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MBA发展报告48083.docx

    • 资源ID:63146620       资源大小:40.97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MBA发展报告48083.docx

    中国MBA发展报告一、MBA概述。 16 1.1国外MBA教育。 16 1.2中国MBA发展的三个阶段。 17 1.3EMBA在中国的发展。 18 1.3.1 EMBA发展概况。 18 1.3.2EMBA未来的发展。 19 1.4、国外院校与国内院校优势比较。 20 二、教育市场的监管与出路。 21 2.1MBA教育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21 2.2教育市场的监管与出路。 21 2.2.1中国的 AACSB. 21 2.2.2监管体制变革。 22 2.2.3未来构想。 22 三、国内MBA教育面临的问题。 23 3.1体制问题。 23 3.2市场较混乱。 23 3.3生源不理想。 23 3.4师资不过硬。 24 3.5教学太传统。 24 3.6市场期望过高或过低。 24 四、中国商学院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25 4.1优秀生源的竞争。 25 4.2遭PMP、MPA的分流。 25 4.3国外教育机构的引入。 26 4.4国外学成归国人员。 26 4.5跨国公司自己办学。 26 五、中国MBA教育的对策与出路。 26 5.1改革MBA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6 5.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7 5.3进一步理顺MBA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 27 5.4改革MBA考试录取制度。 28 5.5开通EMBA培养渠道。 28 5.6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合作办学。 28 5.7推动管理教育的产业化,积极稳妥地发展远程MBA教育。 28 六、商学院的品牌建设。 29 6.1中国MBA教育进入品牌时代。 29 6.2商学院的品牌与所属大学的品牌。 30 6.3商学院的品牌建设。 30 七、世界MBA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31 7.1MB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31 7.2适应新经济要求的MBA项目的发展。 31 7.3MBA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32 7.4MBA教育项目的特色化。 32 7.5MBA教育管理的产业化。 32 八、结语互联网时代的MBA教育。 33 一、MBA概述 1.1国外MBA教育 MBA作为一种学位,诞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这一学位的设立,与当时美国提倡 “科学管理”的理念密切相关。在此以前,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如何适当分配盈余。但 科学管理引起的这场伟大革命使人们认识到,盈余的分配并非头等大事,最重要的是 增加盈余,也就是把蛋糕做大。MBA由此应运而生,它所致力培养的,就是懂得这种 “科学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 190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MBA,10年后,美国多家商学院及管理学院相继设 立了MBA学位。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扩张倾向,与此相对应,MBA一时呈现供不应 求之势。这期间,MBA的课程设置添加了市场营销、统计学、经济学、经营决策等。 这种转换说明MBA教育自管理向经营的倾斜,倾斜的趋势至今还在继续。 自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欧洲诸国先后成立了多家商业管理学院培养MBA,法 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英国的伦敦商学院、瑞士的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都是在这一时 期建立的。逐渐,MBA开始向全世界呈辐射状发展。 目前,美国MBA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著名管理学院的MBA,如哈佛大学、斯坦福 大学等,其教学安排充分考虑高层管理职务的要求,尤其注重战略管理一类的整合性 课程以及多专业课程之间的协调;一般大学管理学院的MBA,这类MBA教育计划在学制 和质量上参差不齐,其优点是较灵活,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来设置教学计划。为了 鉴定这类MBA教学的质量,美国管理学院联合会制定了涉及评分、课程设置、图书设 施、师资等方面的考核标准;高级管理人员MBA(EMBA即executive MBA),由芝加哥大 学管理学院首创,主要为企业在职高级行政人员开设的学位教育计划。学员一般由企 业推荐,费用由企业支付,每周一天授课时间,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际并重。 从课程设置来看,美国MBA教育计划一般有20至22门课,48至58个学分,全日制 为二年制。第一学年课程主要是核心课程,包括内部或组织环境(如组织行为学)、外 部及社会环境(如经济学)、专门职能领域(如会计、金融、营销)、定量技术(如统计 学、决策分析、计算机方法)等四个方面的10至13门课程。学生只有在完成第一学年 课程后才被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学年课程为专业课选修课程,一般为管理 和工商领域当代热点问题,同时也与导师的学术兴趣及研究方法相关。选修课一般要 求至少10门,可以在其他学院或系选修。 