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任务驱动,彰显过程教学]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docx
-
资源ID:63154531
资源大小:17.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实施任务驱动,彰显过程教学]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docx
实施任务驱动,彰显过程教学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摘要:实施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须要老师以生为本,细心设计所要解决的任务,突出过程教学,实施有效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文章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形式喧闹、实效不足的弊端,阐述了优化任务驱动,彰显过程教学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实效;任务驱动;过程教学;问题思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141-03 一、问题缘起 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解决为中心,学生通过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创建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自主建构学问、培育实力和创新精神。但是现实的中学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效果不够志向,主要表现在:老师抛出一系列问题后,就让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在这段时间,课堂气氛显得相当喧闹,但是老师缺少有效地指引,学生之间也没有多少沟通沟通。到最终,老师也只是匆忙展示一下学生的作品就结束,并没有好好总结探究的过程。导致形式喧闹,实效不足。这样的探究效率可想而知,有时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老师的演示成了走过场,学生自主练习时间则成了放任自流。因此,老师应当深化探讨任务驱动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进而逐步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优化教学策略,彰显过程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般步骤是:老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式学习,将找寻问题答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充分的合作,实现意义的自主建构。因此,老师须要优化教学过程,彰显探究特征。 1重视问题设计,实现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老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中开展的。这些问题可以是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拓展延长,也可以是对其他学科的学问或课外自然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己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学问领域。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学问,这些学问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例如共同维护计算机网络平安课题,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信息平安”与“计算机犯罪”等关有计算机网络平安方面的学问。老师布置合作探究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犯罪?爱护计算机信息,常见的方法是什么?现在学校须要制定一个学校计算机房信息平安爱护条例,你认为应当包括哪方面的内容,你的依据是什么?当然,随着学生探究实力的提高,老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依据教材提出探究问题。 2注意情境创设,激发探究动力。设计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应当做到任务和问题是真实的,而不是刻意而为和虚构的。设计真实情境中的详细活动,应当是从详细的“这些”学生的生活情境来的任务和问题,而不是“那些”学生的生活情境。例如共同维护计算机网络平安探究课题,老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教学目标:展示一份有关病毒警告的新闻,让学生阅读,并谈谈对计算机病毒的相识,提出本课探究目标。在用情境演绎教学的过程中,许多“现实”的情境很难在教室中铺陈出来的,因此,有时老师通过假想构造一个模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当一种角色,学生就能整合自己已有的阅历,运用自身独特的理解,充分驰骋想象,激发了才智潜能。例如在探究冒泡排序算法的时候,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由于“气泡”比较轻,所以要往上冒;小的数就依次往前移动,从而实现了数从小到大的排列(可以说明一下规则)。老师再扩把冒泡排序的思想展一下:当一块石头扔到水里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石头往下沉,气泡往上冒;大的数也就依次往后移动,从而实现从小到大的数的排列。虽然在计算机教室里无法进行逼真的教学模拟演示,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阅历进行想象,建立简洁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辨证思维,从而实现我们的课堂构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重视自主学习,培育探究实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老师不是先将结论干脆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视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小组探讨,成果汇报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加并体验学问的获得过程,建立起对学问的新相识,并培育科学探究的实力。在此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探究Photoshop中的图片合成内容(主要包含套索、魔棒工具的运用,对图片大小、位置的调整等)时,事先给学生供应两位同学的单人照,然后在大屏幕上播放这两位同学的合影照。学生忽然明白合影是老师拼凑出来的,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于是趁机提出探究任务:依照老师的操作,自己合成两张简洁的图像。依据供应的参考素材和规定的主题,运用图象旋转、缩放等方法完成简洁的合成。自己搜寻素材,完成图像简洁合成。这样由易到难的层递式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爱好盎然中不但理解了魔棒工具与套索之间的区分,而且探究了其他抠图方法。可见,老师放手入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育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长期坚持下去,就能逐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 4开展小组协作,培育合作实力。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须要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通过制定工作安排,分组试验和调查,须要探讨、争辩和看法综合等协作学习活动方能共同达到意义的建构。同时,在共同参加的过程中,学生还须要了解不同人的特性,学会相互沟通、协作。这种沟通、协作包括沟通、协作的精神与沟通、协作的实力,例如彼此敬重、理解以及容忍的看法,表达、倾听与劝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探讨方案的实力等。在上front page网页制作的综合任务时,让学生以四至五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以“三门青蟹节”为主题,设计一个网站,其中网站里的详细内容由学生探讨,共同来确定。学生所负责的详细任务由大家自己所特长的方面来确定。在完成的过程中,小组同学间要不断地进行探讨,刚好地进行修改,学生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所做的任务。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间还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刚好地提示同学改正。作品完成后,全班同学之间还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小组同学还要从全方面来回顾、分析自己的作品,对自己小组制作的过程进行反思,不断地提出修改看法,完善作品。 5.实施多元评价,巩固探究爱好。