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阅读课--《我讨厌妈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3190876
资源大小:44.40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二年级语文阅读课--《我讨厌妈妈》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语文阅读课-我讨厌妈妈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方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方法传播种子;其次、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视察就能获得很多学问。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好玩。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设计意图: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 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学问的同时,激发视察、探究的爱好。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育学生对自然的酷爱和视察自然的爱好。 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里的“着陆伞”、“铠甲”指的是什么。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课文,学习1-4节;其次课时,学习第5节,拓展文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谈话:黄山奇石,令人叫绝;植物王国的奇事,也非常好玩。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方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植物妈妈有些什么方法? 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方法? 哪些植物妈妈有方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划出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多读几次。 2、出示词语:旅行着陆伞娃娃纷纷山洼视察学问啪炸开蹦着跳着 3、沟通反馈,读准字音。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完了这首诗,你发觉了什么? 2、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学习蒲、苍。指导书写“豆”。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方法?(板书: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引读第一节。是啊,孩子假如已经长大, 重点指导最终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自由读24节,看看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方法呢?把她们的方法划出来。 (三)这些方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爱的小节多读几次,说说为什么喜爱? (四)学习其次节 1、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爱? 2、出示课件演示: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理解着陆伞。 3、理解“轻轻”、“纷纷”。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动身了,紧接着其次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着陆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动身。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4朗读体会。现在我就是蒲公英妈妈,你们是我的孩子。你们乘着微风纷纷动身,那么你想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英勇。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兴奋呀。现在让我们自己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五)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课件演示,相识苍耳。 2、你有什么不懂吗?理解“铠甲”: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3、师:假如你是小动物,你们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六)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喜爱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么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课件演示。) 3、比较:(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 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4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5齐读这节诗歌,也可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小结 小挚友,今日我们相识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方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方法还有许多许多,还有什么方法呢?请小挚友们回去后请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去网络、书籍上查找,下节课我们再沟通。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纷、经、好、如。你有什么发觉? 2、指导书写。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开展各种形式的认读。 2、引读第一节。诗歌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她们有什么方法? 二、学习第五节 1、过渡:植物妈妈的方法特别多,那里有许很多多的学问,什么样的小挚友能得到它? 自由朗读第五小节。 1、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诗、选择背诵。 四、课后延长,激发爱好。 1、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学生沟通) 2、出示资料库: 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莲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扬絮、柳絮是被风吹散生根发芽的。 3、我是小作家。(仿照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范文: 椰子妈妈有个好方法, 她让孩子落在海水里面。 漂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家 五、完成课后的“读读抄抄”。 许很多多高兴奋兴进进出出花花绿绿快欢乐乐说说笑笑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六、指导书写。 “已、甲、识、娃、洼”。 板书: 植物妈妈有方法 蒲公英着陆伞 苍耳穿铠甲 豌豆晒太阳 小学语文二年级:我爱画画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爱好,乐意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 2、培育学生用一般话进行口语交际的实力。 3、培育学生大方、有礼貌的听说看法。 教学用具 挂图、彩笔、纸、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画画吗?今日这节课我请了几个爱画画的小挚友来做客。你们瞧,他们来了。(出示挂图)咦?这四个小挚友怎么这么面熟呀?他们是(眼尖的学生发觉是自己班上同学的名字,大声念出。念到名字的学生走上讲台扮演图中的小挚友。)让我们仔细视察他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小明:小惠,你画的是什么? 小惠:我画的是草地上一座房子,小白兔在屋里煮饭,屋顶的烟囱正冒烟呢!平平,你呢? 平平:我画的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盘苹果。我最爱吃大苹果。敏敏,你画什么? 敏敏:我画的是高楼大厦。小明,你画好了吗? 老师:感谢小惠、平平、小明、敏敏的精彩表演!(掌声) 评点学生是活动的主要参加者,老师让学生通过表演,模拟生活交际实际,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阅历,使学生增加了生活体验,激发了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从而激发起学生交际的爱好。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老师提问:刚才几个小挚友干什么,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生:他们告知其他小挚友自己画了什么。 生:他们还对别人的画提了看法。 师:他们是怎样提看法的呢?是不是说:“你画得不好,你画得太难看”? 生:小挚友都夸别人的画画得好。还很有礼貌。 (板书:说说自己的画,夸夸喜爱的画。) 评点老师通过语言比较,让学生明确在评价别人时,应当多夸奖,必需有礼貌。同时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实力,引出本节口语交际课的内容。 三、激情促说,双向互动 1、学生在小组中交换提问,分别介绍自己画了什么,然后再说说自己喜爱哪幅画,为什么。 2、请说得较好的小组向全班展示画,并介绍画的内容,相互评画。老师激励其他同学对这个小组同学的画和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听了这个小组同学的交谈,下面的同学想对他们说什么吗? 生:×××同学,你画得真棒!(师:表扬你啦!你该怎么说?) 生:感谢! 生:×××同学,你的画要是 (师:给你提建议呀,你该怎么表示?) 生:感谢你!我接受你的建议,肯定把这幅画画得更好。 评点老师努力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提示有关文明礼貌与交际内容的语言材料,使之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实力。 老师:还有许多同学的画画得很好,你们想看吗?让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去别的小组欣赏别人的画。把你最喜爱的画登记。 评点让学生自由走动,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画,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参加者。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长 老师:今日这堂口语交际课,每位同学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画,还学会了评别人的画,信任今后咱们班会涌现出的小画家,画出更美的画,把我们班装扮得像个大花园。课后,我们将举办画展,请学校的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来我们班参观。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相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细致看图,讲解并描述图意,培育学生视察、思维和表态实力。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要爱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打算: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艳羡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挚友是最聪慧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情愿帮这个忙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老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改变? 四、检查、沟通自学状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诞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老师重点指导: 蝌蚪,kd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留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n,三拼音,10笔。嘴,zu,要读准平舌音,留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7笔,留意下边的写法。摆,bi,左右结构,13笔,追,zhu,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左右结构,13笔,留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愉快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老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愉快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愉快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惦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确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老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接着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兴奋、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慧,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改变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化学生要爱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挚友,特地吃害虫。青蛙擅长捕获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爱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愉快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ngwmmayusìtiáotu,kunkundezuba,gzhedàynjing,pzhebìldeyshang,lòuzhexubáidedùp。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起先什么样?后来呢?老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解并描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改变,再写小蝌蚪望见了谁,最终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驾驭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依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志向象,按依次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当怎样爱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植物妈妈有方法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勇于探究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12个生字,写好"已、甲、豆"三个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一谈,揭示课题。 小挚友,你们最喜爱哪些植物?为什么?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方法,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并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自己想方法弄清晰,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5个小节,都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用幻灯机分别打出三幅图,说一说图中是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情愿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三、自主识字: 1、读文,勾画生字。 