美国MBA教育水平和学校数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其他国家也大多有自己的 名牌MBA,比如日本有名的MBA大学是一桥大学和庆应大学,英国有伦敦商学院、阿什 里奇管理学院和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等,法国有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马赛高等商学院 、巴黎高等管理学院等,澳大利亚有麦考瑞大学、新威尔士大学等,新加坡有国立大 学企业管理学院和博伟工商管理学院等,新西兰有梅西大学商学院等。 1.2中国MBA发展的三个阶段 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直译应为“商业管理硕士” ,中国习惯译为“工商管理硕士”。中国的MBA教育实践从1991年国家教委在9所院校 的试点正式开始。而实际上第一次出现MBA是在1984年,中国政府与当时的欧共体合 作,在北京办起了第一所MBA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 1993年 试点院校扩大到26所。1998年,又有30所高校加入这一行列。现在中国的MBA学校已 经有60多所,遍布在27个省市,到2002年初累计招生的MBA学生近5万人,毕业生也已 有1.5万人。清华、北大、中欧、复旦是中国最负盛名的MBA学校。 中国的 MBA 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80年代的学习和导入阶段,二是90 年代的探索和试验阶段,三是2001年以来的发展和完善阶段。 中国MBA教育的学习和导入阶段:正值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在 这期间,主要有三个中外合作培养 MBA 和培训管理人员的项目, 包括在 1991 年依 托上海交通大学、欧共体发起的中欧管理学院。 中国 MBA 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始于1991年5月,当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 批准清华大学等 9 所高校试行招收和培养MBA。1993 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又 批准了北京大学等 17 所大学试行招收和培养 MBA。1997 年重庆大学等 29 所高校 也获得 MBA 学位授予权。至此,全国共有 57 所高校招收和培养 MBA。至 2001 年  4 月,全国累计招收 MBA 研究生 4.7 万多名,累计授予 MBA 学位 13,238 名。现 在,全国每年约 6 万人报考 MBA,60 多所高校每年招生约 1 万人。 第三个阶段:从 2000 年开始,在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导下,全 国学位与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 54 所大学的 MBA 学位教育质量分两批进行了全面评 估。接受第一批评估共有 26 所;接受第二批评估的共有 28 所。这两批评估的大学 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方法,即选用 20 个指标,涉及教学设施、师 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和办学特色 6 个方面。 2002 年 8 月,中国大陆的 30 所大学获得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开始在 MBA 教育的基础上试行 EMBA 教育。目前,一场以培养高级经理人为目标的教育试验正在 中国大陆悄然进行。30 所高校一方面通过聘请国外一些名校教授或与国外某些高校 合作,另一方面组织本校优秀师资,招收具有本科学历、8 年以上工作经验和担任企 业高层管职务的管理者攻读 EMBA 学位。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中国MBA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1994年出台了MBA指 导性教学计划,以后又经过1998年的修正,这与国外商学院的核心课程设计相比没有 什么显著的差异,甚至在学术角度上的要求更高一些。在教材方面,从初期的大量翻 译国外教材,到现在一些优势院校也开始自编教材或是直接采用原版教材。目前国内 从事MBA教育的教师有2000多人。教师水平一直以来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博士学位 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管理教育的师 资力量有了很大的加强,各大学博士点的不断增加以及留学人员的回归潮流为发展提 供了动力。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这个痼疾不是选派一些教师出国学习就可以解决的。现 在许多学校纷纷开始尝试中外合作,利用外方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帮助国内的教学 。目前国内的师资水平应付MBA课程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要求更高的EMBA及短期 课程培训方面就难以承担,仍然需要假以时日。 1.3EMBA在中国的发展 1.3.1 EMBA发展概况 EMBA英文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是针对已经 担任中层以上管理工作,并且具有承担更多管理责任潜力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员的工 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一般称为高级经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它由美国芝加哥大 学商学院于1943年首创,并在七十年代在美国得到广泛效仿。 EMBA是MBA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定位有所差别,MBA入学需要入学 基础考试,这就给那些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管理人员设置了门 槛。而EMBA入学笔试、面试均由大学单位自行组织,设置门槛大为降低。中国国家规 定,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 才可报名EMBA。