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实施方案.docx
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 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 的营商环境,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市政务服务中心实 行综合服务窗口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办秘XX) XX号)精神,并 借鉴苏浙沪先发地区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改革目标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工程审批和公 共服务流程,努力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优质高效、阳光公开的政务服 务环境。坚持依法依规、便民利企、政务公开、数据共享的原那么,依 托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县、乡、村实体办事大厅、县开发区项 目服务中心,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围绕“只 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工作目标,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 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为核心内容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实现“一 站式办结”,致力打造“四最”广德营商环境。二、工作原那么(一)统筹规划、分类设置。统筹政务服务资源,完善配套设施, 根据窗口年办件量、网上平台办理深度、即办件占比、政务服务事项 办理的关联性,全面整合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职能,分类设置综合 窗口,先运行再规范,确保整体工作推进有序。(二)线上线下、协同开展。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需 要,进一步提升实体大厅服务能力,坚持线上办事为主、线上线下融 合开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 务新模式。(三)三级联动、整体推进。县、乡、村三级中心同步推进,联 动实施,协同服务。完善落实事权下放、代理代办等服务机制,构建 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网络,向社会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的政务服 务。三、工作内容(一)实行综合窗口受理。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整合县政务服务 中心城管局、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文广新局、卫计委、教体局 等7个部门窗口。同时,承当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县经信委、商务 局、林业局、农委、水务局、气象局、粮食局、科技局、旅游局、司 法局、人防办、宗教局、烟草局等13个县直部门的网上办理事项窗 口受理。设置投资工程综合窗口,整合县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环保 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等6个部门窗口。设置不动产登记交易综合窗口,整合县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 管理局)、房管局、地税局(不动产交易税征收)、林业局(林权登记 管理)等4个部门窗口。暂时保存商事登记、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公积金、人社社保等5个部门窗口,综合办税服务厅整体外迁,保存窗口内部同步实施综 合受理改革。(二)开展咨询帮办服务。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咨询服务、审 核出件、帮办服务辅助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承当政务服务事项咨 询引导、审核出件、投资工程帮办等工作。在开发区和乡、村两级中 心建立代理帮办工作机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和群众完成事项办理的网 上申报工作,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三)优化服务流程。按照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进一 步梳理和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清单,逐项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 规范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大力推行“减证便民”, 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提高办事效率。(四)创新运行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办理职权全部进 驻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运行新机制,服务窗口从“单 科服务”向“全科服务”转变,实行“窗口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 统一窗口出件”,集中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对综合窗口即办件,由事 项办理单位依法授权委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确保“即到即办,一 次办结”。(五)完善实体服务大厅功能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中心一 站式服务功能及配套设施,加快实体服务大厅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 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加强开发区项 目服务中心和乡、村两级事项代理代办机制规范化建设,打造“一门 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设立网办体验区、自助服务 区,配置具有网上受理、排队叫号、服务评价等功能的系统设备,整 合链接到安徽政务服务网广德分厅管理平台;运用视频监控系统,实 时监督窗口开展文明高效服务;配备触摸式自助网上查询、办理一体 机,为办事群众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服务。(六)强化政务服务分中心日常管理。按照“只进一扇门”要求, 进一步完善综合办税、公安出入境、车管、农机管理、民政婚姻登记 等政务服务分中心和县开发区工程服务中心建设,科学设置分中心服 务窗口,方便群众企业办事。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县开发区工程 服务中心、各分中心(场所)和乡村两级办事大厅业务管理和指导, 建立政务服务事项日报等机制,统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七)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 务”,尽快实现我县政务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同安徽政务服务网(广德 分厅)的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使更多的事项在网上办理,进一 步完善数据中心、电子证照库、电子材料库建设,利用省市两级建成 的数据接口,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协同服务, 切实做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对网办事项实行电子监察管理,采取黄 灯预警、红灯警示、督查督办、通报约谈、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 式,确保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及时办理。(八)合理配置窗口工作人员。按照“保障为民服务、优化人员 配置”要求,合理确定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数量。试运行期间,首 批整合的县城管局等7个部门原那么上每个部门保存1人,由县政务服 务中心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试运行后,根据运行情况 确定窗口工作人员数量,由县编办阶段性调剂划转编制人员。县政务 服务中心采取社会化购买服务方式,配置辅助窗口人员。其他暂时保 留的窗口,县直相关部门按照综合服务窗口改革要求,本着精简、高 效的原那么,合理确定工作人员和辅助人员。四、时间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X月XX日前):召开全县政务服务中心综 合服务窗口改革发动会,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部署相关工 作任务,利用广德新闻、电视字幕、电子大屏、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 传,营造改革气氛。(二)事项梳理阶段(X月XX日前):认真厘清全县现有各类政 务服务及企业投资、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事项,切 实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灵活利用事项冻结、合并、 转变管理方式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减少审批数量。严格按照省政务 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梳理规范的要求,依据事项设立合法规范,服务 流程优化便捷,办事效能显著提升的原那么,明确事项各组成要素的具 体内容,编制我县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和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标准 化手册。(三)人员配备阶段(X月XX日前):根据综合窗口办理业务量, 合理配置窗口工作人员、综合咨询人员、自助服务区辅导人员。采取 培训班、窗口轮岗实习、业务考核等方式完成人员培训及考核,让政 务服务人员均能熟练掌握相关审批政策、业务办理流程、信息系统操 作、服务礼仪、各项标准化管理服务的相关要求等必备内容,提升大 厅工作人员素质和水平。(四)标准化服务大厅建设阶段(X月XX日前):完成实体政务 服务大厅智能化改造,划分业务办理功能区。完善大厅排队叫号、自 助查询、中央广播、座席监控、24小时自助服务等智能化系统配置, 加强自助服务区建设,配备完善自助申报系统。建立服务大厅及窗口 服务现场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五)机制建设阶段(X月XX日前):建立并完善综合受理、综 合咨询、代理帮办、日常管理及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大厅服务 现场标准化管理。结合机制建设同步完善全县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信 息平台建设,完成政务服务APP及微信公众号建设,推行服务事项网 上办理、快递取件。(六)总结推进阶段(X月XX日前):全面总结评估政务服务中 心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完成和运行达效情况,推广改革经验,进一步修 改完善监督、评价、考核及绩效奖惩等相关配套机制建设,根据实际 运行情况完成相关人员编制划转,建立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 管理新机制。五、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改革领 导小组(见附件),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各单位、各 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推进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工作的领导,将 其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开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 日程。坚持政务服务改革“全县一盘棋”,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 挂帅,分管负责人靠前指挥、窗口人员全力落实,按照改革要求和责 任分工,切实解决好人员调配、资金保障和对上沟通协调等实际问题, 为推动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加强协调合作。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工作是深化 “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提高站位,切实增强 大局观念,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县改革领导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 总作用,加大改革宣传,加强正面引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为改革 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果, 坚决杜绝集中后分散、别离后再归位的问潮现象。(三)强化催促检查。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相结合的综合监督考核体系。强化激励问责机制,对工作推进有力、 实际效果明显的,按照规定表彰奖励;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 予以通报批评。县政务服务中心要综合运用电子监察、群众测评、第 三方评价等手段,对政务服务事项后台办理单位审批时效、服务质量、 群众满意度等内容进行日常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政府主要 目标管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