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评价包括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及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否敏捷地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须要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师生互评相结合,如:学生是否能设计并实施探究安排;小组协商、参加看法是否主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是否开心,有什么学习环节须要改善等。老师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进行评价和管理,比如多媒体选修模块完全可以按学习软件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学习区块进行横向评价。即使是同一学习区块,也可以实施纵向评价,激励学生进步。在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宽容学生的不足之处甚至是一些小错误,多用褒励性的语言点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比如学生的网页作品尽管色调搭配妥当,但总体布局不够志向,老师可以确定学生的色调搭配,同时提示学生在整体布局做些调整,使之更加协调。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探究爱好。 三、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思索 1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基于网络环境。所谓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舆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因此,要能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需让学生充分驾驭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就必需创设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环境,方能达到学科培育的目标。比如老师敏捷选取Moodle的功能模块,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学生平常的自学,下载学习资源、接受在线指导、发表作品和开展网上沟通例如探究“photoshop”时,我们可以依托Moodle学习平台,设置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探究任务、沟通互动、作品发布和自我评价等栏目。总之,网络教学平台的创设,促使师生、生生之间开展刚好、充分地沟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极大的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信息技术课堂活力。 2学习资源库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靠学习资源的引导,因此学习资源设计的好坏干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般我们所指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老师制作的与学科教学相关的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前面两项学习资源无疑是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但网络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巨型资源库,并且里面所包含的信息良莠不齐,我们无法估计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为了能最大程度地避开网络资源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负面影响,老师就必需在设计学习资源上动脑筋,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超级链接或搜寻引擎的查找指引的方式,将传统的老师引导活动转换为数字资源,从另一个角度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3重视老师指导活动的设计。老师指导活动的设计往往是我们简单忽视的,尤其是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重视教学活动“老师”这一不行缺少的要素。须知,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自控实力远不及成人。笔者在进行探讨实践的过程中,就发觉部分学生常常开小差不务“学”业,转向看新闻、玩嬉戏,要么就是学生面对网络如此丰富的资源不知从何下手。总有很多突发事情在我们课前设计学习资源时是无法估计的,此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的活动应以“导”、“启”为主,培育学生独立思索、自主学习的实力,而不是为了省时间干脆训斥学生的错误行为或干脆告知学生某个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探究VB中的FOR循环语句时,老师应当先以1+2+3+100为例进行示范探究,然后让学生再自己探求1+2+3+1000、2+4+6+100、1+3+5+100以及1×2×3××10各项的值。学生通过与老师示范探究的例题进行对比、分析,就能比较简单地找出题目之间的差异,从而编写出正确的程序。 4问题的设计应有肯定的梯度及拓展性。任务驱动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传授,更主要的是培育学生的综合信息实力运用及创新实力。因此,在设计探究问题时,须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两个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相识。接着还须要将内容延长,设计一个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己有的学问及信息技术实力,通过小组协作来解决问题,由此来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例如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奇面纱”时,针对累加问题,若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它的算法,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公式计算去完成,然而探究学习任务主要是要学生驾驭一种新的算法思想循环。假如老师干脆通过讲授法传授这种算法思想的话,学生理解起来会毫无头绪,只能接受,但不能消化,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应当先让学生对这种思想有个最表面的相识,再渐渐深化:让学生依据算法分析出这个算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分析出里面涉及到的几个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因为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把解题方法进行步骤化,现在依据步骤得出结果,反分析出此算法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洁) 在分析该算法的过程中,学生对该算法的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理解,整个执行过程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再协作答案,对这类算法就有了初步相识。但是假如立刻接着让学生分析S=1+2+3+N的算法,有些学生能做到,但可能只是依样画葫芦,并不能脱离这个模板,并且难于理解对这个算法为何要求这样写。所以老师应当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储蓄罐存钱进行探究。因为计算机里面的变量事实上是个存储单元,把它比方成储蓄罐恰到好处。累加过程实际就是一个积蓄过程。(如图)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简单接受,对于理解该算法有肯定的帮助意义。 通过这样具有肯定梯度及拓展性的任务探究过程,学生就可以很形象地理解这个累加过程,并从图中可以看出隐含的规律,自主建构学问: S就是储蓄罐,I就是每天塞进储蓄罐的金额。没有起先存钱前,储蓄罐里空空的,即S=0;起先存钱,第一次存的金额就是第一个加数,即I=1;当天的金额就是前一天储蓄罐里的金额S加上今日塞进去的金额I,即S=S+I,当天塞进储蓄罐的金额就是前一天的金额加1,即I=I+1;累加何时结束呢?I超过最大加数时,即I>5。学生有了这个探究思路再看看已有的算法,就能很好理解和驾驭了。然后老师再指导学生接着把这个问题普遍化,已知N,求S=1+2+3+N的算法。学生就能自主探究分析这个过程,然后写出相应的算法。学生理解后,老师再渐渐将问题拓展至这类问题中比较经典的几个题目: (1)已知n,求1*2*3*n (2)求1到100之间的偶数之和 (3)求100+99+98+2+1 (4)已知n,求1+1/2+1/3+1/4+1/n (5)已知n,求1-2+3-4+5-+(-1)n-1n (6)已知n,求s=1!+2!+3!+4!+n! 总之,老师应当以生为本,细心设计探究任务,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效指导,使“放”与“收”、“导”与“学”做到有机统一,才能取得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和问题解决实力。 参考文献: 1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探讨M.北京:高等教化出版社,2008 2唐波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电脑学问与技术,2011,(32) 3杨明谈信息技术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