MBA多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团队讨论”的方式,EMBA则更注重在 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结合,因此更适合正在商场实战的高层管理者 。 2002 年 8 月,中国大陆的 30 所大学获得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开始在 MBA 教育的基础上试行 EMBA 教育。目前,一场以培养高级经理人为目标的教育试验正在 中国大陆悄然进行。30 所高校一方面通过聘请国外一些名校教授或与国外某些高校 合作,另一方面组织本校优秀师资,招收具有本科学历、8 年以上工作经验和担任企 业高层管职务的管理者攻读 EMBA 学位。 国内的30家EMBA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外籍教授为主型,授课教授 通常来自世界各著名的商学院,以武汉大学、中欧为代表。其优点就是每门课程都能 配备世界上最好的教授,能够迅速的使EMBA的授课质量达到国际顶尖的水平,其豪华 阵容甚至可能超过国际著名的商学院。不过这需要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国际号召力。 第二种类型是联合办学型,通常与国际某个商学院合办,引进其部分授课阵容然 后配以本校的优秀教授,以中山大学、上海财大等为代表。优点就是能够保持项目的 稳定性,不过这种模式很早就在国内试行,但由于利益分配等原因,最后往往流于形 式。 第三种是华人外教型,以华人外教为主,以北大、人大为代表。这些教授多在国 外的高校取得教职,功成名就,掌握着先进的理念又熟悉中国的现实。然而一个不可 忽视的事实是:尽管这些华人教授在经济学界建树颇多,可是在EMBA教学领域中的地 位却并不尽如人意。 第四种是本土型,多有国内优秀的MBA教授为主。由于世界一流的教授永远都是 稀缺的,大部分学校的EMBA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不得不立足于本土化,以教授 熟悉中国国情作为卖点。这类EMBA往往定位于低端市场。 在未来几年里面,中国的EMBA将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需求。第一,是中国民营企业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需要高级的管理人才,这将成为中国EMBA生源的主要来 源之一。第二,世界上其他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需要能够迎接中国挑战的,适应中 国国情的EMBA的人才,这样就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未来三年、四年以后,将会出 现EMBA入学高峰。据统计,中国至少有400家企业的50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急需接受 EMBA培训。以目前EMBA的收费标准,今后5年内,将有大约10亿元的市场需求。 1.3.2EMBA未来的发展 1.价格等级区分的EMBA各取所需 EMBA的身价一直是最受关注的话题,而有些培训机构开始打价格牌来吸引不同层 次的学生,其中一些民办EMBA纷纷打出低价,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董事长邵明路谈 及原因时说,中高级职业经理市场是10万元以下的定位,这些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 自身的充电需求又非常强烈的。而像北大、清华、复旦等老字号仍然保持较高的价位 ,复旦的EMBA甚至还提高了价格。他们针对的是大型企业的高级经理人这个相对稳定 的群体,因此价格也能保持稳定。 2.以专业划分的特色EMBA走俏 一些EMBA培训机构根据市场走俏的热门行业推出特色的EMBA课程,由于课程都是 倾向热门行业设立的,所以给人一种赶时髦的感觉。记者在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负责人周华军的采访中了解到,EMBA是作为高级决策者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按照 国际趋势是不应该有明显倾向性的。但是,国内部分热门行业发展迅速,而这些行业 又都与国际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客观上他们对EMBA有需求,因此为他们定做有方向性 的EMBA是合适的。 3.国际合作办学EMBA打品牌 与国外院校合作办EMBA是如今这个市场的流行趋势。但是国内的院校是如何选择 合作伙伴的呢?是否有相应的标准和条件呢?北大国际MBA的项目负责人王旺桂告诉 记者,之所以要选择合作高校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确保学员拿到权威的EMBA学历 证书。因为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如哈佛等不会拿自己著名的EMBA项目来和别的院校合作 的,换言之就是即使国内有打着哈佛等牌子的EMBA班,毕业时也只能拿到课程结业证 ,而非学历证书。如果学员花掉几十万元学费,而最后拿不到货真价实的证书那就非 常得不偿失了。所以如何保证EMBA证书的含金量是中外EMBA合作项目最重要的选择条 件和合作基础。 1.4、国外院校与国内院校优势比较 综合来说,在国外和国内读MBA,各有各的优势。国外MBA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1、投资回报较高。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在美国非MBA毕业生工资收入 增长率只是MBA毕业生的一半。调查数据显示,MBA学位带来的平均年收益是29万美 元,MBA毕业生能在较短时间里收回所有投资,包括学费和就学期间放弃工作的经济 损失。名牌商学院毕业生的投资回报率更高,例如哈佛商学院的MBA毕业生,年薪居 全美商学院之首,毕业生平均第一年薪水在85万美元以上,10年后平均年收入可达 50万美元。 2、就业前景广阔。事实表明,全美排名前十位商学院的毕业生人均有6个工作机 会。对这些商学院的毕业生来说,不是出去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上门,其所要考虑的 仅是: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 3、学业收获更大。