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高频考点.docx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social work”的译名;20世纪上半叶我国把"social work"这一类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它指的 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2、社会工作也叫社会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福利制度的框架下, 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 这类活动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3、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学者 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强调它是一门 # -JA 乙木。(二)社会工作的定义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 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4个要点:(1)以助人为目的(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3)科学的助人方法(4)助人服务活动(三)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1、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1、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没有专业意义上 的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发展;3、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一一“行政 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 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的 特点。社会工作的要素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社会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实践、服务于大众、相信大众能够改 变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也是一个渐进往复的过程。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一)服务对象1、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或帮 助的对象,是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的一方,实在正常生活中 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人。2、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群体,传统认为是(有问题、有困难的)个 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现代看法是(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 社区。3、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就失去了必要性。(二)社会工作者1、涵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 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后节详述)2、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是助人行动的主体。3、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秉承社会工作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 助人活动,与服务对象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的活动。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解除危机、维护基本的生命权 利,在此基础上实现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并挖掘个人潜力,增 强社会功能。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解救危难(维护基本生存、寻求资源、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 持)(2)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3)促进发展(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2、社会层面的目的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及推 动社会进步等。(1)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协调社会资源,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 制度的改变,为其提供更多机会和制度保障。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1、功能的含义: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2、功能的类型(1)正功能与负功能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 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2)显功能与潜功能显功能是指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潜功能 是指那种未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 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增强他 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 改善)。正常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 自己的能力经营自己生活的状杰。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的视角。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 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三)社会工作对社会层面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重要的 影响,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服务,解决问题,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秩序,维护社会 稳定,间接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2、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服务,改善社会环境,建立“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1、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 性和发展性。2、社会环境主要由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 组成。(或由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社会、文化 和大众传媒组成)。3、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 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 同样的,良好的遗传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人类的 行为也能改变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的力度并不对等。4、社会环境系统主要由家庭、朋辈群体、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5、人生发展理论的理论框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 的道德发展阶段论。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类不能中的性驱力是 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口唇期(出生到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 (3-6岁)潜优期(6岁到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他认为性器 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潜意识动机的论述和重视童年期经验是弗洛 伊德理论的主要贡献。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 了社会文化因素,他指出人生有八大阶段,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 的发展,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环节。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又称发生认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 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 (7-12)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认为个体主要运用组织、同化和 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组织原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环。心理图式。9、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发现儿童道德判断是渐进的过程: 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习俗水平 (好孩子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 约定向阶段和批边的伦理准则阶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0、儿童早期面临主动性或内疚的冲突,中期可能形成自卑感, 成功解决后,儿童会形成“有能力”的美德;青少年会出现个人的认 同危机,失败可陷入角色混乱。成年早期是亲密对孤独,解决后形成 '爱”的美德,成年中期的冲突是繁殖对停滞,解决后形成关怀的美 德。1、社会工作价值关的作用:a理论作用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 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社会 教育的核心内b实践作用: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 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 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2、社会价值观的内容:1965戈登的社工价值体系: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和 社会是互相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每个人除了具有 人类的共同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民主社会的基本 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 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 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1967比斯台克的社工价值体系: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 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 会的责任、人的自我抉择权利。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工价值观: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4、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与稳 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 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5、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是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鼓 励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 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 保障的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是社会公众评价的 标准、是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 基础。6、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 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7、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 构、对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a对服务 对象的包括: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 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b对同事的包括:尊重,合作, 保密,咨询,服务的转介等c对工作机构的包括:督导和辅导,教育 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的要求d对 专业人员的包括: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e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包 括: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f对全社会的包括:社 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8、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 承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9、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和处理原则:a问题:保密问题情理 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原则和知情 同意b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完全平等和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和自由 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改善生活质量原则隐私和保密原则真诚原则10、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社会工作界(专业团体)制定的。