2、自主识字,沟通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慧,肯定有好多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咱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并且把你的好方法告知同学们,好吗? 3、检查识字效果,学生相互沟通自己识字的心得,并且相互指读生字。 1、嬉戏"你读我贴"。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我们请一名同学随意读这些生字,另一名同学与他合作,按他读的依次把卡片贴到黑板上。 2、嬉戏"读字猜词" 师:这些卡片背后都有一个词,你们想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词吗?大家来猜一猜好吗?在词中巩固生字,完成由字到词的迁移 3、师:刚才我们读了许多字,又组了词,你们想不想用它们说几句话?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订正字音。 1、自由读文。留意读准字音,留意语气,语调。 2、指名读文。可分小节找5名同学来读。 3、看幻灯片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可以加动作。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视察。留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逐个范写,落到实处。学生仔细视察老师范写,指出不足,老师逐步完善。 3、学生试写,感悟沟通。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足的字,同桌相互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化学生中间,选择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六、课堂延长。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身边还有许很多多的植物,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种子方法,让我们一起去视察,看谁的收获最大。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宠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索葫芦的改变,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老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宠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老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比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索: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视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依次: 思索: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瘦长)的葫芦藤、(洁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老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宠爱之情。 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阅历,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瘦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晰、详细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宠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宠爱、满足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宠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沟通。 (3)比较发觉,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渐渐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渐渐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渐渐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精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改变、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老师提示“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沟通。 五、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其次、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嬉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爱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索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终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朝气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详细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其次自然段。 (1)请学生思索: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看法。 (2)请学生视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索:“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阅历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盼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迫的看法。 (3)思索: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惊奇?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其次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探讨沟通。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其次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剧烈些。 三、比较改变,发觉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觉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异。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觉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老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实力的培育,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视察,老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示“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留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整,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选我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选我说课稿 本次优质课大赛我上的是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我选我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我选我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其次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王宁小挚友自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说明白一个人要自信,要敢于表现自己 我选我,这是多么简洁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须要志气的,特殊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对这件事,同学们有个相识过程大家都愣住了,就说明白这一点但从教室里响起的一片掌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王宁此举的认同和拥护我选我,体现了王宁真心诚意地为同学服务,因而受到大家的拥护 结合本课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相识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4、对自己有信念,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人民服务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驾驭生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这节课我打算了课件、生字卡片等来增加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备统一基于此,我打算采纳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老师可以系统的传授学问,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详细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嬉戏法,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打算按以下五个环节绽开 环节一是谈话导入,揭题质疑我设计的导语是以师生对话的方式绽开,即我们班上选班干部了吗?班长是谁?喜爱他吗?为什么?我依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接着质疑:大家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就纷纷发表看法 然后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消退了学生上课伊始的惊慌感,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 环节二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首先是让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前给自己提出朗读要求),读书中遇到不相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问同学,其次是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状况,采纳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读、同桌互助读、去音节读)接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加深对生字词的相识,我采纳嬉戏法、认读词语卡、分小组探讨沟通好的识记生字方法多种形式认读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最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课文:1、我是谁?2、他选自己做什么?3、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环节三是理解课文,朗读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本环节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王宁为什么会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呢?课文有是怎样写的?接着启发学生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有关写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句子多读读之后重点围绕学生画出的语句来理解体会课文(重点句:1、选谁呢?教室里静静静的,大家都在想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3、大家都愣住了4、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挚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酷爱劳动,关切集体)最终一段的学习我主要抓住词语掌声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对王宁这一举动的支持与拥护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问题:你喜爱王宁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说出我选我这句话时的志气,教化学生要有自信与志气 环节四是分角色朗读课文 环节五是指导写生字 在指导写字环节中我先支配学生多种方法认读,刚好订正读音,接着让学生说说难写的字或简单写错的字,然后重点指导写教字,最终学生描红临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爱阅读课文复习资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爱阅读课文复习资料 【我爱阅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欢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兴奋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兴奋”。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兴奋。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青蛙和蟾蜍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的阿诺德·洛贝尔,里面的故事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把书角抚平,轻轻收好,不把书弄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植物妈妈有方法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视察大自然的爱好。 2、接着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方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打算: 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打算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学问状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方法。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视察大自然的爱好。 3、驾驭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状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索: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2、练读问句:“植物靠的啥方法?” (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1、激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索: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妈妈的方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让学生依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3、组织学生相互沟通,激励学生说自己喜爱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