国外的管理科学已相当成熟,而且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中国 学生如能出国学习,可以接触世界各地的管理人才,借鉴各地的管理经验,同时也是 与外国同行建立关系的绝好机会,这些在国内是不容易做到的。 国内MBA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费用相对较低。目前去国外读MBA一般需要十几万人民币,一些热门院校的留 学费用更是高达五六十万元。因此,对中国学生来说,经济压力过于沉重。而国内MBA 教育的费用要相对低许多,平均为四五万元人民币。此外,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开设 了中外合作的MBA专业,由外籍教师担纲,选用的教材、案例符合中国市场,毕业后 能获得国际文凭,而费用要比出国留学低许多。 2、更具中国特色。国内的MBA教育大多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案例,在教学实 践活动的安排上也更贴近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获得的管理 经验更具有实际意义。 3、在国内读MBA,便于了解人力资源市场行情,将来就业会占有“近水楼台先得 月”的优势,也容易在读书期间在国内找到MBA兼职的工作。对于今后民营企业、国 企和外企大批量需要懂国内商务的MBA时,国内培养的MBA会占很大的优势,因而有更 多的机会脱颖而出。 二、教育市场的监管与出路 2.1MBA教育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当前,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融入其中 ;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全球范围的产业调整 步伐加快。为了应付当今世界这种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各国都在研究进入新 世纪的发展问题,其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不约而同地被大多数国家放到了战略 地位。这是因为,知识和人才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教育作为生产力 要素的作用正在日益实现,劳动者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 要基础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就是对未来的重视和投入,就是对 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投资和关注。谁掌握了新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事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首先,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人 力资源素质差距十分显著,迫切需要加快教育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我国从业人员中 ,受过2年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不到3,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尤其是信 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和财经、法律、贸易、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高 层次人才还十分匮乏,而且区域分布很不平衡。其次,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日趋激 烈,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压力。欧美国家利用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各种综合优 势,在全球范围内招揽学生、吸引人才,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这无疑给本 来就人才基础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更增添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2.2教育市场的监管与出路 2.2.1中国的 AACSB 国内MBA教育从1991年试点到现在11年来,已经有62家高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正 式批准可以开展MBA教育,他们依托传统高校教育体系,颁发国务院学位办承认的MBA 学位和学历,比如清华经管学院MBA项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等。另外国务院 学位办还成立了78家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的合作项目,授外方学位,如北大国际MBA 。此外还有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例外的中外政府间的合作项目 在中国 MBA 教育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1994 年成立的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 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该机构承担了十分广泛的领导和指导工作,从 MBA 学位 教育规划、师资培训、课程教学大纲、案例库建设,到 MBA 学位评估、国际交流等 。该指导委员会的性质颇像美国的 AACSB(全美大学商科教育联合会,负责工商管理 教育学位认证)。 但中国现在对于管理教育市场的监管体制存在很大问题,虽然教育部在发放办学 牌照上面是十分严格。但对于发牌之后的管理却一直没有跟上:主要问题是对各办学 实体的限制太严格、考试制度不科学、竞争平衡没有达到,造成好的学校办不好、坏 的学校死不掉的现象。 