韵味。社戏的语言特点:用词精炼,语言明澈清新,含蓄隽永,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落俗套。通过大量的意象,使情与景交融,形成了物我无间、富有意趣的艺术境界。作者充分注意并借鉴了诗歌节奏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强调押韵、长短句式的有规律变化、 前后内容的呼应等手法,巧妙地处理作品的节奏,使表达更具音乐性美感,更加适合艺术情 感的充分表达。(见作业本P3-4任务二)小说视角社戏采用成人和儿童相结合的视角,即复合型视角叙事。具体而言就是:以儿童视角讲 述故事形态,但其中却内含成年人的价值观。儿童尚未被世俗浸染,天性中更多一些明朗质朴。作者在叙事中运用儿童视角,使得童年 记忆充满了童真、诗意与温情。鲁迅以儿童视角描绘“理想中的故乡图景”的同时,以成人视角对这片心灵栖息地保持着 反思,看到了很多不诗意的地方。(见作业本P4-5任务三)P14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1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回延安)2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借景抒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物抒情: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借事抒情: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借古抒怀)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陕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是历代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 的结晶。其特点是:1 ,形式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节内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局部,表达比拟复杂的意思;3,调子自由,单纯易唱;4.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复叠几乎是所有民间口头文学都会使用的修辞手法,可分为复辞和叠字两类。复辞是指相同的字或词隔离,或紧相连而意义不相同。例如:要穿蓝来一身身蓝,蓝围裙蓝裤裤水漂船。叠字是指同一个字或词紧相连接而意义也相同。例如: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见作业本P10知识卡片)P46独立成段的单句(单句成段)不少由一个句子构成自然段,从内容上看并不是必须独立成段,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即为了取得特殊效果而让某些句子单独成段。作用: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使文章脉络清晰、增强文章气势等。如时间的脚印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J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 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那么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P64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有儿个字不同,反复咏叹。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力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如兼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 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浚”,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 堆”,再到“宛在水中让,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二 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那么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 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 P64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关雎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 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又如以苻菜既得(求之)而“采之”“范之”,兴起引出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二 便 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关于诗经(1)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因此 又叫诗三百;(2)诗经是“五经”之一,其他四经是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分别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3)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关雎和莱葭在三类中属于风这 一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在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用了比、兴 的手法。(见作业本P65知识卡片)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所至”即游踪;“所见”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P98观察角度一一定点换景、移步换景壶口瀑布写枯水期的黄河,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 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龙槽,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 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下来壬 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描写常年被黄河冲刷侵蚀 的河底巨石。小石潭记采用的是移步换量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 讲述了发现小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 P103虚实结合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 合起来。打量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纹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 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赏析: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 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虚实结合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 “背后的故事”一一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 历史的一局部。增强了阅读的厚度和深度。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赏析:传说费祎在黄鹤楼骑黄鹤,登仙而去。黄鹤楼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 合的手法描写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假设失的底色,为乡 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古诗体裁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人称唐代形成的格律严密的诗歌为近体诗,而将唐以 前的各种体裁的诗以及仿照唐以前的诗体写作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在平仄、句数等方面 不像近体诗那样受到格律的严格限定,因而吟诵时行腔使调比拟自由,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然 的音乐美。(见作业本P139知识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