它具有: 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社会工作的特点: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的服务活动。(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科学知 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工会)行政(民政)专业三种社 会工作。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 队伍。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理论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 在社会领域、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 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预防和解 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4、社会工作的目标:a服务对象方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b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 公正。5、社会工作的功能a;对服务对象的: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b对社会: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6、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7、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政府有责任救助并直接参与确立 了助人自助观念并要求乞丐劳动规定专人从事救济即救助人员的专 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8、1898年里士满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社会实践经验进 行理论化的总结,1917年,社会诊断是试图使社会工作成为一套 独立的知识,什么是社会诊断成为方法。20世纪40年代小组工 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60年代社区工作方法被承认, 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9、192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设立可视为发展标志 1952年取消79年恢复。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 工作教育率先发展、社会行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社会专 业不断发展的特点。10、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专业方法。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2、我国当前对社会工作的解释: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 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 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 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 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3、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的关系: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 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对社会工作的阐述,这预示着社会工作的春天的到来; 中国社会工作必然有本土特点,它与和谐社会建设及以改善民生为重 点的社会建设密切相关。4、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3)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 伍对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解除危机、维护基本的生命权 利,在此基础上实现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并挖掘个人潜力,增 强社会功能。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解救危难(维护基本生存、寻求资源、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 持)(2)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3)促进发展(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2、社会层面的目的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及推 动社会进步等。(1)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协调社会资源, 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 制度的改变,为其提供更多机会和制度保障。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1、功能的含义: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2、功能的类型(1)正功能与负功能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 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2)显功能与潜功能显功能是指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潜功能 是指那种未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 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增强他 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 改善)。正常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 自己的能力经营自己生活的状态。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的视角。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 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 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三)社会工作对社会层面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重要的 影响,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服务,解决问题,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秩序,维护社会 稳定,间接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2、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服务,改善社会环境,建立“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1)基督理念:仁慈、博爱(行善积德、爱),社会工作产生和发 展的重要思想来源;(2)人道主义(天赋*、自由、平等、博爱),助人活动的思想 基础。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完成了工业革 命。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 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 关系、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 社会,迫使政府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应。3、制度背景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 规定要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 础。(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也为社会工作 产生准备了条件。18世纪中期的“友善访问员”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有关助人的 知识和技巧。2、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 会服务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工作者的前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等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社会服务组 织(慈善组织),这为社会工作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英 美国家的政府也制定社会政策,建立社会服务行政系统,促进了社会 工作的发展。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慈善组织于19世纪末开始关心对志愿人员和服务 人员的训练,改善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 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1893年,英格兰开设“慈善训练”学校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专业训练,荷兰成立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二)专业方法的确立社会工作职业的形成经过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并通过出 版书籍、教育培训等方式传递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助人模式、问题解 决模式等方法和技巧的路径。个案工作:里士满贫困中的友善访问(1898)、社会诊断 (1917)、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1922)小组工作: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社区工作:20世纪60年代社会工作行政:20世纪70年代(三)专业组织的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国家大量出现慈善组织会社,协调政 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而英美国家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 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组织建立起来。1918年,美国成立“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1957年,格林伍德在专业的属性一书者指出,专业应该具有的特征:1、系统的理论体系;2、被社会广泛认可;3、活动具有专业权威;4、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5、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二)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特点(三)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西方社会工作主要经历了产生、形成和专业发展三个阶段。1、产生阶段的重要特点: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人员开 始职业化、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并建立社会行政系统;2、形成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的 确定、专业组织的发展;3、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 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在20世纪之前我国 无专业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首先是传教士在我国开办社会服务,并在我国大学讲授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社会服务实践活动。1925年燕京大学成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 重要标志;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 践。来源:考试大(3) 1949年以后的社会工作出于对社会学、社会工作的错误理解,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 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和相关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 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在城市普遍实行“单位体制”,并力图通过 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遇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农村除了对 “五保户”的救助和救灾,政府没有其他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农民 基本上靠家庭和村集体来解决困难。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 “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二(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 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 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进程。1991年7月5日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 人才队伍。对社会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