2.2.2监管体制变革 其实对MBA管理最根本之处在于建立一个真正类似美国AACSB(美国管理学院联合 会)的机构来规范管理市场。 AACSB是美国最大的MBA认证系统,认证目的在于促进商学院进一步完善其运转模 式和资金水平。认证工作主要采取实地考察方式,认证指标包括教师与学生比例、图 书馆、课程设置等、学生满意度等等。AACSB评估小组通过亲身观察及与学生、教员 充分交流,最后对学校做出一个综合评价。全美几千个MBA项目只有13能通过AACSB 的认证,AACSB现在正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商学院申请AACSB认证 ,在全球范围内能通过认证的不超过10。 一、改革现行考试制度,由现在的与研究生同时、近乎同性质的考试转为资格考 试,给学校和考生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多的双向考虑。 MBA不是一般的硕士学位培养,他对于商学院来讲是一种商业经营的产品,对于 学员来讲是一种智力、财力投资而不是被教育的权利,现在施教方和受教方选择的范 围都窄得很,学校必须在1个小时左右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而考生在考试时只能选 择几个商学院来报名,这种状况应该得到改变。 二、要求给予办学者足够的自主权,比如招生制度、学费控制等,最好由办学方 自己考虑。MBA办学是一个系统商业工程,在经营上实质和经营商业机构没什么两样 。2001年教育部给了北大国际400个招生名额,但北大国际由于师资等问题没有要这 么多,2002年北大国际想多要几个名额,教育部却批示不能给那么多,给办学机构带 来很大的限制。 三、建立有效竞争体制和淘汰机制,使得办学机构之间的竞争由现在垄断色彩的 变相保护转为真正的市场决定,不然MBA教育很难继续获得长足发展。 2.2.3未来构想 当市场真正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各种层次的管理教育产品都会得到发展, 包括MBA、EMBA,甚至各种培训。美国只需三个博士、一个律师、一个美籍会计师; 办公室有25平方米即可注册一所大学,但得到最大认可的还是哈佛、普林斯顿、斯坦 福等等。中国将来也会是这样。 三、国内MBA教育面临的问题 3.1体制问题 谈到制约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因素问题,“体制”一词也常常成为非难的理由。在 中欧这种“体制外”的商学院获得不可否认的成功的时候,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 体制内”的学校备受关注。但我们强调商学院独立性的同时并不认为处在综合类大学 内会对商学院的发展形成多大瓶颈。相反独立办学的商学院的文化沉淀值得商榷,以 访问教授为主的独立商学院很难形成学校的人文传统和文化积淀,这对管理教育这门 软科学来说是不利的。国内一所著名大学商学院院长举例说,商学院的教师应该有着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阔的视野,比如自己与法学院教授的交流就可以碰撞出一些新思 路。 当然商学院的独立性有利于管理学院按照管理教育自有的规律来办学,另外,管 理学院的办学资源可以更充足一些,教师的收入也可以更高些。另外在案例开发方面 取得的学术成果也应该得到较好的承认,由于过去在认识上的问题,一些案例研究的 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使教师缺乏积极性,制约了国内案例教学的进步。 3.2市场较混乱 近年来,国内经济对高水平管理人才的需求陡然加大,因此导致MBA教育有利可 图。接踵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的MBA项目令人眼花缭乱,以至良莠难分,教育质量和 教育产业化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有些院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MBA招生条件和 文凭发放条件,不顾师资局限,盲目扩大招生数量,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下降。 3.3生源不理想 生源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中国目前实行的联考从本质上说将选拔 变成了应试,不能有效地筛选人才。考试的科目主要包括政治、英语、数学、管理、 语文5门课。(现在已改为三门,英语、综合考试、管理)尤其是政治等科目需要大量 记忆,许多有实践经验、发展潜力、值得培养的人,往往工作繁忙,没有复习时间, 在考试中处于劣势。业内人士提出,要改革国内MBA的考试录取制度,如向国外的GMAT 考试方式靠拢,用综合考试代替某些单科考试,将选拔性考试改为资格性考试,重视 面试在选拔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符合MBA专业特点的、有效规范的面试方法。 其次,MBA报考者及学员的成分越来越杂,年龄越来越轻,学历越来越低。有调 查显示,读MBA的通常有四类人:一、具求知心态的企业管理人员;二、工作不太顺 利的年轻人;三、一些学历不高,工作待遇不理想的人;四、看中了MBA这个庞大的 同学群体的人,他们已有现代的管理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认为学MBA最重要的是在 名校结识一批未来的管理精英,结一张硕大的“关系网”。而现在,第二类和第三类 人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MBA生源的结构五花八门,一些人并不具备学习MBA的 潜质。 3.4师资不过硬 MBA的师资在国际上是有条件的:有博士学位;有研究成果;有综合实际能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认为,国内MBA教育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师资力 量不行。吸引国际一流的教授来校任教需要大量经费,目前经费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 。南京大学商学院赵曙明院长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兼职教授,他认为,目前国内很多 MBA教师还不能胜任MBA的教学工作。MBA教师不仅理论知识要过硬,而且实践经历也 很重要。