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3000字.docx
-
资源ID:63160015
资源大小:13.2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3000字.docx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3000字资本论读后感资本的统治题记:事物在其表面上,往往以与其本质相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记得以前看到某个西方政治著作家的话,说集权和极权的区分在于,集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专制,而极权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制,因为它深化人心,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从心里认同这种专制独裁。而现代社会,正是一个资本所统治的极权社会。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资本家用肯定量的预付资本,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从而以工资的形式取得自己劳动的酬劳。这一过程表面看起来是特别公允的:资本家和工人,分别作为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同等的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同等的交易;资本家可以选择雇佣这个工人,也可以选择雇佣那个工人,工人可以选择受这个资本家雇佣,也可以选择受那个资本家雇佣。表面上看来,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但是,在这表面之下,掩盖了事实的真相,那就是:劳动力的运用价值和它的价值,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东西。资本家所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他的劳动力的运用价值。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大隐私,就隐藏在劳动力的运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别之间。劳动力的运用价值,是运用劳动力所创建的价值。(读后感)比如,在一个10小时工作日内,工人以10000元的原料,生产了20000元的产品,那么,劳动力的运用价值就是10000元(20000元减去10000元)。劳动力的价值,是指劳动力的维持费用,即:一个人要保持正常的体力和脑力,在一天之中所要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比如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了一天,获得5000元的工资,那么,这5000元就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工人为资本家劳动10小时,创建了10000元的价值(劳动力的运用价值),平均每小时劳动创建1000元价值。而他事实上获得的工资却只有5000元,也就是说,他只有5小时在为自己劳动,而剩余的5小时,全部是无偿的为资本家劳动。这剩余的5小时劳动所创建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的来源。假如没有剩余价值,则资本不行能增殖,资本家不行能获得利润。在雇佣劳动中,劳动者(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为自己的劳动;他为资本家供应的无偿劳动(剩余劳动)掩盖在他的工资的面具之下。在奴隶劳动中,奴隶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为奴隶主的劳动;即使是奴隶维持自己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也表现为奴隶主的财产。在徭役劳动中,农夫在一年中的一段时间内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劳动,在另一段时间内在地主的土地上为地主劳动,即服徭役。在雇佣劳动和奴隶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点仅在于,雇佣劳动的成果表现为劳动者自己的财宝,而奴隶劳动的成果表现为奴隶主的财宝;前者是隐藏的剥削,后者是赤祼祼的不加掩饰的剥削。在徭役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典型的奴隶劳动,如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和内战以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在奴隶劳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信奉“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和其他的劳动资料一样,都是奴隶主的财产的一部分。在雇佣劳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信奉自由、同等。我在稍后会论及,为什么这种自由同等的理念,落实到现实中,会成为它的反面,甚至形成现代社会中资本的极权统治。通过对雇佣劳动的运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分,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等的商品交换规律,会演化为不同等的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买方和卖方在对等的基础上,进行同等的交换,起初并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但是,当交换的商品变成劳动(劳动力)这一特别商品时,异变便起先了。劳动力的运用形成劳动,而劳动创建价值,因此,劳动力便可以与资本进行交换。(劳动力本身不是价值,它不行以与代表价值的资本进行交换。)这里的欺瞒性在于,工人天真的以为资本所购买是他的劳动,他得到资本所付的工资,他与资本间的交易就算完成了、两者就扯平了。而事实上,工资所购买的,并不是他的劳动,而是他的劳动力,换句话说,只是他的劳动的一部分,即他的劳动力的维持费用。而他在自己的劳动力的维持费用之外所创建的价值,则无偿的为资本家所占有了。因此,在劳动(劳动力)的买卖这一特别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拥有资本的一方,日益富有,享受着社会进步的果实,而拥有劳动力的一方,日益贫困,资本主义财宝生产的一切历史必定性的悲剧皆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正如在奴隶劳动之中,物质生产过程的全部血泪都是奴隶的血泪一样。命运是否真的存在?在肯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有命运的。奴隶不能摆脱他作为主子工具的地位,(留意,不要把个别奴隶的解放,甚至跃升为奴隶主,等同于奴隶地位的变更;横扫罗马本土二十年的汉尼拔,也曾是奴隶哩。)这是奴隶的命运。而奴隶的现代后裔,雇佣工人,则再也不会重复祖先们那种干脆隶属于人、作为工具而存在的命运了。他们变成了隶属于资本的奴隶,但在面对他人时,他们可以有权宣示自己的独立了。宗教把命运神化为永恒,正如资本把它的剥削权力神化为永恒一样。在基督教,现代的资本家打上了上帝选民的印记,而雇佣工人,则等待着末日审判那未知的命运。说白了,资本就是现代社会的上帝。现代社会,就其性质而言,是排斥多神教的。一元化的基督教,是最适合资本的宗教。顺便提一下,关于财产继承权的问题。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曾经饱含人类怜悯的善意关怀,说过这样的话:政治权力的继承已经成为过去,经济权力的继承是否也有一天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