这正是国内MBA教学人员缺乏的。 3.5教学太传统 管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管理人才为目的的“高级职业教育”,而中国多数 MBA院校仍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首先是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 其次是教材缺乏,且多与实际商战有距离;三是案例缺乏;四是忽视培养MBA精神。 所谓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竞争、个人奋斗、冒险和创业,强调个人能力、毅力 、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而国内许多MBA院校对培训MBA 学生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所需的MBA精神却重视不足。 3.6市场期望过高或过低 现在许多学校在推广课程项目的时候都宣称要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这其实 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按照市场发达国家的标准,商学院除部分院校招收本科学生外 ,主要在提供三种不同类型的管理教育课程:MBA、EMBA和短期课程培训。MBA提供给 那些有着三年以上(国外多为两年)工作经验的人士,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为其开始 管理工作生涯做准备(Beginning-career),主要为企业培养中、基层管理者,是提 供一种“通行的管理语言”。EMBA面对的应该是有着八到十年管理经验的人士(mid- -career),他们需要的是提供更为精到的管理教育,以扩大视野,驾驭更大的局面。 至于短期课程培训,由于它不像前两种培训那样提供学位,在国内受到了一些冷落。 但这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培训课程。商业世界瞬息万变,再加之外部世界的变动,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外需要时间经济、内容精辟实用的知识充电。 在国外这样的课程深受欢迎,许多大公司的CEO在个人履历中还以参加过著名商学院 的课程培训为荣(比如哈佛的Advanced Management Program)。 尽管中国MBA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一批优秀的管理者也在用他们的业绩证明 中国的MBA教育。有调查显示,95的MBA毕业生认为对他们的事业发展帮助很大或较 大;MBA毕业生中担任企业中高层管理职务的比例由入学时的54上升到78.5,其 中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比例由入学时的18.3上升到33。 四、中国商学院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MBA在中国走过1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两大转变,即MBA的教学体系从单纯地照搬 国外模式到转变为目前充分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再设计,MBA的社会影响力从不被重视 转变为目前成人学历教育的热点,然而,中国的MBA教育毕竟起步不久,不仅存在诸 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且在未来两三年内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 4.1优秀生源的竞争 中国加入WTO以后,再经过两三年,中国的保护期将会过去。而中国将面临国际 化的竞争,毫无疑问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他们会进来。哈佛、沃顿、斯坦福等世界上 最好的商学院都会直接来华办学。那时,这些顶级的商学院将是中国最优秀的学生的 首选。为此,打造中国世界级的商学院成为国内一流商学院的当务之急。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表示,虽然在短短十几年发展过程中,上海交 大管理学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和国外的商学院,特别是著名商学院相比差 距仍然很大。这个现象在国内各大商学院都比较普遍。这个差距首先表现在师资队伍 的差距,我们的老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和国际上的差距。 4.2遭PMP、MPA的分流 由于引入比MBA晚许多,MPA(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在国内还未形成供 求市场。但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MPA的需求将不逊于MBA。而 与PMP相关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简称PM)职业在西方国家更是炙手可热 ,美国财富杂志预测,项目管理PM将成为21世纪的首选职业。毫无疑问,原先打 算报考MBA的人要有一部分分流到PMP、MPA中。 4.3国外教育机构的引入 据了解,在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大力推动下,全球最富盛名的MBA专业巡展 World MBA Tour今年11月将首次在上海和北京亮相。据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老师 介绍,参展学校是全球200多所一流的商学院。随着中国的入世,这些国外一流大学 都已虎视眈眈,瞄准了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 4.4国外学成归国人员 来自国外归国人员的力量也不可小视。这些人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对国外的商 业行情比较熟悉。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无疑将给中国培养的MBA在职业生涯的 发展上带来冲击。 4.5跨国公司自己办学 摩托罗拉公司在天津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专门出资培训自己公司的工商管理人才 。而入世之后,更多的跨国公司也将采取同样的措施。这些公司往往财力雄厚,培养 人才的针对性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又无疑分流了中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五、中国MBA教育的对策与出路 5.1改革MBA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我国多数MBA培养院校在教育方式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 影响,存在着传授知识多,启发智慧少;课堂教学多,课外环节少;研究学术多,分 享经验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继承引进多,开拓创新少;关注教学多,提供 服务少等问题。虽然“多”的方面不见得都不好,但“少”的方面确实都是有待加强 的薄弱环节。案例教学虽然已经普遍开展,但多数学校案例教学比重偏小,所使用的 案例中小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反映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教学案例在数量和水平上 都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许多院校对培养MBA学生综合素质和领导能 力所需的“软”课程和整合性的课程开发不够。MBA学生在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方面与 国外的MBA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多数学校的MBA外语教学仍沿用公共外语教学的教材与 教学方法,没有突出MBA教育的特色。虽然MBA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国际主流基本一致, 但教学内容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国际学科前沿。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MBA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减少统一要求的MBA核心课程的门数,增加选修课;要 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课程,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 教学的比重,通过课内环节与课外环节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课程内 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开发整合型课程和采用整合型教学方法;淡化论文环节, 改论文为专题报告,改答辩为口头报告,用教学环节中的其他评估手段代替论文在MBA “出口”把关中的作用;加快MBA课程教学国际化步伐。 5.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不足仍是制约我国MBA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全国而言,具有较 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熟悉MBA教学特点,熟练掌握MBA教学方法的 高水平教师仍然缺乏。MBA教育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数量。要继续 下大力气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要在政策环境和物 质资源上创造条件,吸引出国留学的杰出人才回国工作,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增 加教师中具有管理类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注意引进企业及政府中有实际管理工作经 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管理专家来校全职或兼职任教。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研 究和咨询活动,增加教师的管理实践经验。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继续开展师资培 训和校际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培训和研讨层次,实现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的制度 化和规范化。 5.3进一步理顺MBA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些试点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完全理顺,难以在MBA教育中发挥整个学校或学 科群的优势,管理中存在着的某些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BA培养质量。一些未 获得MBA学位授权的学校或单位滥用MBA名义办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班、国外或境 外办学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招收MBA学生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MBA教育秩序, 影响了我国MBA教育的声誉。按照现行的MBA“委托培养”体制,名义上是学校受用人 单位委托培养MBA,学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MBA发展报告48083.docx)为本站会员(you****no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